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你是那颗最亮的星

中科院物理所  · 物理  · 2 周前


爱好者于2024年5月13日拍摄的C/2023 A3,彗星亮约10等,有明显的亮彗尾。版权 李泰祺



/ 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尔-波普彗星(C/1995 O1, Hale-Bopp)以来,北半球已近三十年未曾见到一颗真正的大彗星。而今,C/2023 A3(TsuchinshanATLAS,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出现,为北半球沉寂已久的天空点燃了一丝希望。近期,这颗彗星的种种表现引发了天文学家们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彗星是由冰、尘埃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天体,当它们接近太阳时,受太阳辐射作用,彗星表面的挥发物会升华,释放出气体并带出尘埃,形成彗发和彗尾。而所谓的“大彗星”通常指那些在天空中极为明亮、显眼,并且可以被肉眼清晰看到的彗星。这些彗星以其壮观的外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历史上广为人知。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大彗星”,是因为它们不仅亮度极高,其尾巴也在夜空中尤为醒目


1577年大彗星掠过布拉格上空。 来源 / Wikipedia


壮观的大彗星天象往往让人们心驰神往。回想当年,海尔-波普彗星的出现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反响。遗憾的是,自千禧年以后,我们在北半球再也没见到过如此现象级的彗星。


最近一次引起轰动的大彗星是在2007年掠过南半球天空的麦克诺特彗星(C/2006 R1, McNaught)。而北半球能够观测到的上一颗较为明亮的彗星是2020年中掠过太阳的新智彗星(C/2020 F3, Neowise),其亮度一度达到零等,与织女星相匹敌。然而即便如此,它也未能跻身大彗星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末,北半球还曾迎来一位“世纪大彗星”候选者C/2019 Y4,它的预测亮度曾一度达到惊人的-24.7等。然而遗憾的是,这颗“世纪大彗星”最终在到达近日点之前就已碎裂消散,使我们痛失了一次观测大彗星的机会。


抵达近地点附近的麦克诺特彗星。 来源 Wikipedia


由于彗星特有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系统性观测和精确预测其行为是极具挑战性的。彗核通常被一层由尘埃和等离子态气体组成的明亮彗发所包裹,使直接观测彗核变得更加困难。然而,大彗星因其接近地球的距离和极高的亮度,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绝佳的观测机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类神秘天体。


尽管不同天文学家对C/2023 A3的亮度预测有所差异,但大家普遍认为,得益于前向散射效应,这颗彗星的亮度至少将达到负星等。届时,傍晚的天空将被这一崭新的天体所点亮。那么,这颗彗星的起源是什么?它将出现在何处?科学家们对它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 起源与现状


C/2023 A3的发现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这颗彗星最初于2023年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首次观测到,并向小行星中心(MPC)报告。然而,在随后的时间里,由于没有进一步的观测报告,它被认为已经遗失,因此在1月30日被从待确认物体名单中移除。然而,时隔44天后的2月22日,这颗彗星再次被位于南非萨瑟兰的南非天文台(SouthAfric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SAAO)使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末期警报系统”(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Last Alert System, ATLAS)重新发现,并最终确认其为一颗彗星


在天文学中,轨道周期超过200年的彗星通常被称为长周期彗星,而C/2023A3正是此类彗星。其轨道偏心率高达1.00009,属于典型的近抛物线彗星,轨道周期极其漫长。此外,其轨道倾角为139.1度,属于逆行轨道,表明该天体来自遥远的奥尔特云(Oort Cloud)。


C/2023 A3彗星轨道投影。来源 / 紫金山天文台


根据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的计算,目前C/2023 A3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于太阳系另一侧的金星轨道附近,距离太阳约0.78个天文单位,距离地球约1.74天文单位。该彗星正昼夜不停地向近日点飞奔,并预计将在今年9月27日抵达。届时,它与太阳的距离仅为0.391天文单位。随着彗星不断靠近太阳和地球,其亮度也在持续增加。截至8月9日,这颗彗星的亮度已达到8.7等。此刻它正逐渐消失在太阳的光晕里,变得越来越难以观测。A3将在九月份冲出太阳光晕,以更宏伟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乐观估计,10月9日其亮度可能达到-1.5等。届时,傍晚的西边天空将被这颗与木星亮度相当的天体所点亮,并且在10月中旬之前,这颗彗星将在傍晚的天穹上逐渐升高,同时也会逐渐变暗


C/2023 A3彗星轨道运行天区。来源 / Vito Technology, Inc.




