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掌史嬷嬷。
洪武二十一年的漠北草原,残阳如血。
征虏大将军蓝玉勒马立于捕鱼儿海畔,望着溃逃的北元残部,嘴角扬起一抹狞笑。
他的铠甲上还沾着敌人的鲜血,腰间悬挂的宝剑已砍出数道缺口。
"报,俘获北元皇室女眷三十余人!"副将的声音里透着兴奋。
蓝玉眯起眼睛,目光落在那位被众人簇拥的元妃身上。
月光下,这位异域美人苍白的脸色更添几分凄艳。
他忽然想起出征前朱元璋的叮嘱:"此次北伐,重在招抚..."
夜宴的篝火照亮了整个军营。酒过三巡,蓝玉的脸涨得通红。
他突然摔碎酒碗,指着缩在角落的元妃:"你!过来伺候本将军!"帐内顿时鸦雀无声,几位谋士交换着忧虑的眼神。
次日黎明,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晨雾。
亲兵跌跌撞撞冲出大帐:"将军!那女人...她咬舌自尽了!"
蓝玉揉着太阳穴走出营帐,看到元妃的尸体被白布覆盖,只露出一缕金发。
他啐了一口:"晦气!"却不知此刻,应天府的朱元璋已经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密报。
"混账!"紫禁城的御书房里,朱元璋将茶盏摔得粉碎。
他原本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的诏书还摊在案上,朱笔悬在半空,墨汁滴落,晕开一片阴影。
喜峰关的城墙下,守将看着远处烟尘滚滚,连忙下令关闭城门。
按照惯例,他要查验通关文书。谁知蓝玉的先锋官破口大骂:"瞎了你的狗眼!连征虏大将军都不认得?"
城头的士兵还在犹豫,忽见蓝玉亲自策马而来,长矛直指城门:"给老子撞开!"轰然巨响中,这座边关要塞的城门竟被自家军队生生撞破。
守关将士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嘀咕:"这...莫不是要造反?"
消息传回应天,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
他提起朱笔,在诏书上狠狠划掉"梁"字,改成一个刺目的"凉"字。
凉国公,这个带着明显贬义的封号,成了朝野皆知的笑谈。
东宫的书房里,太子朱标正在批阅奏章。
听到蓝玉的荒唐事,他苦笑着摇头:"舅舅这脾气..."话音未落,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染了一片猩红。
洪武二十五年春,朱标的灵柩缓缓驶出紫禁城。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背影佝偻得像个寻常老翁。
他望着送葬队伍最前方那个瘦弱少年,皇太孙朱允炆,眼中满是忧虑。
"陛下,凉国公求见。"太监小心翼翼禀报。
朱元璋猛地转身,眼中寒光乍现:"他还敢来?"忽然,他想起了什么,转头问锦衣卫指挥使:"蓝玉最近在做什么?"
"回陛下,凉国公近日频繁与景川侯、鹤寿侯等人密会..."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朱标生前最爱把玩的物件。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形:这个连城门都敢撞的悍将,会甘心向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俯首称臣吗?
洪武二十六年的元宵佳节,凉国公府张灯结彩。
酒酣耳热之际,蓝玉拍案大笑:"当年老子在漠北..."话音未落,府门突然被撞开,锦衣卫如潮水般涌入。
"蓝玉接旨!"指挥使冷着脸展开黄绢,"凉国公蓝玉勾结胡惟庸余党,意图谋反,着即刻收监问审!"
蓝玉的酒瞬间醒了。
他看着昔日部下纷纷跪地求饶,突然狂笑起来:"好!好一个鸟尽弓藏!"挣扎中,他怀里的免死铁券掉在地上,被锦衣卫一脚踢开。
诏狱的刑房里,蓝玉被绑在木架上。
锦衣卫拿着供词逼他画押,他却死死盯着墙上斑驳的血迹,仿佛看到了捕鱼儿海畔的落日,看到了喜峰关倒塌的城门,看到了东宫书房里太子温润的笑容...
"画押吧,大将军。"审讯官的声音带着几分怜悯,"陛下已经下旨,明日午时,诛你三族。"
蓝玉突然大笑,笑声震得铁链哗啦作响:"告诉朱元璋,老子在下面等着他!"他咬破手指,在供状上按下血手印,力道大得几乎戳破纸张。
次日正午,刑场的血迹还未干透,朱元璋就下令编纂《逆臣录》。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蓝玉的人头被呈上来,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在鄱阳湖上奋勇杀敌的年轻将领。
"拟旨。"皇帝的声音沙哑,"追夺蓝玉一切爵位,其罪状昭告天下。"说完,他疲惫地闭上眼睛,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朱标温润的声音:"父皇,舅舅他..."
· 完 ·
/ 推荐阅读 /
▼
朱瞻基一句话,暴露弑父真相
龙床上的毒药,要了皇帝命
本期封面图:
发现更多精彩故事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掌史嬷嬷】
点亮“♡”,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