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空间站完成一项不可能的实验!神舟十九号已飞2个多月,返航时间确定

璀璨科学  · 科技创业  · 2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速度、科学实验及成就,包括太空养鱼实验、铌合金制造和神舟十九号的任务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短,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年。

中国空间站实施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实现多个国际“首次”。

关键观点2: 太空“养鱼”实验的成功,证明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能力。

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一项为期43天的实验,期间成功繁殖并产下鱼卵。科学家观察到斑马鱼的空间运动行为异常现象,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它们在失重状态下无法适应。

关键观点3: 中国成功制造出符合工业应用严格要求的铌合金,对航空航天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专家表示,大规模生产铌合金将使中国在军事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占据巨大优势。新生产的铌合金强度提高,可以承受超过1700℃的高温,并且比镍或钛合金更轻。

关键观点4: 神舟十九号飞船在轨飞行情况。

神舟十九号飞船已在轨飞行约两个半月时间,预计再过四个半月左右结束任务并返回地球。航天员们还需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出舱活动等任务。


正文

虽然国际空间站比我们运行时间早,但是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短很多,中国空间站在20221231日全面建成,从首个舱段天和号核心舱在2021429日发射升空到全面建成,我们仅用了1年多时间。

至今,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也已经有2年时间了,在过去这么长时间内,中国空间站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已经实施了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实现多个国际“首次”。


太空“养鱼”

113的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上,官方公布了中国空间站亮眼的成绩单,其中一项就是实现了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在2024425日,神舟十八号飞船发射升空的时候,除了搭载3名航天员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就是4条斑马鱼。在进入中国空间站后,这些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在中国空间站内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满足这些斑马鱼生存所需的氧气。

这一个水生生态系统在空间站实际运行了43天,在这期间,斑马鱼成功繁殖产下了鱼卵,而航天员也进行了3次水样样品的采集、1次鱼食更换,以及进行了1次鱼卵采集等工作。在结束实验后对这些斑马鱼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在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斑马鱼在太空中出现了背腹面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空间运动行为异常现象,这其实也是正常情况,毕竟在外太空飞行期间,这些斑马鱼也处于失重的状态,它们一时间没法适应过来。

而通过这一项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创造了国际上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最长纪录,同时也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未来,我们的科学家还会开展从鱼卵到鱼卵的太空斑马鱼实验。

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实验

在近期,官方还公布了我们空间站完成了一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实验。这一项实验进行了很长时间,设备和样品都已经更换了3次。在获得这些实验数据后,我国科学家已经首次成功制造出符合工业应用严格要求的铌合金,这一突破可能会彻底改变航空航天技术,因为稀有金属铌可能是航空航天业革命的关键。

有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将这一个科研成果转化,大规模生产铌合金的话,那我国在军事以及高端制造业领域将会占据巨大的优势。因为使用铌合金制成的涡扇发动机叶片能够承受超过1700℃的高温,在高温情况下,抗压强度是目前常用的镍或钛合金3倍,而且比镍或钛合金更轻。所以,使用铌合金制成的涡扇发动机,性能会更加强大,能够达到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速度和运行效率。

虽然有这么大的优势,但是铌合金是生产难度相当大,一方面是生产的条件很苛刻,需要在接近1600℃的环境下长达100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使用这种技术来所生产的铌合金性能很一般,在常温下很脆,根本就达不到制造发动机的要求。

不过这一个问题现在已经被我国的科学家解决了,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新的快速冷却方法,提高了生产速度,而且也使得所产生的合金的强度提高了3倍多,已经可以满足发动机装配线的要求。专家表示,如果未来能够大规模生产铌合金,那我国的军事等领域将会有飞跃式的突破、发展。

神舟十九号返航时间确定

神舟十九号飞船在20241030日发射升空,至今已经在轨飞行差不多2个半月时间了,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飞船的在轨时间大约为6个月,也就是说,预计再过4个半月左右,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就会结束了。在发射的时候,官方也提到了神舟十九号飞船预计在4月底或者5月初就会返回地球,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而在接下来这4个多月时间内,航天员们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包括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试验,以及开展出舱活动等。在20241217日,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在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后,顺利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还完成了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

而在这次出舱活动中,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创造了我国的“首位”,与此同时,他们的出舱时间达到9个小时,这不仅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也打破了由美国宇航员保持了20多年的世界最长太空行走纪录。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出舱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行走任务。

推荐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