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投资大家谈”是点拾投资的公益内容栏目,希望通过每周日不定期的推送,让更多人看到基金经理对投资和市场的思考。“投资大家谈”栏目内容以公益类的分享为主,不带有基金产品的代码和信息,也必须来自基金经理的内容创作。
下面,我们分享来自景顺长城基金科技军团的1月思考。一直以来,景顺长城科技军团通过持续深耕产业链,不断取得前沿、深度的投资洞见。他们也是买方基金公司中,少数提供持续观点分享的投研团队,相信这一期的1月观点,也能帮助大家理解景顺长城科技军团的投研思考。
最后,也欢迎大家持续给我们投稿!可以发送邮件到:azhu830@yeah.net
杨锐文:从未遇到过能以如此低价买到一些顶级成长型企业的机会
过去三年的宏观环境对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外部环境的摩擦和波动,以及国内地产周期的快速下行,很多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但是,也正是这艰难重重的三年检验了企业竞争力和韧性。在这种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持续成长或者大幅跑赢行业的企业才是百炼真金。当下的市场对这些成长型企业定价并不充分,甚至因为风格偏好的原因,给与了极大的折价,这实际上让我们感到很兴奋,因为从来没遇到过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买到一些顶级的成长型企业的机会。我们的市场并不完全有效的,大量投资者依然热衷于追逐热点,无论是过去的茅资产、宁资产以及当下的微盘股和题材股,总会出现不理性的现象。我们希望始终保持清醒,保持思考的独立性,不盲目跟随,立足于投资最具成长空间且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
董晗:均衡配置新质生产力及顺周期板块
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总基调延续宽松,财政发力的时间点或比较往年也会更为提前。方向上消费以及高质量发展领域都会有强力的政策支持。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随着后续企业盈利跟随经济复苏得到修复,我们看好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结构上均衡配置估值合理、符合产业方向的新质生产力板块以及受益经济回暖的顺周期板块。
张仲维:持续看好AI芯片算力相关以及AI agent带来终端需求爆发带来的投资机会
12月openAI发布下一代模型o3,o3在数学、编程、物理等多个测试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随着数据中心芯片互联的数量大幅提升,万卡以上的集群带来跨数据中心连接的需求,也带来CPO光电封装、玻璃基板等新技术的应用。国内部分,字节豆包大模型截至11月底,2024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11月平均每天有80万新用户下载豆包,单日活跃用户近900万,日均tokens使用量已突破4万亿,较5月发布时增长超过33倍。我们持续看好国内外AI芯片算力相关以及AI agent带来AI终端需求爆发。
詹成: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宏观政策有望持续发力,财政政策进入扩张周期,除了化债以外,中央赤字率提升、房地产收储、两重两新、民生福利等都有望成为财政发力重点方向,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的预期。同时随着经济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望修复,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加码将增强市场信心,A股盈利也有望进一步上行,从而推动市场走向新的高度。权益资产的结构性机会较多,科技创新和医药依然是现阶段我们最看好的投资方向。以产业链安全可控、国产替代、产品出海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方向上的相关公司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机会。同时医药板块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而且估值消化的比较充分,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乔海英:医疗产业预计一季度是预期修复的阶段
预计一季度是预期修复的阶段:一、对商业健康险的探讨有助于对医保局的降价政策形成对冲,医药行业创新含量高的领域存在估值修复空间;虽然我们认为支付端的改革是中长期的制度设计,但仍然是对行业悲观情绪修复的重要催化;二、过去四年对医药创新的估值持续下杀是对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的质疑,随着国内创新品种的出海、合作等不断催化,持续的研发投入进入收获期,从跟随创新、改良到同步创新,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案例越来越多,交易金额屡创纪录,2025年会是很多研发型公司扭亏的一年,关注重要品种的数据催化和潜在交易预期;三、业绩预期修复,过去两年本该呈现经营韧性的医药板块适逢行业整顿影响了业绩释放,业绩修复弹性大的标的集中在竞争壁垒高和产品力强的头部公司。在医保收支压力下,结构性机会仍是选股重点,优选增量次选存量。
农冰立:AI驱动的科技新周期仍是成长比较清晰的方向
市场的核心驱动因子逐渐转向盈利,政策带来的复苏有望在2025年带来整体性的环境改善。AI驱动的科技新周期仍是成长比较清晰的方向,仍然看好海外算力侧在业绩方面的兑现,以及新的技术路径带来的新的投资机会。2025年端侧的变现有望驱动手机,云相关的公司在盈利上出现改善,看好国内应用侧变现的带来的投资机会。智能驾驶在端对端侧技术快速迭代之后,体验上已经有了质的变化,看好国内整车相关企业在自动驾驶投资方面的受益的企业。
孟棋:成长方向景气度相对突出,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是AI重要的场景
1月份海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逐步落地,而国内经济继续巩固打磨,这时候成长方向的景气度相对突出。海外大模型等待算力升级,而国内头部大模型逐步尝试端侧应用,带动消费电子和上游基础设施的增长;除了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等成为AI重要的场景,特别是智能驾驶。其他诸如新能源、军工、医疗行业也处于底部修复过程中,尚需要一些时间来走出低谷,但是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
