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关于与中国有关的新闻。
比如,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指责中国“盗窃美国的知识产权和就业机会”,“他们做生意的方式不能被容忍”。又如,美、日、欧盟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对“第三国”非市场化政策的导向、工业补贴和国有企业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表示关切”。
无疑,都是压力和挑战。但正如前两天习近平视察东北时所说,“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国际竞争的格局里,首要的就是对彼此实力和未来趋势的研判。
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第12届新领军者年会上,探讨的就是新技术、新未来的影响。的确,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制造业。
近日有一份关于这个话题的报告,便很有参考价值。该报告名为《2018 年“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状况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系统行动倡议小组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这份报告评价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于“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情况。
也就是说,在崭新的未来面前,报告评价的是各国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自的优势、潜力、不足在何处。其基础,当然是基于各国制造业现状。
因此,分析这篇报告就有了意义:它将告诉我们的是,在这场国家间的较量中,各国制造业水平究竟如何、准备是否充分。
原因
为什么要重点探讨一国的制造业水平?
原因很简单,从传统角度来看,制造业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繁荣和创新的引擎。当前的发达国家,如美、德、日、英,以及东亚工业国,莫不如此。
事实上,制造业本身就贡献了全球就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份额,这还没有算上其间接制造的就业机会。据估计,美国每诞生一个制造业全职岗位,非制造业领域就会出现3.4个同等全职岗位。制造业带动整个经济体的创新发展。例如,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公司的研发投入约占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80%。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新兴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制造业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新兴技术可能导致制造业回流到高收入国家,变相减少低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机会,这样一来,那些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就会面临比较严重的风险;
另一方面,那些希望重振制造业的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已经流失的蓝领工作岗位可能永远也不会回来。
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制造业体系?
报告主要提供了两个评估标准:一是该国应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准备状况(包括当下的制造业结构),二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并赋予了不同的权重。
先来看准备状况(如下图)。所谓“准备状况”,主要指一个国家在面临未知未来冲击时的应变能力和敏捷性,它能够较为客观地展现一国把握未来制造业机遇、降低风险、应对挑战的能力,包括了许多要素。
制造业驱动力大家应该都能看得比较明白,是一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那么,怎么去理解制造业结构呢?
我们都知道,制造业是实现社会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每个国家对制造业的依赖或重视程度是不同的,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变量——农业、矿业、工业和服务业,对这几个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一国制造业的结构。这些可以从该国制造业产品(如钢铁制品、纺织品重)的组合状况、稀缺性,以及制造业增加值占该国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看出。
其次,是制造业驱动因素(如下图)。在当下的制造业发展大环境中,科技与创新、人力资本、全球贸易与投资、制度框架尤为重要。
结果
那么,结果如何?
这份报告通过59个指标的测评,对目前100个国家和经济体进行了评估。研究组发现,目前世界上的国家(经济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领先国家:目前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强劲,对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程度高。同时,领先国家面临未来冲击风险的经济价值最大。(25个,如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
传统国家:目前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但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不佳,存在未来发展风险。(10个,如印度、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
高潜力国家:目前制造业基础有限,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得分较高,表明其存在制造业发展潜力,但取决于国民经济优先发展次序。(7个,如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等)
初生国家:目前制造业基础有限,但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不佳,对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程度比较低。(58个,如阿尔巴尼亚、阿根廷等)
需要明确的是,由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比如,沙特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么石油及相关行业占其经济比例一定相当大;而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能源上都有短板,因此新兴科技型制造业就比较发达。
因此,报告中涉及到的分类和排名,都只是按照各国制造业结构和驱动因素加权得分分出来的(详细得分排名见文末)。
分析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这份报告粗略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处于“领先国家”行列。以20国集团为例,根据相关数据,G20已经囊括了80%以上的制造业增加值。通过更细化的数据,报告认为,德国、日本和美国对于“塑造制造业未来”准备程度最高。
以“制造业结构”(包括制造业的结构、规模)这个维度看,报告认为,在20国集团中,日本拥有最强大的制造业结构,且在受评估的100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在这方面,G20中最薄弱的是澳大利亚。
而从“制造业驱动因素”(科技、资本、制度、人力、投资)维度看,报告认为表现最好的是美国,也在受评估全部国家和经济体中排名第一。G20中,这方面得分最低的是阿根廷。
中国的得分如何?
