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洞察,是商业分析的核心中的核心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  · 4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商业分析中的行业洞察的重要性,如何识别好行业和坏行业,以及通过行业分析发现机会和判断趋势。文章强调了行业洞察的三大命题:什么是好行业或烂行业,做行业分析重点洞察什么,以及行业洞察的最终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行业洞察是商业分析的核心能力之一,不仅能帮助分析师理解行业动态,还能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行业洞察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值得进入的行业,识别好行业和坏行业,并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关键观点2: 好行业的特征包括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足够的市场空间、高利润率、一定的行业壁垒等。

识别好行业可以通过规模、增速、利润率、行业壁垒等标准进行衡量。

关键观点3: 行业洞察的重点包括分析行业细分、容量、增长率、基本特征、行业成功要素、未来发展趋势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可以形成深刻的行业洞察,从而把握行业机会。

关键观点4: 行业洞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寻找增长机会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上。

行业洞察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战略决策,实现增长。

关键观点5: 当前趋势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积极拥抱AI都是拥抱未来的关键。

AI的发展对行业洞察和商业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正文

在商业分析中,行业洞察是核心能力之一。它不仅帮助分析师理解行业动态,还能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业洞察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识别好行业与坏行业,以及如何通过行业分析发现机会和判断趋势。


———— / BEGIN / ————

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的一句话,具体行业具体洞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商业分析如果不结合行业自身属性,没有行业视角,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决策错误。

企业再大,也是行业的分子。行业再小,也是企业的分母。

什么是行业洞察?

同类属性的企业集群会形成行业,以行业为研究主体,研究行业内部角色的相互作用关系,就是行业洞察。

作为商业分析师,要选值得做洞察分析的行业,最好进入到好行业的top1公司,这样能力才能快速提升。

如果行业本身就不行,作为商业分析师要做的就是远离这个行业。

如果你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的赛道,职业发展起来必然顺水推舟,容易很多。

好行业 or 烂行业

由此,行业洞察的第一大命题便是,什么是好行业,什么是烂行业?

好与坏,是能有客观评价标准的,但并不绝对。行业首要看的便是规模与增速,这也是雷军一直提倡的Go big market。

“我认为大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选择1. 自己能力能干的;2. 喜欢干的;3. 市场规模越大越好。

这是我办金山的时候最大的后悔和总结,当年我在做毒霸和词霸里面,我选了词霸,主要觉得做毒霸需要跟公安部门打交道,有点烦,就选了词霸。

可是毒霸的市场规模是词霸的100倍以上,于是做了金山词霸,结果金山毒霸推出来的时间比金山词霸晚了4年。

然后市场一场血战,从1997年打到今天,打了15年,还是第二名(第一名360),当然中间有很多机会我们也没把握住。

有时候我们做一个什么事情,都是因为一些很偶然的原因,没有真的冷静下来想一想我能不能做更大的市场,所以这一次我做小米科技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运气很好:做了一件我喜欢干的、我能干的、而且市场规模最够大的事。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就是运气,方向足够大的时候,你的机会就足够大,如果你干了一个很小的方向,你干死干活都干不了多大规模。人生短暂,要把生命浪费在Big fish上。”

雷布斯至理名言,诚不欺我。投资领域对应的概念叫长坡厚雪。

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

由此,好行业第一个特征便是具有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和足够的市场空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小行业只能诞生出小企业和小成就。对于商业分析师,小行业分析的样本和场景,不足够丰富有价值。

好行业往往具备高频次、高利润、大众化的特性,对应的是海量真实有效的需求,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与空间,看起来会很性感。

同时,相对需求有无限的供给。供给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也可以是人本身。

滴滴的迅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有接近无限的司机供给,在海外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各种需求的极大释放来源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

好行业的第二个标准是高利润率。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不寒碜。

如果一个行业整体利润率都极低,竞争激烈内卷不挣钱,那这样的行业很难有希望。

比如苦逼的物流行业,在整个商流链路的最下游,做最重的活儿,挣最薄的利润。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仅8%-10%,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率都低于5%。

而反观游戏行业,整体的净利润率高达65%上下,跟物流行业对比起来是一个天一个地。

如果所在行业的利润率不高,那么从业者注定会比较辛苦。强大如美团,在低毛利的行业特性下,企业的内部福利被嘲讽为开水团,996是基本操作。

当然有些行业利润率虽很低,但会不断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比如小米、亚马逊、美团、京东物流等,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业不好。

好行业的第三个标准是有一定的行业壁垒。

如果行业没有门槛,意味的是无限的商业竞争游戏,没有一家企业能一直有效应对持续不断的竞争。

餐饮业就是这样,每年有无数的人进来,又有无数的人出去,赔本的多赚钱的少。因为门槛足够低,普通人都可以试,所以不断地前赴后继。

一定的行业壁垒也能提升行业集中度,一个行业如果太分散和不集中,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好行业。

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标准即大规模/高毛利/有壁垒去识别好的行业,但不能绝对,毕竟商业游戏是社会科学,没有不变的真理。

有效判断好行业的方式是,不妨反过来想,什么是烂行业。

一个烂行业往往会呈现出,低频非标、竞争激烈、供给不足、成本过高、周期波动、产业地位低、技术频更等各方面的明显不足。

这些特征越多,说明行业越差。作为商业分析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远离不好的行业,避免职业生涯的陨落。

有时判断行业好坏还可以辅助看看这个行业的人均薪酬、美女员工占比、985员工占比等,好的行业一定会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

行业洞察重点看什么?

