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质生产力何以“新进化”?长城汽车探索了“稳”字诀

瞭望智库  · 政治  · 2 周前

正文


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典范,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产销突破1000万辆,自7月起,新能源乘用车的月零售量连续超过燃油乘用车零售量,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在下半年连月超过50%。

这些数据让中国汽车品牌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尤为关键。但新的难题,也随之而来。

2024年,汽车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盈利困难甚至亏损现象突出,在一贯倡导产品为王、技术为王的汽车市场,如何拥抱流量却逐渐成为各家车企的必修课。车企没有造血能力、不盈利,是走不远的,即便是一些“背靠大树”的新势力企业,也会在一夜间突然坍塌。

新质生产力,发端于“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求实效、谋长远才是硬道理。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2024年在不同场合多次公开表示的那样,遵守规则、尊重规律,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只有在规则下发展,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长足进步。2025年新年之际,魏建军在央视新闻推出的演讲节目《中国UP!》中发表新年演讲。作为主讲人,他再次呼吁中国汽车行业稳步发展、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盲目跟跑。

 

“中国汽车产业能有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还是希望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在奔跑中调整好呼吸。”魏建军在节目中说道。

这是魏建军演讲的主要基调,可以说,也是为中国汽车稳中有进写下的生动注脚。

1

创新引领,铸核心技术之剑



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引领着生产力结构功能与效率的深刻变革。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是没有被国际巨头“卡脖子”的案例。

此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变速箱这一核心零部件上长时间受制于人,市场口碑较好的变速箱,我国企业只能选择采购的形式。同时,国外的汽车品牌和变速箱供应商,对国内企业基本上都有比较严格的技术限制,从而导致国内车企在研发AT变速箱的过程中,不得不绕过这些专利,通过改进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来解决问题,增加了研发难度和成本,也降低了研发效率。

后来,长城汽车等企业弥补了自主品牌在高阶变速箱领域内的空白,开发出横置9DCT变速器,并掌握了纵置9AT、9HAT等变速器的自主研发能力。

“给我们自己一个超越国外车企的机会,这是中国车企的必修课。”魏建军表示。

作为一家拥有30余年产业积淀的车企,长城汽车坚持通过自主研发,不断为制造高质量产品赋能。魏建军曾经在内部不止一次强调,为了技术,长城汽车什么都可以拼,拼精力拼财力拼物力,这些都在所不惜。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核心载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都在百亿元以上。2023年,长城控股公开专利量达6888件,专利授权量达4665件。2024年,长城汽车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前三个季度投入的研发费用就已经高达85.44亿元。

进一步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一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过程。面对汽车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中国车企需要将创新的外延不断拓展,让创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比如,东风公司制订并发布了“东方风起·科技跃迁”战略,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完成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广汽集团宣布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长城汽车也坚持以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硬实力”领域,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长城汽车的“Hi4”技术开创性地运用“两驱变四驱”,实现了传统混动性能、效能、价格的“不可能三角”。纵观世界汽车制造史,此前行业内还尚未做到用两台电机实现四驱功能。

在“软实力”领域,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在智能化领域的摸索也进入无人区,这两年的市场竞争焦点在于无图城市领航辅助驾驶(CNOA)全面铺开,“端到端”大模型成为车企技术决赛的关键赛点。

2024年,华为、小鹏、蔚来、理想等新兴汽车产业企业都在加速推送“端到端”的落地上车,传统车企中,长城汽车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实现了感知决策一体化的链路整合,同时,长城汽车打造了行业领先的超算中心——九州,总算力规模达3 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为模型训练提供坚实的算力底座。

2

前瞻布局,长宜放眼量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驱动特征,需要以前瞻布局激活新质生产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尤其伴随汽车产业的深度变革,车市的周期波动愈发明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汽车智能化在短短两年到三年内迅速发展,预计将很快超过电动化的发展速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也显示了这一趋势。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预计全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超过17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各家车企在智能化技术上加大投入,加快推动高阶智驾和大模型技术普及应用。

“不争一时一事,构建长期价值,保持透过大周期的长远洞察力和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力。”这是魏建军为长城汽车定下的发展基调。

2011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开始智驾领域的布局。2023年,长城汽车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9.30%,其中智能化团队达到6000人。

2014年,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势头方兴未艾,自主车企作为整体,仍处于市场蓄力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投资了50亿元打造的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汹涌而来,芯片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大脑”,其在车辆性能中的地位愈加重要。2024年9月,长城汽车正式宣布了其联合开发的RISC-V车规级MCU芯片——紫荆M100已完成研发并成功点亮,由此迈入“芯”时代。

其实,早在2021年10月,长城汽车就组建了专业团队,致力于功率半导体技术研发。后来通过全产业链协同,长城汽车深度布局芯片设计和模组封测。

这些提前布局投入高、效果慢,但为企业和行业带来的效果却是蔓延的。

凭借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的深厚积累,长城汽车为行业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推出多款高价值车型,也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评价。比如搭载了全场景NOA、COFFEE OS 3.1等前瞻技术配置的全新蓝山,自2024年8月底上市以来,连续三个月销量稳定保持在6000辆左右,成为家庭智能大六座SUV市场中的热门之选。

3

行稳致远,才是长期主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200万辆左右,其中国内市场2600万辆左右,增速约为3%。乐观估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1650万辆(含出口),增速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其中国内市场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在如此增速之下,业内普遍认为,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会减弱。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企业内部信中表示,2025年的市场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预测价格战会从1月开始点燃。魏建军也预计2024~2026三年市场竞争强度仍会很大。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企业不能光看利润,造车讲究的就是长期主义,能够坚持到最后,做冲刺阶段的领跑者,才是真正的赢家。

正因如此,当前少数“唯销量”的汽车产业企业不禁让人感到有些短视。

在一些企业的渲染下,行业似乎未能在喧闹中持续健康成长,反而有些企业在产品质量上逐渐迷失了来时的初心,汽车快消品化的特征不断加深,持续吹大泡沫,一旦因为缺血而倒下,不仅企业和供应商受损,用户也难免受伤。

“进入汽车这个行业,就要学会敬畏,敬畏技术,敬畏科学的认知、规律,要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我肯定要做维护秩序、主持正义的捍卫者,我不能做损害国家利益、损害消费者的事情,这偏离了我们的初衷,我们还做它有什么意义?”魏建军曾如此表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也直言,如今的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持理性的科学态度。

企业家和汽车行业专家的呼声,也是国家的关切点。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这也意味着,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减少外力干预,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车企管理体系自我革新的过程,也将成为汽车行业回归良性发展,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刚需。

就像长城汽车“每天进步一点点”企业精神,在前不久的央视新闻栏目《顶级实验室》专访中,魏建军表示:“以现在的眼光看,2014年开始投入使用的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对于我们整体实力的提升,非常有价值。”

或许只有这样脚踏实地,践行长期主义和底线思维,中国汽车产业才能走出一条行稳致远的发展之路。

(资讯)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