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父母越没本事,越喜欢在家做这4件事,毁掉了子女的未来还不自知

小十点  · 育儿  · 1 月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犯的错误,包括专制的教育方式、情绪不稳定、喜欢甩锅、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等方面。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了这些错误对孩子的影响,并呼吁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主见和意愿,用爱和关怀陪伴孩子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父母专制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权威的恐惧和压抑,影响一生。

父母在教育中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不要总是发号施令,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

关键观点2: 父母情绪不稳定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破坏。

父母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发脾气,要让孩子感受到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关键观点3: 父母喜欢甩锅会暴露自己教育的无知。

父母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不要总是把问题归咎于外界因素,要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关键观点4: 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机会。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梦想,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完成自己的愿望,要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


正文

作者 | 主创团 哎呀妈

本文首发小十点


有次约谈班里一位和父母切断联系的女孩。


因为学校弄学生资料,需要跟家长沟通确认学生信息。


跟她爸爸通了电话后才得知,她和家人已经两年没说话,还把全家人拉黑了。


错愕之余,不得不主动和女孩交流,想一探究竟。


女孩听说我的目的,态度立马180度转变,原本还客客气气,瞬间进入应激状态,不停说:


“我不想听到他们任何消息,老师,你也别劝我原谅我爸,他不配……”


看到眼前这位一向温和开朗的女孩,情绪如此激动,像极了浑身竖起刺的刺猬,我决定好好听她的故事。


待她分享完,我不禁一阵心疼,想起心理学大师萨提亚说的一句话:


“孩子没有错,如果错了。一定是父母错了。”


从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和反应,足以看出父母家教上的过失。


不管大家承认与否,当父母在家越习惯做这些事情,越容易暴露自己的问题,一步步把孩子推开,直至破坏彼此的关系,和孩子的未来。


一言堂,唯我独尊


我班上这位女孩,家里孩子多,父母工作忙,很少关注她。


从小到大,爸爸就是家里的权威,虽然经常跑长途不在家,但有什么事都他说了算。


学校每次组织秋游活动,爸爸知道后一通电话打给班主任说“我家没钱,不去凑热闹”。


刚开始女孩提出抗议,想再争取一下,得到的却是爸爸的冷嘲热讽:“你有钱就去,反正我不会给你的,听话点,就你不省心。”


于是她偷偷打工攒钱,不想再受家里的气,结果钱被爸爸发现没收了。


她试图讨要,爸爸说:“你现在还没成年,吃喝都我给的,这些钱不属于你,给我好好读书。”


如果这些事,她还能忍,唯独高考填志愿,她彻底跟家里闹掰了。


爸爸擅自帮她改成师范,不让她读医,说女孩当老师好嫁人,学医要5年,还可能读研,没那么多钱和时间给她耗。


受够了爸爸的自作主张,妈妈的默不作声,女孩踏入大学后,从此不再跟家里人联系。



说实话,我能理解父母想彰显自己的权威感,让孩子顺从自己,听自己的话。


但这种“只有我说了算”“我说的才是圣旨”的表达,不仅无法让孩子服气,还容易让孩子滋生厌恶和反感。


甚至还可能,毁掉孩子的生命活力。


在书里看过一个故事。


有个8岁小男孩,父母要求他每天放学必须先练一小时琴再做功课。


可他不喜欢,总是反抗“我不弹,我不要学,我根本练不好”,但父母不管,还给他加课。


无奈之下,男孩在一次回家的途中,找了块石头砸断自己一根手指。



《P.E.T父母效能训练》里有句话说:


“父母拥有权威不是问题,使用权威才是问题。”


简单粗暴地发号施令,要求孩子无条件听从,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专制的教育,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取而代之的是对权威的恐惧和压抑,影响他一生。


脾气阴晴不定,喜怒无常


曾在家长群看到一位爸爸自嘲:


“做父母后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好脾气都是做给外人看的,一面对孩子,通通原形毕露。”


面对不受控的孩子,充满未知的生活,能稳住情绪着实不易。


但,这不能成为放任自己随意宣泄脾气的借口。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每一个在家情绪不稳定,总是喜怒无常的父母,正在悄无声息地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因为孩子永远不知道,父母下一秒是开心还是生气,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父母什么反应。



身边一位朋友的孩子,上个月确诊得了中度抑郁症。


别人眼里,这孩子家境不错,个性温顺,妈妈全职在家照顾他,实在想不通怎么得病的。


和朋友聊开了,他才告诉我,自己和妻子的情绪都不稳定,常常迁怒孩子。


工作谈合作不顺心,他有时候回家看到妻子没做好饭,就忍不住质问妻子在家活都没干好,自己辛苦赚钱养三个人多不容易。


妻子也委屈,一边吐槽儿子的作业很难辅导,一边回怼“我在家就容易,要不换你试试”。


要是儿子停住手里的动作,还转过头骂“看什么看,写你的作业,大人的事你别听”。


结果儿子被骂哭,妻子赶紧改口说对不起,不停安抚儿子。



类似的闹剧,每天都在家里上演,大人心情不好,就拿家人出气,孩子总会牵连其中。


但伤到孩子后,又忍不住后悔,向孩子道歉,甚至还想方设法用物质补偿孩子。


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渐渐变得麻木,眼里没了光,心里没了温度,失去生活的热情。