世界经济论坛这份报告的数据认为,中国在“制造业结构”方面排名第五,“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则排在第25位。我们来看下这份报告对于中国制造业当下和未来的整体评价:
在2010年超越美国之后,中国成长为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中国2010 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规模,但在制造业复杂性方面仍有改善空间。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在全球排名第26位。
在过去的 20 年里,中国已经踏上了低成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升级之路。然而,由于中国的体量问题,其制造业不同部门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部分优秀制造商与低端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更是惊人,因而拉低了整个国家准备程度。
就制造业驱动因素而言,中国在需求环境与全球贸易和投资驱动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在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方面排名前三,但仍有必要继续提升劳动力能力,培养未来行业所需技能,还需要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水平。
体制框架和可持续资源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身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已经承诺在未来继续节能减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该目标的加速实现。
总体评价比较中肯,符合我们常说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的现实。在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制度环境等方面,中国还有相当大的赶超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仍是难题。
相较而言,报告对于美国的评价是这样的——
美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接近2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16%,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美国是世界第八复杂经济体。然而,在过去 20 年里,美国本土产品竞争力下滑,作为制造目的地的吸引力遭受了严峻挑战。美国在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取得了制造业驱动因素最高加权评分,在除可持续资源和制度框架之外的其他驱动因素上得分排名居于前五位。
美国的创新能力也是全球闻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兴技术重大发展的前沿领域据有一席之地。此外,杰出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美国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级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目前正在努力重振制造业。2017年底的税制改革中,美国将企业税率从35%下调至21%,令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意愿有所增强。
然而,与移民和自由贸易协定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美国有必要优先解决能源方面的效率和可持续问题。
我们还可以继续读读看世界经济论坛这份报告对世界主要制造业强国的优劣势分析。
目前,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三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 9%。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总额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近一半。
自1984年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经济体。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日本在需求环境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拥有成熟的消费基础、强劲的企业活动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日本在技术创新和制度框架方面排名居前20位。在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社会 5.0”战略,旨在通过新兴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乃至实现整个社会的变革。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2017年提出了“联结的产业社会(Connected Industries)”计划,支持日本制造业等产业通过资源、人员、技术、组织和其他社会元素的联结,创造新价值。
日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与人力资本有关,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萎缩以及移民数量低于同类可比国家的问题。另外,日本在可持续资源驱动因素方面也存在着改进空间。
德国拥有全球第四大制造业,2016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到7750亿美元,经济复杂程度在全球排名第三。德国拥有全球闻名的优质制造业传统,超过一半的制造业产出出口海外。德国在综合制造业驱动因素中排名第一,在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本、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需求环境驱动因素方面排名前十。德国教育成果突出,技术培训项目领先,劳动力素质高,创新能力强。
随着2011年“工业 4.0”计划的推出,德国致力于实现产品、价值链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与互联互通,大力推动数字化制造业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先行国家之一。全球公认德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之一,在制定全球工业新标准和规范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制造国,2016 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到4200亿美元,经济复杂性排名第45位。在过去的30年里,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7%,平均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至 20%。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市场对印度工业品的需求正处于上升阶段。
除了需求环境排名前五之外,印度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还有不少改进空间。人力资本和可持续资源是印度面临的两大关键挑战。印度劳动力相对年轻,增长迅速,但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印度应当注意采取升级教育课程、改进职业培训计划、增强劳动力数字化技能等措施。
