首页   

不能让家访成为形式主义的温床

王开东  · 社会 教育  · 4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上海家长们反对班主任家访的现象,指出家长们反对家访的原因主要是家访存在形式主义、打乱家长工作和生活节奏以及可能暴露家庭隐私等问题。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语音电话等可以方便地解决家校沟通的问题,不必非要入户家访。最后,文章呼吁在推行家访政策时要考虑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呼声,不要只看到政策的优势而忽视次生灾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长反对家访的现象

上海有90%的家长反对班主任家访,家长们为了逃避家访与班主任斗智斗勇,这一现象迅速成为热搜话题。

关键观点2: 家访存在的问题

家长们反对家访的原因包括:家访存在形式主义、打乱家长工作和生活节奏、可能暴露家庭隐私等。

关键观点3: 现代通讯工具解决家校沟通问题

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语音电话等可以方便地解决家校沟通问题,不必非要入户家访。

关键观点4: 对家访政策的反思

文章呼吁在推行家访政策时要考虑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和反馈,不要只看到政策的优势而忽视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


正文


最近上海有90%的家长反对班主任家访。家长们为了逃避家访,与班主任老师斗智斗勇,无数荒唐的理由让人忍俊不禁,主打一个不陪你玩。

魔都毕竟是魔都,从来都不惯着,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个新闻很快冲上热搜,让苦老师家访的家长们一下全炸了,大家纷纷吐槽家访。

个人观点:切忌把家访当成一项运动,进而成为新的形式主义的温床,成为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又一枷锁。

我杭州的一个朋友,女儿刚入职某校,担任班主任工作。

小姑娘工作极为出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都有板有眼,很快就在学校里崭露头角,但每年100%全覆盖的家访让她苦不堪言。

小姑娘长得极漂亮,走街串巷,甚至到僻远的乡下家访,安全本身就是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完成女儿的任务,朋友不得不请假陪着女儿家访,自己一个人呆在楼下,约定好10分钟打电话。超过10分钟,朋友就提心吊胆,再过几分钟不接电话,就直接冲上门去接女儿。可以说,每年假期家访的惊心动魄,已经成为这家人的噩梦。

事实上,小姑娘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与所有孩子打成一片,孩子们什么话都愿跟她说,她对孩子们一清二楚,根本不需要家访,但还是要入户煞有介事的家访。

因为这是任务,形式是家访,但重点在入户,核心在有多少万老师参与了入户这项伟大工程。参与了这个工程又怎么样呢?不要夸大行政力量,出力往往不讨好,真何苦来哉?

曾几何时,家访是教师和家庭沟通的重要桥梁,老师们走进学生家中,赋予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人情味。老师通过耳闻目堵和耐心交流,真实掌握孩子第一手情况,客观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为家校共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微信语音电话简单快捷,除非家长提出需求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一般来说,根本不需要入户家访。正如家长所言,入户家访早已经过时了。他们不接受,不需要,不妥协。

事实上家长们强烈反对家访,原因不外乎有三方面。

一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不少家访为访而访,为入户而访,形式大于内容,形式大于实质,纯属脱裤子放屁,找麻烦。


以前家访是因通信不畅,家校处于蒙昧状态,你不了解我,我不清楚你,现在一个电话、一条语音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费力跑一趟呢?一个班级50个人,老师要花多长时间,这些时间本该都是阅读和备课的时间。

所以家长们不配合形式主义,不肯虚与委蛇,不买帐。

二是打乱了家长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

孩子的班主任来访,从约定时间开始,家长就没好日子过,无比焦虑,忙得团团转,家里肯定要打扫卫生,要收拾整理吧,老师来了,又要认真待客,这给家长带来无形的巨大压力,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

还有班主任辛苦跑这一趟,家长要不要留饭?要不要准备礼物?虽然各地都有严格要求,家访不吃饭,不收礼物,但家长心里过意不去,或者担心别的家长有所表示,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

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但却真实存在,相关部门不能忽视这种存在。

三是害怕暴露家庭隐私。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学校的边界感越来越引发家长关注。

有家长坦言:“家庭是私人空间,不适合接待班主任。有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家庭,更不希望将真实的情况展示给外人。”

特别重要的是,家访最不受孩子的欢迎,孩子并不希望班主任更多了解自己家庭,更不愿意老师与家长联手,360度无死角地监控自己。

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长担心,老师一家家家访,难免会对各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家庭关系有所比较,一旦老师有了这样的观感,能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会不会影响到教育公平?

一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想当然看到这项政策的优势所在,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到这项政策延伸出来的次生灾害。


特别是一定要听取政策涉及到的教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面的呼声。

从目前来看,老师怨声载道,家长沸反盈天,孩子们激烈反对,请问,家访三角中的任意一角都不赞成,这样的家访就算100%落实到位,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呢?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又一次冲动罢了。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