很多时候,父母不自觉的“坏情绪-发火-内疚-坏情绪”恶性循环,都在孩子心灵上投毒。


每一次时好时坏的情绪反应,就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孩子一直活在未知、混乱的恐惧当中。


喜欢甩锅,习惯从别人那找原因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事。


有位在休假的老师,凌晨被班上一位家长的电话连环轰炸,原因竟是:


孩子放假在家不叠被子,乱扔垃圾,还把猫抱到床上去,半夜起来不睡觉。


家长责怪她在学校没好好教自己的孩子,孩子现在很难管。


于是老师成了“背锅侠”。



看到这,忍不住要替老师喊冤。


孩子明明在家生活,吃喝用度,一举一动都有父母看着管着,怎么他没做好,成老师的责任?


事实上,像这样喜欢把锅给别人的父母,不在少数。


孩子没规矩,不听话,还喜欢跟自己唱反调,直接把他拎到派出所让警察教育。


孩子厌学,动不动就发脾气闹腾,一不做二不休,送他去“专家”那纠正下行为。


孩子沉迷游戏,整天手机不离手,就是底子有问题,得去网瘾戒断中心关一阵子。


表面看是为孩子好,想拉孩子回到正轨,事实上,却暴露自己教育的无知。


不从自己这个第一责任人身上找症结,偏偏喜欢在老师、伴侣、孩子身上找原因挑错。


想起央视纪录片《镜子》里那个辍学生家明。


参加完中考,他决定放弃学业,当个背包客出去流浪。


企业干部的爸爸一边指责妈妈平时没管教好儿子,一边坚定地认为:


就是家明沉迷网络游戏,被那些乱七八糟的网友带坏了,他才像失心疯一样要出走。


直到教育机构的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爸爸才开始恍然大悟。


因为自己待儿子就像逗小狗一样,儿子不听话就是问题。


儿子不想读书,是儿子的错;儿子受伤,是他不懂得照顾自己。



为人父母,如果遇到困难或挑战,不懂得停下来,冷静一下反省自己,总把一切归于外因,抱怨不幸吐槽不易,那孩子看在眼里,学到的永远是“错在别人身上,跟我无关”。


当他有朝一日,同样深陷泥泞时,也只会怪罪父母、环境和命运,害自己被裹住双脚。


而不是试图靠自己,走出这片泥潭。


把自己的梦想,安放在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包括我,有孩子后,就在他身上寄托强烈的期待,对他的未来有无数的设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之本能。


只是硬逼孩子替我们完成梦想,往往得不偿失,很容易毁掉孩子不自知。



当初女儿一出生,我一度坚信,她一定能实现我年轻时无法实现的舞蹈梦。


于是她4岁开始,我陆续给她报舞蹈课,中国舞、芭蕾舞、街舞,还有舞台剧。


晚上和周末只要有空,全是满满当当的课。


课后还找老师要视频,在家督促她加练,要求她每个动作都要精准到位。


甚至还不停灌输她:有机会一定要登上大舞台,当C位,这样人生才精彩。


本以为一切都是为女儿未来的成功铺路,却不知,我沉重的期待,慢慢瓦解掉她的自由快乐。


一到上课的时间点,她脸色就黯淡下来,毫无精气神,好几次谎称肚子痛不肯去舞蹈室。


后来舞蹈老师提醒我,说建议让她先停一段时间,感觉她精神状态不好,怕这样下去出问题。


这让我赶紧反思,其实想要跳舞的人,不是她,而是我,我怎么就让孩子为我的梦想买单呢?


在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跟女儿说“宝贝,你不想练舞,妈妈就帮你退课吧”。


话刚说完,我很明显看到她眼里闪烁着欣喜的泪光,暗暗庆幸做了次对的决定。



孩子虽然从父母而来,但并不属于父母,更不是能任意由父母摆布的提线木偶。


哪怕父母对他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和期待,也只能点到为止,为孩子自由成长让出空间。


再说了,孩子有独属于自己的主见、意愿,他喜欢什么,拥有什么梦想,是他的事情。


父母能做的,是分清自己和孩子的边界,尊重和支持他想做的,鼓励他探索自己的未来。


至于我们的梦想和期待,趁有心力,有冲劲,尝试重养自己一把,靠自己的能耐奋斗一会。


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担着,不要转嫁给孩子,更别让孩子替自己努力。



写到最后,用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提醒各位父母:


“亲爱的,请记住:‘孩子需要的绝对不只是吃的东西而已’。”


我们和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说的话,做的事,传递的一切信息,都会记录到他的成长册里。


既然爱他,就请站在未来的视角看待他的发展。


用尊重聆听他的心声,用平和与他共处,用关怀走进他的世界,用信任托举他的余生。


只有如此兜底,才能许他一个明亮、灿烂且开阔的未来,让他自由畅快行走自己的人生里。


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能撑起孩子的一片天,成就他美满的一生。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唐宋八大家


-作者-


哎呀妈 高校教育心理学老师,小十点签约作者。愿用心和笔,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