周寒颖: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第二和第三投资阶段
2024年底中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下降,开启2025年银行为代表高股息分红抢筹行情,高股息板块涵盖了很多低估值行业,展现了行业龙头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分配能力,高分红低波动类债属性增强了组合防御性,是组合管理的重要补充。
2025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提升,国家发改委1月3日宣布扩大实施两新政策(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建设)。重点聚焦景气度高的赛道,首先是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受益的家用电器、汽车、手机平板智慧手表手环、电梯等,其次是情绪消费,如潮玩、美妆,再次是周期拐点的资源品、锂电海缆储能、乳制品等。
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第二和第三投资阶段。1)基础设施方面,大规模计算需求极大推动数据中心向高功率密度和高基荷电力需求的设计规划,将带来电气设备供应商、数据中心及新连接技术、液冷资本开支的变化和核电复苏。2)CSP、特斯拉、苹果等大厂对推理端ASIC定制芯片需求爆发。3)2025年AI端侧多点开花,字节为代表超预期利好电子通信板块。AI手机模型在2025年5-7月份迈向成熟,多国语言版本采用,调用第三方APP。AIPC景气提升显卡技术再上一个台阶。AI眼镜2024年苹果导入期,2025年华为小米新品发布、Meta 3Q显示功能的AR眼镜2024年100w,2025年预计100-200w。汽车智能驾驶加速普及带来相关软硬件机会。
江山:2025年将是国内AI加速发展的一年,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具有投资吸引力
2025年将是国内AI加速发展的一年,国内大模型、基础设施和应用有望进入互相带动的良性循环,与之相关的软硬件配套将成为我们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同时,北美的AI算力供应链也有新的进展,AEC、CPO、DCI等技术趋势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此外,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无论经营趋势、估值水平还是AI的生态卡位都具有投资吸引力,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郭琳: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趋势仍会继续
2025年经济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而在“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方针下,宏观政策将起到有力的对冲和支持作用。而确定性来自于中国的利率会继续下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持续。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趋势仍会继续。
后续我们依然看好的方向:第一,人工智能产业在海外科技巨头引领下,算力端的新技术不断迭代,而国内则进入加速发展期,大模型、国产算力、应用均有突破性进展,我们看好新技术、国产算力、AI终端应用带来的机会;第二,2025年将是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的一年,高阶智能化在逐步下沉至低价格带的车型,端到端及VLM算法升级也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看好整车及智能化方向的投资机会;第三,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会是中长期不变的发展方向,核心领域逐一突破;第四,军工、医药、新能源领域,经历了较长周期的调整,优选政策风险出清、订单拐点将至、供给结构优化的环节。
张雪薇:AI仍是未来科技领域最确定的产业革命
AI仍是未来科技领域最确定的产业革命。2025年国产算力开始扬帆起航,投资机会在扩大。AI发展进入第四年,应用的渗透值得重视,我们尤为看好推理和AI端侧硬件,尤其是AI手机,这可比拟为智能手机的出现,奠定了此后长达十年移动互联网从游戏、聊天到短视频等各类应用开花结果的基础。市场越悲观,越是长期布局时机。
曾英捷:对新能源的投资机会越来越有信心,中国有望晋升汽车强国
汽车正在经历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变,国产替代向全球出口转变,中国汽车的崛起是全方位的。整车产品在中低价格带国产车已经获得全面的胜利,以华为系(问界等)、理想等为代表的车企在中高端市场发起全面进攻,传统豪华汽车品牌BBA(奔驰宝马奥迪)只能以大幅度降价应对,但份额依旧被国产品牌侵蚀的厉害,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传统的合资/外资品牌的经销商转型进入国产汽车销售渠道,预计这将进一步加强国产汽车的优势。中国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在不久的将来预计由汽车大国晋升汽车强国,这将带来巨大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当前新能源产业链供过于需,仍旧处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当中,但是,“反内卷”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光伏协会多次牵头组织企业召开“反内卷”座谈会,强化行业自律,呼吁尽快走出价格战“泥潭”,部分发电企业调整风电风机招标机制,不再采用传统最低价中标原则,增加对技术指标、产品质量的评价权重,同时,近期部分电池企业的锂电材料招标持续流标,就是在反应产业链对于持续内卷的抵抗。市场对于这种“反内卷”的行为将信将疑,我们认为,反内卷的行为不一定立马能看见显著成效,但方向已经改变,作为国家高端制造名片之一,新能源产业链不仅要创造社会价值,也要创造合理的利润。所以,我们对新能源的投资机会越来越有信心,落实到投资机会上,我们会更加聚焦具备成本领先的龙头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领域持续创新的企业。
(文章所提品牌仅作举例使用,不代表对具体公司及个股推荐)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