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D眼镜收费升级:春节档电影热映背后的隐性消费备受质疑

消费电子杂志社  · 娱乐  · 10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春节档3D电影热映引发的话题,涉及影院对3D眼镜的收费问题。观众遭遇影院不提供免费3D眼镜的情况,引发争议。行业存在三种供给模式:要求自带或购买、免费提供型以及混合模式。消费者对此有诸多不满和投诉,认为影院要求购买3D眼镜不合理,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投诉或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3D眼镜隐性消费问题

观众反映影院不提供免费3D眼镜,需额外购买,引发争议。投诉数量增加,成为消费者热议的焦点。

关键观点2: 三种供给模式分析

存在要求自带或购买、免费提供型以及混合模式三种供给模式。其中,要求自带或购买型较为广泛,但消费者普遍不满。

关键观点3: 消费者与院线的博弈

消费者认为购买3D眼镜是影院应尽的服务,而院线与消费者存在博弈。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观点4: 法律法规与消费者权益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影院要求顾客自费购买3D眼镜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正文

近期多部春节档3D电影热映,点燃了电影院的热闹氛围,也极大地激发了观众走进影院的热情。然而,记者也注意到有不少市民反映在影院遭遇到了 3D眼镜隐性消费。

 

据媒体报道,市民索女士爆料称,她在 2月6日花费43元购买了 3D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电影票,可是进入放映厅后发现,影院竟然没有给她准备3D眼镜。索女士咨询工作人员后才得知,她需要到影院前台购买。



因为电影已经开播, 索女士只能花费5元,购买了一副3D眼镜,这让索女士有些无法接受。后来,索女士拨打12345反馈该问题。最后,影院经理向索女士转回5块,但索女士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合理。

 

3D 眼镜售价5元钱,看似微不足道,却成了消费者热议的焦点。


《2024年3D制式影片数据观察报告》显示,普通3D影片的票房贡献超过80%,且3D影片的票房及人次占比高于场次占比,足以说明 3D 电影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根据消费保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2月,因3D眼镜隐形消费引发的投诉增加了近50件这一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现象?




供给模式三分天下




(一)要求自带或购买:商业逻辑下的“必选项”


记者调查发现,将购买 3D 眼镜作为观众观影的“必选项”的现象已较为广泛。有报道指出,北京市约53家影院在购票平台上标注了“3D眼镜收费”的标签,观众需自带或租赁3D眼镜才能观看3D电影。而以卫生安全为由是较为普遍的说辞。



价格方面以深圳为例,纵横国际影城影城等影院定价为基础款3D眼镜 5 元,夹片款15元。


在社交媒体平台,也有网友被分享到购买的基础款为10元,夹片款3D 眼镜高达20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成本账本来看,普通树脂材质3D眼镜的采购成本不到3元,市场售价3-10元不等,利润较为客观,如若免费提供公共3D眼镜,院线方则需支出消毒维护的人工费用,年消毒人工成本 7.8 万元 / 影城,这种模式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逐渐扩大了隐性购买3D 眼镜市场份额。


(二)免费提供型:服务底线的拥护者


据了解,免费提供型的影院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影院坚守着服务底线,为观众提供免费的 3D 眼镜。常见的3D眼镜消毒方式包括单一消毒法(如紫外线消毒、75%乙醇擦拭)和双重消毒法(如75%乙醇+紫外线消毒)。


根据《环境卫生杂志》对某区电影院可重复使用3D眼镜消毒与卫生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 卫生指标总体达标率为95.0%(95/100), 均未检出大肠菌群。


那么,以卫生安全为由拒绝提供公共3D眼镜的电影院,其做法还能站得住脚吗?

 

(三)混合模式:消费选择权的“混沌”态

 

此外,部分影院推出了“眼镜银行”,观众支付 10 元押金即可循环使用 3D 眼镜;也有影院推出了购买食品套餐免费获赠眼镜的活动。还有有部分影院设置了3D 眼镜租赁机。混合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而这种混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影院的运营成本





3D眼镜收费引争议,院线与消费者博弈




在 3D 眼镜收费问题上,院线方、消费者双方存在博弈。某上市影投公司运营总监表示:“每副眼镜需经历 12 道消毒程序,成本压力倒逼改革。”


对于这种说辞,消费者并不认可。消费者认为,观看3D电影就如同购买门票一样,3D眼镜应是基础服务的一部分。所谓的运营成本问题,应该由院线通过运营模式升级和技术迭代来解决,而不应让其成为增加消费者观影负担的理由。


记者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3d眼镜收费是否合理”的相关帖子超过9万个,网友们普遍认为属于不合理收费,不应收取1分钱。



也有媒体曾发起问卷调查,有85.87%的观众表示,在电影院观看3D电影时曾被要求购买或租借过3D眼镜;有80.43%的观众认为,花钱购买或租借3D眼镜并不合理。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收费环节的乱象同样令人关注。


嘉兴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今日于电影院看电影,购买页面明确显示免费提供3D眼镜,进场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需要在3D眼镜租赁机器扫码领取,而最终朱女士规划后却被扣除了约6元钱



“原来看电影不都是免费提供眼镜么,我以为扫码领取也是免费的,这不是恶意引导消费么。”


据朱女士介绍,当地影院3D眼镜的普遍售价仅为5元


成都温女士表示,自己所在影院普通3D眼镜免费提供,夹片款3D 眼镜则需要另外付费购买,让温女士感到被不公平对待。



那么消费者观看3D电影,却被要求需自带3D眼镜或者额外收费购买到底是否合理?


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针对相关现象发声,指明看3D影片眼镜额外收费,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也曾发文指出, 顾客到电影院购买3D电影票,双方形成一种服务合同关系,顾客支付购票款,商家让顾客欣赏到约定的3D电影,是双方当然之合同义务。



如果电影院不提供3D眼镜,则顾客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根本体验不到3D电影应有的立体、逼真的效果,会导致顾客购票观影的根本目的不能实现,故电影院为顾客免费提供3D眼镜应是其合同义务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电影院应当履行的主义务。


电影院在顾客已支付购票款的前提下要求顾客自购3D眼镜进行观影,不履行免费提供消毒后的3D眼镜的合同义务,构成违约,是一种违约行为。


消费保专家表示, 由于电影院要求顾客自费购买的3D眼镜一般定价在5-10元之间,大多数顾客虽心有不满,但大多都选择自费购买眼镜进行观影,正是大众对商家这种违约行为的纵容和默认,导致商家可以享受零违约成本,还可增加眼镜销售收入,故而让越来越多的电影院选择不免费提供3D眼镜。


作为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电影院要求自购3D眼镜进行观影的无理要求,同时在保留购票凭据的前提下,可以这样做:一是自行与电影院协商处理;二是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寻求帮助;三是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电影院承担违约责任。



文 | 李欣盈



推荐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