/ 讨论


一般来说,彗星的亮度会随着其日心距和地心距的减小而逐渐增加。然而,C/2023 A3并未严格遵循这一规律。根据小行星中心(MPC)和斯洛文尼亚CrniVrh天文台彗星观测数据中心(COBS)的数据显示,这颗彗星在今年四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期间,几乎没有出现光度变化。这一现象引发了天文学家们的广泛讨论和关注。科学家们担心,C/2023 A3可能会像几年前的C/2019 Y4一样,在接近近日点之前解体(或者已经开始解体),让我们再次错失观测一颗大彗星的机会。


一月中旬至七月中旬C/2023 A3的光度变化。来源 cobs.si/analysis


彗星亮度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日心距和地心距的变化外,天文学家通常还会参考以下因素来预测彗星的亮度变化:


彗星相位角

彗星相位角是指地球-彗星-太阳之间的夹角。类似于月相,不同的观测角度会对彗星的亮度产生影响。当相位角接近0度时,彗星会形成冲日现象,此时亮度会相应增加,类似于满月的效果。


彗星尘气比

彗星的尘气比指的是彗发和彗尾中尘埃与气体的比例。由于彗星是反射光源,彗发尘埃能反射更多的太阳光,因此尘气比是决定彗星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尘埃比例较高且相位角接近180度时,彗星会出现“前向散射”现象,导致亮度急剧增加。


与一般人的印象不同,彗星解体其实相当普遍。就像两年前的C/2019 Y4一样。彗星的结构松散,由尘埃和冰组成,当它们以极高速度接近太阳时,受到强大的引力和高温作用,解体也就不足为奇了。1993年发现的著名的舒梅克-列维9号(SL9)彗星在低空飞掠木星时(距木星顶层大气仅2.5万千米),被木星的强大潮汐力撕裂,最终撞击木星。


1994年5月17日,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版权 / NASA/HST


基于现有的彗星研究,彗星解体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当彗星与大质量天体(如太阳或大型行星)发生近距离接触时,彗星内部因引力差异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材料的抗拉强度,从而引发潮汐分裂


2.当彗核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彗核会发生自转分裂。高抗拉强度的“致密”彗核通常会从中心开始分裂,而低抗拉强度的彗核则可能从表面产生大量碎片。自转分裂的发生取决于彗核的自转速度,并可能在任何日心距离处发生。


3.随着彗星与太阳的距离减小,太阳辐射的加热效应会深入彗核内部,从而在彗核内部产生热应力。如果这种热应力超过了彗星材料的强度,就可能导致彗核的分裂甚至瓦解。


4.当彗星接近太阳时,次表层的高挥发性冰(如一氧化碳冰或干冰)升华,可能导致彗核内部气压升高。如果气压无法通过表面的活动释放,就有可能超过彗核的抗拉强度,导致彗星分裂。彗星内部气压可导致局部表面爆裂或彗核整体破裂。这两种情况都依赖于彗星的活跃性,因此只会在较小的日心距离处发生。


5.彗核可能会因与其他太阳系天体(如小行星)发生超高速碰撞而引发分裂。由于彗星体积较小且结构松散,即便撞击体本身比彗核更小,也可能摧毁整个彗核。


对于A3的亮度异常,部分天文学家认为是由相位效应引起的,另一些则持不同意见。尽管最新观测表明A3的彗核并未产生可见碎片,但哥伦比亚天文学家伊格纳齐奥·费伦和美国天文学家兹德涅克·塞卡尼纳等人依然认为这颗彗星已经在解体过程中。塞卡尼纳认为,A3的亮度未随日心距减小而增加,可能是由于解体引起的。他假设该彗星表面活性约为5%,因此推测A3拥有巨大的表面积,这可能是彗星解体所致。而费伦则提出,A3可能正在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解体——彗核被一层极细小的物质包裹,几乎不存在相位效应,同时彗核以极高的速度自转,在离心力作用下逐层向外抛洒细小物质,而没有产生任何大块碎片。


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洛厄尔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担任博后的张其骋为首的天文学家则认为,A3的表现完全正常,主要原因是相位效应能够解释观测到的光度曲线。此外,张其骋提出,由于长周期彗星的表面活动性可能接近100%,甚至可能由于彗核周围微小碎片的升华而超过100%,因此彗核尺寸也相对合理。