此外,随着制造业不断扩张,印度还需要继续拓宽能源获取渠道,减少排放。2014年,印度政府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主要目标是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从上世纪60年代的落后农业社会发展成了如今的制造业强国。韩国目前拥有全球第六大制造业,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超过 3800亿美元,经济复杂性全球排名第四。除了在可持续资源表现欠佳以外,韩国在其他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普遍表现良好。
韩国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尤为强大,在研发支出和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方面排名前五。出色的创新能力为韩国历史性崛起贡献了一臂之力,也将助力韩国引领下一代生产模式发展。为了加强对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工作,韩国需要继续提升劳动力能力,特别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数字化技能,倡导知识密集型就业方面。
此外,打造健全、透明和可信的机构组织有助于为韩国塑造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供指引,建立全球互联互通所需的信任关系。
报告很长,不一一列了,文末有链接。
现实
其实岛上之前也引用过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5年的一番话。当时,苗部长把全球制造业划分成了“四级梯队”——美国独占第一档,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二档,中国在“第三梯队”,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需要长期赶超,争取再过30年,内达到“世界制造业领先”的地位。
时不我待。尤其是在未来已来的今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这份报告给出了评价标准和参照系,挺好。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苗圩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占工业85%左右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5.1个百分点。电子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1-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6%,比去年同期加快4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制造业发展总体增长稳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增速,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这几点都是好苗头。苗圩也指出,从市场规模、工业体系以及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来看,中国的制造业近些年发展都相当不错,催生了不少新的经济形式、新的业态,给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更加稳定预期、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尊重人才等需要长期耐心和稳定环境的工作了。
路还长,但只要一步步走,便“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附(表格评分为10分制)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坛里一篇关于老工程师感悟的文章。里面讲的确实都是宝贵的经验。但是让我不能接受的是,为什么在中国,搞技术的工程师被看成是“孔乙己”似的人物,为什么工程师沦落成在“墙角看示波器”的形象?需知在国外公司里,工程师往往是最富有创造力,最有活力的一类人。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行为最不受约束。相反只有那些纯粹做管理的人才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我们单位的工程师一年工作规定不超过200天,每天规定不超过7小时(当然事实上,绝大工程师自己工作在家也工作,所以往往远超这个时间,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是需要激情的)我的工程师同事基本上都有在家里搞搞小设计,改装什么汽车,帆船,甚至是盖仿古风格的房子之类的习惯,他们的活跃性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中国也有农民造飞机的新闻,但是更多的人是不理解,甚至讥笑为不务正业)
我看到论坛上有人抱怨说公司里同工不同酬。确实同工同酬是一个企业经营基本要求。但是这个要求的前提是合理分工。如果你让一名工程师去做技术员做的事情,在国外别人一定认为你是疯了。同样你让一个大学生去做大专生做的事情同样也不合理。当然技术员可以上升到做工程师做的事,大专生也可以上升到做大学生做的事,但这意味着技术员离成为工程师,大专生离成为大学生已经不远了。
但是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大专生,甚至民工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那么这样情况下滥用同工同酬的结果就是一切向最低标准看齐。最大受益人是老板。如果说公司里的事情只需要大专生,那么又何必招大学生,学校又何必花那么大代价培养那么多大学生。
中国专业技术论坛里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自称人力关系方面的专家教授你所谓的各种职场技巧:如何和上下级搞好关系,如何让别人重视你,教你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等等。
如果大家有兴趣到国外的专业技术论坛上看,这种类型的话题几乎是没有市场的。这属于搞communication,搞战略,做销售的人才需要研究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国外工程师是所有工种里最不受限制的工种。可以想象,如果搞技术的人都去钻研这个去了,如何能够搞好技术?
我想中国工程师呆板书生形象很大原因要归于中国决策层,公司高层对工程师群体的不重视。如果工作长期得不到上级的肯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中国现阶段就是用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外向的人也会变得郁郁寡欢。
我觉得现阶段中国的大学生和工程师的薪水是严重被低估了。中国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gdp连续大幅增长30年以上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工资却反比例一降再降。也是唯一一个在金融危机时间出尽风头,却多省市叫嚣着要下调最低工资线的国家。(须知欧洲多国今年受金融风暴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衰退,却仍然微幅上调最低工资线)。
我记得90年代中期中国清华毕业的本科生,去外资工作可以轻松拿到7000左右的工资。现在我问国内分公司清华研究生毕业的也不过5000。这个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
国内的人力似乎很喜欢用眼高手低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大学毕业生。而且似乎这样的观点已经在中国大行其道并颇有市场。论坛上一个帖子说硕士毕业生工资900多,居然有人回答说你应该掂量一下你自己先,不然你想要多少。对此我只能无语。
我所在国外公司里每年也招收大学毕业生,但是公司绝对不会因为他们没有经验,什么都不懂就把他们的工资降一半。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一工作就什么都懂,中国这样,国外也这样。
但是打个比方,你永远无法知道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是不是将来能够跑得比博尔特还快,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个就把它的奶粉开支削减一半,并说等你长大了跑出成绩了再给你加倍奖励。国外大学生的就业薪水是有保证的,一定都是根据物价,学历,国民经济,行业景气指数上调的,而且一般只上调不下调。难道说国外做人力的都比中国的人力愚蠢?