行业洞察的第二大命题便是,做行业分析重点洞察什么?

其实这方面已经有成熟方法论,能将方法论和自己的理解,形成深刻的行业洞察,就得具体看每个人的天赋了。

通过分析把握所在行业细分/赛道的容量、增长率、基本特征、行业成功要素、未来发展趋势,确定行业边界及行业机会。

我们大体可以按照:

0.基础概况:用户需求的本质?核心用户群体哪些?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盈利水平高低?存量增量?主流业务模式是哪些?行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1.规模/大小/集中度:行业规模多大?近3年复合增速如何?未来增速?CR5/CR10多少?

2.行业趋势:行业处在哪个节奏?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坍塌?未来是集中还是分散?

3.行业结构:行业前三是哪些公司?各占多少份额?谁会成为第一?top3的优劣势与战略定位?近几年的规划是什么?

4.产业链:整个产业的完整上中下游链路环节是什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依赖程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无上下游机会?

5.行业成功要素 :效率/成本/质量?销售/品牌/研发/设计?产品/服务/渠道?要找到最关键的本质,不断加强成为壁垒。

6.行业终局:以十年为周期,思考判断行业会走到什么终点,依次会是什么节奏,好提前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布局。

7.宏观分析 :政策、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偏宏观层面的趋势发展分析,宏观在短期内离我们很远,但长期来看离我们很近。

……

以上每一个问题都很灵魂,可能会苦苦思索而不得。如果对某个行业都能回答好以上问题,那么至少已经是行业专家了。

当然,又好又大的行业基本都会被各路专家们分析透彻,在行业分析初期可以多借鉴一些已有的优质分析沉淀,尤其是一些企业创始人的分享。

通过以上这样的理性分析,也能更好地佐证第一个命题,好行业 or 坏行业。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改变一个行业,但是至少我们应具备选择一个好行业的能力。

行业洞察的真正价值

行业洞察的第三大命题是,通过行业分析最终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或结果?

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价值便是,行业看清。

行业或业务的看清是需要成本的,想看得越清楚,那么付出的研究分析成本、数据获取成本、人员投入成本就需要越高。

行业看清后,可以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虽并不能直接提升重大决策的质量,但是能避免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

行业最终看清的产出最好是一张行业全景图,把整个行业从产业链的角度从上到下理清楚,同时量化清晰规模和增速。

在满足企业管理层看清行业后,行业分析最大的价值便是寻找机会,最终都是为了增长。

新机会来源于哪里?

  • 新用户:卖给更多用户&卖给用户更多

  • 新渠道:拓展新渠道&深耕老渠道市场

  • 新业务:多元化创新(与主营业务关联)

这些机会的发现主要来源于用户侧未被满足好的需求、竞对侧的优势学习/劣势打击、企业内部没有打造好的核心能力、以及宏观侧的前瞻趋势布局。

如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探索发现机会有,但不多。证明可能就对了,现在这行情,大而美的机会基本没有,AI的机会属于字节们。

有时候,发现没有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结论,只是大部分老板还不能接受这种现实。隔壁日本,已经整整30年没增长了。

行业分析的第三个价值是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这也是最难的。

拥有高质量终局思维的人是比较少的,大部分人都是被眼前中短期的噪音与利益所蒙蔽。

趋势变化来源于两种,一种是顺势而为,一种是造势而上。

互联网大的红利浪潮的风口之下,更多是顺势而为的思维,这时候大量的蓝海市场等着各类企业激进地去进攻。

浪潮退下之后,已经无势可顺,这时候更多是一些小机会,不妨可以看看造势而上。

一般能在行业造势的,都是行业标杆龙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让行业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拼多多的低价战略,卷得阿里京东浑身难受。

当下通缩大背景下,消费者明显的消费降级叠加竞争者明显的价格战,所有的人与物都比以前更便宜,整个链路的参与者都体验不佳。

近几年的趋势并不好,企业的顺势而为我认为完全可以保守一些,近1-3年应该都是企业修炼内功的好机会。

前些年高速增长下掩盖的组织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业务问题等都会逐渐暴露出来。

此时,外界已然没有增长,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活不过这个冬天。稳住大盘,保住利润,修炼内功,等待春天。

伴随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作为企业还是个体的人,积极拥抱AI就等于在拥抱未来,不管你现在懂还是不懂。

最后,我们选行业不妨用用查理芒格的投资思路:

“对我们来说,投资等于出去赌马。我们要寻找一匹获胜几率是两分之一、赔率是一赔三的马。你要寻找的是标错赔率的赌局。这就是投资的本质。

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知道赌局的赔率是不是标错了。这就是价值投资。”

———— / E N D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河运营笔记,作者:小河运营笔记。原标题:商业分析的最核心:行业洞察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