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科之忧需理性纠偏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教育 科技自媒体  · 3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近期关于文科招生的热议,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学科布局上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知名高校的传统文科前景再成舆论焦点,同时也有自媒体唱衰文科的论调出现。然而,主流媒体从战略高度和专业视角进行理性纠偏,强调文科在AI时代的重要性,其不可替代的思想引领价值会更加凸显。文章还讨论了主流媒体如何客观反映技术浪潮与文科建设的联系,以及AI在文科中的工具属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科招生的热议和知名高校学科布局的调整

本文首先介绍了近期关于文科招生的热议,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布局调整成为关注焦点。

关键观点2: 自媒体的论调和主流媒体的理性纠偏

有自媒体平台出现唱衰文科的论调,但主流媒体从战略高度和专业视角出发,发表文章理性纠偏,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文科转型的尝试。

关键观点3: 主流媒体对文科在AI时代价值的强调

主流媒体通过发表文章,强调文科在AI时代不会被弱化,其不可替代的思想引领价值会更加凸显,并深度剖析技术浪潮与文科建设的联系。

关键观点4: AI在文科中的工具属性

文章还讨论了AI在文科中的工具属性,以及机器和人类在文科领域的合作和互补。


正文

近日两个关于文科招生的消息引发热议。北京师范大学今年将推出“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招生。复旦大学对传统文科的招生数有适度调整,大大增加“新文科”培养项目和名额投放。知名高校对学科布局的调整,让传统文科的前景再成舆论焦点,其中一些自媒体平台频现唱衰文科的论调。


笔者注意到,众多主流媒体从战略高度、专业视角,在众说纷纭中理性纠偏,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文科转型的尝试。如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日前发表的《文科招生压缩,能得出“文科无用”的结论吗?》、大象新闻4月7日发表的《AI时代不是文科的穷途》,都通过有力论据和辩证分析,昭示文科不会被AI时代弱化,其不可替代的思想引领价值会更加凸显。


教育改革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容易被“带偏节奏”,又因专业性极强容易被误读,在人云亦云中渐成舆论声势。以DeepSeek大模型为代表的AI洪流中,担心文科受其冲击是可以理解的。主流媒体要发挥权威专业报道优势,客观反映、深度剖析技术浪潮与文科建设不是矛盾体,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潮新闻日前报道,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徐永明在一场研讨会上谈到古籍数字化时说,机器光学字符识别、机器标点、机器标引,最好的表现也只能完成90%—95%的工作,依然还有5%—10%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


科技浪潮席卷之下,AI之于文科的工具属性,本质上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将先进工具为我所用。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源自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创造。作为主流媒体,更应从文明创造、文化传承的高度,引导公众认识文科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价值,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是合而为一的,使公众更科学理性地关注文科专业转型的动态。




编辑:刘子靖

审核:樊凡

 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还是人学吗?

● AI让人重新思考创作本质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