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的养生方法,包括如何捂、吃、喝以及养成哪些好习惯。文章提醒读者注意避风邪、防湿寒,提供了关于清明养生捂的关键部位和注意事项。在饮食方面,强调了吃“柔肝”食物的重要性,并推荐了甘味食物如山药和大枣等。此外,还介绍了四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在饮品方面,推荐了陈皮白术饮和菊花枸杞茶。最后,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调整作息、锻炼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清明节养生要点
文章介绍了清明节养生的关键要点,包括注意避风邪、防湿寒,适当“春捂”,饮食调养,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关键观点2: 清明养生怎么捂?
文章详细阐述了清明养生捂的关键部位,包括头颈、小腿和腰腹,并提醒读者注意保护这些部位,避免受寒。
关键观点3: 清明养生怎么吃?
文章强调了清明时节饮食应以清淡、清补为主,多吃“柔肝”食物,如山药、菠菜等。并推荐了四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关键观点4: 清明养生喝什么?
文章介绍了两种养生饮品:陈皮白术饮和菊花枸杞茶,分别具有健脾除湿和清肝明目的功效。
关键观点5: 清明节的生活习惯建议
文章建议读者调整作息,早睡早起;穿宽松衣服,经常锻炼;常搓手心,以利于养肝活血。
正文
4月4日20时49分
迎来清明节气
此时节要注意避风邪、防湿寒
清明时节如何养生?
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清明时节温差变化较大,虚寒体质的人群宜适当“春捂”。这三个部位很关键↓头颈部有许多穴位,比如大椎穴、颈百劳穴、风池穴等,头颈受寒,会带来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等诸多不适。因此,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上衣,保护好头颈。
相对来说,人体下肢血液循环比上肢差,更易受风寒侵袭,因此,“寒多脚下生”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女性朋友,不要过早换上单薄的裙装,否则容易导致关节炎、妇科疾病等健康问题。
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所以,腰腹部的保暖至关重要。
清明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时机,此时养生应重在养血舒筋,饮食讲究清淡,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柔肝”食物
清明时节,人体内肝气最为旺盛,因此应当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应当以温润、清补为主,不宜过多食用笋、鸡、海鱼等“发物”,可以食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甘温补脾之物。
还可以吃一些黄花菜(一定要煮熟或炒熟),黄花菜有开胸膈、平肝火,让人心气平和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忘忧草”。
常吃“二甜”
清明时节,建议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来滋补脾胃,既利于春天阳气升发,也对肝气疏泄有帮助,推荐山药和大枣。
常吃“四菜”
🍵陈皮白术饮:健脾除湿
清明时节南方雨水开始增多,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脾虚后水湿运化不利,就会出现湿邪、身体浊重的感觉,所以此时节健脾除湿很重要。用陈皮+白术煮水代茶饮,有很好的健脾除湿功效。
🍵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
春季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目赤火热症状,这是因为春天肝气上升,肝主眼,很容易肝火旺。菊花枸杞茶是一款清肝明目效果很好的饮品,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二者结合,可谓清肝明目的最佳搭档。
7:00~9:00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同时,睡好子午觉(即每天11:00~13:00的午觉和每天23:00~凌晨1:00的晚觉),以利于肝气升发,防止春困。
🤲🏻常搓手心,养血保肝
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动作——右手包着左手。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00~13:00再练习,这是春季养生一个不错的保健法。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穿着宽松,经常锻炼
建议大家可以穿着较为宽松的衣服,多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打打太极拳等,但不宜运动量太大。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ID:CCTV-channel1)综合《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