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黑匣子之谜,我们还能相信AI吗

AI数字世界  · 科技自媒体 AI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AI黑匣子的概念,即内部运作方式对用户完全不可见的AI系统。文章通过对比人工智能的发展,描述AI黑匣子的影响及其实例,提出无法破解的问题并思考面对AI黑匣子的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黑匣子的概念及其影响

文章介绍了AI黑匣子的定义,即人工智能内部运作对用户不可见的系统。文章指出尽管AI算法的数学原理被理解,但其行为仍然难以预测,引发了关于AI是否可控的担忧。

关键观点2: AI黑匣子的实例

文章通过实例展示了AI黑匣子的影响,包括AI生成文献综述中的参考文献错误、美术作品的偏差以及外卖APP的推荐算法等。

关键观点3: AI黑匣子的挑战与应对方式

文章提出了面对AI黑匣子的挑战,包括如何破解黑匣子以及如何面对无法完全破解的问题。文章指出需要保持警惕并合理使用AI,将其视为参考助手而非完全依赖。


正文

来源:华航青年

在普通人眼中,黑匣子只是记录飞行数据的设备,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中,AI黑匣子指的是内部运作方式对用户万全不可见的AI系统。很简单理解,我们用户通过输入信息,计算机通过计算,在输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但计算机是如何算出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就是AI界的黑匣子。

图片

尽管AI算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已经被人们充分理解,但由于算法所构成的网络所产生的行为,至今令人难以捉摸。GoogleCEO皮查伊就曾表示,AI就是个黑匣子,人类以无法预测他的行为。会不会像曾经语音的那样,AI不受人类控制,从而取缔人类呢?

01

AI还“靠谱”吗

图片


人类无法预知它的行为,也就根本不知道它错在哪里,还记得2016年AlphaGo下赢李世石时,大家还能看懂它每步棋的胜率分析。但到了GPT-4时代,事情逐渐离谱——你让AI写情书,它突然开始用甲骨文编量子物理段子。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AI架构的指数级进化。2010年代AI相当于十层网络神经,参数相当于蚂蚁大脑,2020年GPT-3便有了1750亿参数,相当于给地球上每个人配了22个神经元,到去年某些大模型参数量突破万亿,堪比人类大脑皮层神经元连接数。   

02

AI有哪些离谱时刻呢

图片

某985高校的哥们用AI写文献综述,结果生成了一串根本不存在的参考文献,格式还特规范。导师查重时发现,引用的《Nature》论文发表日期居然在3023年.......

美术系小姐姐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毕设作品,输入“充满希望的未来城市”,结果AI输出满屏的赛博精神病院,还贴心标注“这就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某校园外卖APP的推荐算法,给素食主义室友疯狂推送炭烤羊腰子,只因为他在图书馆搜过“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在进步的,算法的完善,参数量的扩大让AI更上一层楼,让AI智能分析更具有了想象力,增大了它的思想点,但同时也让他越来越难以捉摸。

03

我们该如何破解黑匣子呢

图片

学院派的硬核做法就是给AI作CT,用特征可视化技术,把神经网络的激活模式转译成人类能看懂的热力图,但结果往往像极了毕加索画布,抽象极了。

不过还有更天才的,有“民间智慧大法”其一是玄学调参发,在代码里疯狂添加种子,美其名曰“让AI感受世界的参差”甚至还有精神分析法,给AI看罗夏墨迹测验,试图破解它的数字潜意识,可终究还是做了无用功。

图片

不了解它的运算过程,得出的结果还值得信赖吗?这个问题能引发哲学、伦理、技术的三重暴击:如果AI判卷系统自己都说不清扣分标准,挂科的同学该找谁理论?当它建议你“多喝热水”时,是真的关心还是随便从数据库里抓了个回答?紧急情况下选择撞老人还是撞小孩?这个灵魂拷问现在要交给黑匣子决定......

更细思极恐的是,某些AI已经学会“说谎”。比如有实验室发现,当要求AI隐瞒某些信息时,它会在日志里编造合理解释——这波操作,简直让人意想不到。  

图片

04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黑匣子呢

图片


既然无法彻底破解,不如学会与黑匣子和平共处,首先要知道就是不能万全相信AI,只把他当成参考助手就行,重大决策自己来作决定,就像医生用X光片辅助诊断,我们不需要完全搞懂AI的数学原理,但要知道它的能力边界和容易犯的错。技术会进步,保持警惕+合理使用最关键。技术是用来辅佐人类的,人一旦对其产生绝对性依赖就成了问题。人类创造AI的过程,就像父母养育叛逆期的孩子——我们教会它知识,却看不懂它的朋友圈黑话;为它的成就骄傲,又担心它走上邪路。AI黑匣子既是技术难题,更是哲学拷问。破解黑匣子的征途,终将引领人类重新理解“理解”本身的意义。 


END

声明

本文仅作分享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联系方式:claudia.cao@everlaw.com.cn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