在我出国之前,我一直也认为国外种种对中国发展的指责是无理的。但是现在当我开始工作了,我逐渐理解了国外人对中国的指责其实也不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规矩破坏者。
中国现阶段的这种不合理的薪酬方式,让国外的公司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发现他们重视技术,节约成本的种种措施,都玩不赢中国这种“流氓式”的人力成本战术:本来以为你发展了,人力成本自然就上去了,那么人力优势差距就小了,那么我的技术优势就体现了,但是没想到你耍流氓,赚的钱不分给你的工人,不发给你的工程师,不研究技术,人力成本20年过去了还是那么低,那么我就很痛苦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欧美很多公司不得不大量裁员,转移工厂甚至研发中心到亚洲。因为对于不受规矩,又无法制约的流氓的唯一办法就是我也成为流氓。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国外形象很差的原因。很多人一谈中国问题就很反感,因为你抢了他们的工作,破坏了他们先前默认的规矩。
但是中国显然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我们更倾向于反驳说你们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你们侵略了我们,你们自己搞资本原始积累,所以没有资格教训我们。但是却无人愿意正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80年代阶段的落后更主要是自身的原因:大炼钢铁,大跃进等等。二战后的发达国家(除美国)基本上都是从零起点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其实没有站得住脚的论点去破坏人家已经建立的游戏规则。这就好比排队,你偶尔插个队,别人可以视而不见,但是你总是插队,总想走捷径,别人不发火就怪了。
中国不重视技术,老是靠买,然后用流氓人力成本战术吸收价值差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破坏游戏规则。因为如果你是自己搞技术,搞创新,做生产,堂堂正正打败了别人,别人自然无话可说。但是靠这种类似下三滥的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做法打赢别人就不道德了,因为你不想活了,别人可不想跟你去完蛋,但是他不和你打又不可能,所以就恨你了。中国现在就是在用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正常利益来打赢这场代价惨重和平时期的经济战争。也许这个确实是国家强大最迅速的做法,但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底层弱势阶层却是个悲哀。。。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7期封面报道《国家的较量》综合网络编写而成,报道作者/张璐晶,编写/雪山小狐
正文完
【楼盘】良丰大厦
【地址】浦东新区陆家嘴东方路8号
【楼层】22F(高区俯瞰黄埔一线江景)
【面积】99.5平米
【价格】13000元/月 (不含物业费)
【装修】简装,带套内厕所
【交通】地铁4号线浦东大道站1号出口步行3分钟即达
1.写字楼位于陆家嘴金融圈,周边有地铁4号线浦东大道站1号出口步行3分钟即达,附近有609路、983路、989路、浦东21路、其秦线轮渡等多条公交线路汇聚于此,交通便利。
2.周围配套设施齐全,紧邻尚月湾,吃饭休闲方便,周围有红色塑胶跑道,大量自行车,有利于员工生活休闲。
3.上海浦东写字楼良丰大厦 坐落于 东方路/钱仓路,为小陆家嘴优质写字楼,可俯瞰一线黄埔江景。
4.良丰大厦的物业管理周到,为商家提供一流的商务服务。良丰大厦房型布局合理,灵活分割可满足各企业人性化的设计追求。
5.办公室配套设施良好, 带套内厕所。
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联系我们:
固话:021-61079612
微信:17765181230(加微信请备注:租写字楼)
房主直租,非中介
有需要的朋友抓紧啦~
中介勿扰~
也欢迎大家多多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值得看看
资深、专业、合规、高效、靠谱的税务筹划解决方案
企业家、大股东、私募基金、高收入人群、员工持股平台高额税负治疗利器
不同行业企业股权转让税务筹划
企业或个人股权被兼并收购
一次性套现的溢价税务筹划
融资、并购顾问
港股打新创新金融产品
资产管理
...
朱女士(电话/微信):17765181230
左先生(微信): xjyq8868
联系邮箱:LJZ8868XM@126.com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