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哲学家罗素的思想观点以及历史学者张鸣的作品特点。罗素强调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是支配他一生的激情。张鸣的作品深度挖掘中国历史和社会现象,揭示历史的真相和还原人性的假面。
罗素强调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面对人类苦难时的同情心。他认为恐惧是迷信的根源,智慧始于征服恐惧。他提倡不盲目崇拜权威,并意识到时间并不重要。
张鸣的作品深度挖掘中国历史和社会现象,以历史和社会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作者对这两个领域的独到见解。他的作品游走在刀刃上,毫不避讳,无所不言。
张鸣的书大部分已经买不到,但是对于喜欢历史的同学来说,他的作品值得推荐入手。他的作品揭示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了人性的假面,通过分析和解读权谋、监督与分肥、政治命运等关键内容点,让我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罗素,英国哲学家,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瑞典文学院的评语说: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共同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
人的情绪起落是与他对事实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对事实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动感情。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精神崩溃的一个最初征兆就是坚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罗素在1959年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这段影片千年后被发现,你会对后人留下怎样的感悟?”
罗素停顿片刻说道:“很简单,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道德。”
“关于智慧。永远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真相是什么。不要被自己更愿意去相信的东西所蒙蔽。”
“关于道德。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我们必须学会容忍他人,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他说,历史课名义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是按政治课开的;
他说,以史为鉴是一句美丽的空话,在现实中,就算你送给他这面镜子,他也不会照;
他说,人走向苦难的过程不一定是悄无声息的,也有可能是载歌载舞的;
他说,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干坏事的人下场会很惨,惨不惨要看什么世道,世道不好,干坏事就不会受到惩罚,干好事才会;
说这些话的人叫张鸣,这么敢说的人不多了,他是一位,所以他书里面的文章都是游走在刀刃上的,毫不避讳,无所不言。
这是一套深度挖掘中国历史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全书以逸闻趣事为线索,通过分析权谋、监督与分肥、政治命运等关键内容点,揭示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了人性的假面。书中以历史和社会为两大主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作者对这两个领域的独到见解。
这套书不会再版了,但可以适当加印一部分,张鸣的书绝大部分都买不到了,喜欢历史的同学推荐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