笔者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对C/2023 A3的调研工作,并在对比了一些已解体彗星和与A3表现相似的彗星光度变化后,更倾向于支持张其骋博士的观点,并对C/2023 A3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经过相位修正后,笔者得到了一条与观测数据吻合的光度曲线,并认为该彗星的行为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解体迹象。近几日A3的亮度已经有了再次增加的迹象。如果一切顺利,它将会在十月中旬跟随着太阳在傍晚掠过西边的天空,此后将与我们永不再见。当然,鉴于彗星难以捉摸的特性,世界上任何一位天文学家都无法完全确定A3能够安全通过近日点并完整抵达地球附近。

笔者对C/2023 A3光度变化分析与乐观预测。版权 紫金山天文台


那么,面对这样难得一遇的观测机会,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准备呢?这颗彗星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 展望


自现代天文学发展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各种设备观测彗星。而大彗星由于其接近地球且亮度较高,为我们探索彗星的奥秘提供了绝佳机会。首先,通过研究大彗星的轨道和动态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彗星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其次,分析彗星的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有助于揭示彗星的起源以及太阳系早期的物质状况


彗星反射的电磁波也会涵盖许多重要信息,因此不同波段下的彗星观测也十分重要。例如,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光临地球时,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巴黎文理大学(Paris Sciences and LettersUniversity)的雅克·克罗维西埃(Jacques Crovisier)教授通过红外太空望远镜观测到海尔-波普彗星中水、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例约为10:6:2,并利用三台射电望远镜检测到超过22种分子、自由基和离子,以及若干同位素分子。其中有6种分子是首次在彗星中被检测到的。


类似的观测方法也可以应用于C/2023 A3。在可见光波段,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彗发和彗尾的形态与变化。通过分析光度曲线和亮度分布,科学家可以研究彗星尘埃粒子的分布、大小以及彗尾的动态演化。可见光还能够帮助分析彗发中灰尘与气体的比例,这对于了解彗星的反射特性、尘埃成分及预测彗星亮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射电波段,天文学家可以探测彗星中某些分子的特征谱线,如氰基(CN)、甲醇(CH3OH)和氨(NH3)等,从而深入研究彗星的化学组成。在红外波段,天文学家可以探测彗星中存在的挥发性物质(如水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的发射谱线,以分析这些物质的种类和丰度。通过持续观测,我们还能够了解彗星的活动性演化,并发现可能存在的气体爆发。如果C/2023 A3最终迎来解体的命运,观测将帮助我们尽可能推测导致彗星解体的原因,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神秘天体做出贡献。


对于大众而言,大彗星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天文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还与文化、历史、审美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紧密相关。毕竟,能与家人、朋友或爱人一起观赏这场数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壮观天象,是一件极具浪漫色彩的事情。当大彗星出现时,往往成为社会集体关注的焦点。就像二十多年前的海尔-波普彗星一样,媒体大量报道,人们争相观看,这种现象常常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尽管C/2023 A3的亮度可能不及海尔-波普彗星,但我们仍可以用肉眼或小型望远镜,邀请三五好友,在十月上旬的傍晚眺望西边的天空,共享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C/2023 A3彗星影像。来源 紫金山天文台



/ 后记


正如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弗雷德·惠普尔(Fred Lawrence Whipple)所言,预测彗星的行为就像在赛马比赛中选中赢家彗星正是如此充满不确定性和神秘的天体,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深入了解彗星的宝贵机会。


作者简介 /


王壬,伦敦大学学院(UCL)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掌握宇宙学、光谱学及行星科学等相关知识,热衷天文观测,对太阳系天体研究感兴趣。

赵海斌,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太阳系小天体的观测、动力学和物理特性研究,周期彗星P/2007 S1(Zhao)以其姓氏命名。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编辑:ArtistET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假如一把枪的射程是 1500m,我能在 1501m 用手接住子弹吗?

2.明明是绿豆,怎么煮出了红色的汤,这健康吗?| No.416

3.苹果长出“果菌王”,科研人员千里求购,还尝了一口,结果……

4.听说油耳朵才会腋臭?祖先留给我们的天赋还真多

5.做噩梦,可能是免疫系统正在攻击你的身体
6.电风扇上装矿泉水瓶,效果堪比空调?真相是……
7.CPU干烧了,小明到底能不能把自己拉上去呢?| No.419
8.为什么飞机窗户玻璃下面总是有个小孔?| No.417
9.闻臭袜子和喂鸽子进ICU?都是因为它?
10.运动一定要30分钟以上才能减肥?29分钟就不行?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