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算力主线:ASIC VS GPU

锦缎  · 知识产权  · 5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生成式AI应用的发展背景下,AI ASIC是否能够成为英伟达GPU的替代品展开讨论。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指出,随着AI需求的爆炸式增长,AI ASIC凭借针对性优化和成本优势,将逐渐从英伟达GPU手中争取更多市场份额。文章总结了以下几点关键信息:AI ASIC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英伟达与云服务提供商的竞争态势;ASIC在AI市场中的潜在赢家;以及ASIC与GPU在成本效益上的对比。最后强调,ASIC的崛起并不意味着GPU的衰退,两者将长期共存,为不同需求场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 ASIC市场的增长趋势

摩根士丹利预计AI ASIC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

关键观点2: 英伟达与云服务提供商的竞争态势

虽然英伟达在AI GPU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但云服务提供商正在积极推动ASIC设计,以优化内部工作负载并降低成本。

关键观点3: ASIC在AI市场中的潜在赢家

博通、世芯电子(Alchip)、Socionext、Cadence、台积电及其供应链伙伴等被认为是潜在的赢家。

关键观点4: ASIC与GPU的成本效益对比

摩根士丹利通过TCO模型对比了ASIC和GPU的成本效益,指出ASIC初始成本较低,尤其适合预算有限的云服务提供商。但在需要灵活应对不同AI任务的场景中,英伟达凭借其更成熟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更强大的软件生态仍具有竞争力。

关键观点5: 未来AI市场的发展趋势

摩根士丹利认为,未来AI市场中,ASIC和GPU将长期共存,为不同需求场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同时,量子计算的潜在崛起可能会对AI半导体需求产生冲击,但目前来看其适用性较低。


正文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迅猛发展,AI ASIC能否成为英伟达GPU可⾏的替代品⼀直是全球热议话题。摩根士丹利15日发布研报《AI ASIC 2.0:潜在赢家》,认为ASIC凭借针对性优化和成本优势,有望逐步从英伟达GPU手中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大摩预计,AI ASIC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

在此情况下,英伟达凭借其在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方面的优势,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博通、世芯电子(Alchip)和Socionext被看好。Cadence、台积电及其供应链伙伴(ASE、KYEC等)将从ASIC设计与制造的快速增长中获益。

大摩表示,ASIC的崛起并不意味着GPU的衰退。相反,这两种技术将长期共存,为不同需求场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01
ASIC会成为英伟达的有力竞争者吗?

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迅猛发展,全球AI计算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报告预计,基本情境下,到2027年,云端AI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380亿美元,而在乐观情境下甚至可能达到4050亿美元。

在这一领域,ASIC凭借针对性优化和成本优势,有望逐步从英伟达 GPU手中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摩根士丹利预计,AI ASIC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

尽管英伟达的AI GPU性能卓越,但摩根士丹利认为,云服务提供商如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仍在积极推动ASIC设计。这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优化内部工作负载。通过开发自定义芯片,CSP可以更高效地满足其内部AI推理和训练需求。

其次,是更好的性价比。报告指出,虽然英伟达的GPU具备强大的计算性能,但其硬件价格高昂,特别是在AI训练过程中。相比之下,ASIC的单位成本更低,尤其是在大规模使用后。

例如,亚马逊的Trainium芯片在推理任务中比英伟达的H100 GPU便宜约30%至40%。谷歌也在不断优化其TPU系列,最新的TPU v6在能效上比上一代提升67%。

摩根士丹利强调,尽管英伟达的GPU仍是大多数CSP的首选,但未来几年内,随着ASIC设计的日益成熟,这些云巨头可能通过自研ASIC在采购谈判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02
赢家与输家:谁将主导未来市场?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梳理了全球ASIC供应链,并明确了六大可能的赢家:

  • AI GPU:英伟达将继续主导市场,尤其是在大规模语言模型训练方面,其解决方案仍是最优选择。

  • ASIC供应商:博通、Alchip(世芯电子)和Socionext被视为ASIC市场的潜力股。其中,Alchip由于与AWS的深度合作,预计将在2026年显著提升市场份额。

  • 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Cadence(楷登电子)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长。

  • 代工厂:台积电及其供应链伙伴(如ASE、KYEC等)将从ASIC设计与制造的快速增长中受益。

  • 测试服务:Advantest是AI芯片测试领域的领先者,其在AI设备测试方面的专注将为其带来显著增长。

  • HBM:三星电子是非英伟达HBM市场份额领先者,将从ASIC需求增长中获益。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芯片公司和代工厂可能面临挑战。例如,AMD由于在AI GPU领域未能与英伟达拉近差距,或将失去更多市场份额。而UMC等缺乏先进工艺节点支持的代工厂也可能难以在高端AI芯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03
TCO分析:ASIC真的划算吗?

摩根士丹利通过TCO模型对比了ASIC和GPU在AI训练和推理任务中的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尽管英伟达的GPU在性能上占据明显优势,但ASIC的初始成本较低,尤其适合预算有限的云服务提供商。

例如,在同等预算下,AWS的Trainium 2可以比英伟达的H100 GPU更快速完成推理任务,且性价比提高了30-40%。Trainium3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计算性能提高2 倍,能效提高40%。

不过,报告也指出,英伟达凭借其更成熟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更强大的软件生态,仍在TCO计算中保持竞争力,特别是在需要灵活应对不同AI任务的场景中。

研报中提到,量子计算的潜在崛起可能会对AI半导体需求产生冲击,但目前来看,量子计算在AI推理领域的适用性较低,短期内难以取代ASIC和GPU。此外,退役GPU也可能成为ASIC市场的威胁。一些云服务商可能选择通过使用退役GPU降低成本,而不是投资昂贵的ASIC。

摩根士丹利总结道,ASIC的崛起并不意味着GPU的衰退。相反,这两种技术将长期共存,为不同需求场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在未来的AI市场中,ASIC将凭借成本和能效优势争取更多份额,而英伟达则将继续依靠其技术领先性巩固市场地位。(作者:张雅琦,华尔街见闻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