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辽宁高院  · 法律  · 3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促推借款合同纠纷预防化解”典型案例,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法院复州城法庭为例,通过“望闻问切”赋能借款合同纠纷预防化解。文章详细阐述了复州城法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方面的创新做法,如推动多元解纷、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等,并总结了该法庭在借款合同纠纷处理中的关键点和成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复州城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通过望闻问切赋能借款合同纠纷预防化解,实现该类案件收案同比下降,调解成功案件量增长。

关键观点2: 复州城法庭推动多元解纷和金融市场秩序维护。

开展借款合同纠纷前端治理专项行动,深化司法服务资源下沉,完善相关流程,为民间借贷主体提供又快又好的司法方案。

关键观点3: 复州城法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和营商环境优化。

通过协同规范公民代理,破解律师代理资源不足难题,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多种形式降低矛盾对抗度,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观点4: 复州城法庭在审判实践中发挥引导效能、平衡价值判断、防止程序空转。

通过“法庭公开日”和巡回审判等方式引导群众尊重客观契约,精准识别职业放贷人、虚假诉讼,合理确定履行期限及金额,有效化解矛盾。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为有效推动人民法庭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司法职能,创新审判模式,推动多元解纷,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分三批发布“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促推借款合同纠纷预防化解”典型案例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八)。今日发布第二批。辽宁法院一案例入选。



典型案例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75号

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法院复州城法庭
“望闻问切”赋能借款合同纠纷预防化解

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法院复州城人民法庭坐落在千年古城复州城镇,下辖四个乡镇,均为辽南经济重镇,工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民间资本活跃,借款合同纠纷一直以来位居收案首位。近年来,复州城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望闻问切”四字诀,促推借款合同纠纷前端预防,实现该类案件收案同比下降18.86%,调解成功案件量同比增长31.48%,以一流业绩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实践增加了生动注脚。


一、“望”大局之意,打好基层治理“主动仗”


一是兴调查研究之风。复州城法庭在调研中发现,辖区的借款合同纠纷具有家族性和地缘性的特点,矛盾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关系复杂,一审诉讼案件的收案数、上诉率、发改率、申诉率呈现“四高”态势。民间借贷对解决百姓民生和企业融资问题具有手续灵活、到位快捷等优势,在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故该法庭将借款合同纠纷确定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点。


二是寻主动融入之法。依托与辖区党委建立的重要信息反馈处置机制,坚持“一季一通报”,每季度科学分析类案治理态势,为党委政府全面掌握辖区民间借贷情况提供参考,落实“一月一会商”,与辖区银行、信用社建立信息交互会商研判机制,实现保障重点项目工作闭环。


三是解减存控增之题。在辖区开展借款合同纠纷前端治理专项行动,引导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密切关注金融、借贷等案件所反映出的银行不良贷款、地方债务风险的变化趋势,上门走访,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等通道,推动落实前端防控责任,实现借款合同纠纷收案增幅放缓、总量同比下降。


二、“闻”群众之声,下好司法服务“先手棋”


一是下沉司法资源。通过“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调解平台“三进”和“四所一庭”机制,安排法官、法官助理与辖区内村镇分片挂钩联系,实行“一镇一法官”“五村一助理”,将人民法庭与基层自治组织、网格员等解纷力量在线连接,推进司法服务资源下沉。


二是分层过滤矛盾。精准对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等社会力量,指导借款合同纠纷调解工作,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化解方案,探索建立“层层过滤”机制,即群众发生借贷纠纷后,先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基层调解组织或乡镇街道组织调解;经基层调解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调解无果的案件,转到法庭多元解纷工作站进行调解。


三是优化诉调对接。推进司法确认案件全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送,进一步完善司法确认、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相关流程,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和速裁快审工作结合起来,为民间借贷主体“一揽子”解决问题提供又好又快的司法方案。


三、“问”工作之效,打好依法履职“组合拳”


一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针对民间借贷领域的借条形式不规范、利息约定不合理、公民代理不专业等乱象,破解农村地区律师代理资源不足难题,向辖区政府发送关于“协同规范公民代理”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并通过“四所一庭”联动机制在辖区推广诉答文书模版、证据目录清单的适用,汇集党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多方力量,下大气力支持培育“法律明白人”,确保“矛盾纠纷不出村,诉讼案件不出庭”。


二是强化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牢固树立“人人是营商,案案皆环境”的理念,每人每月走访一次中小微企业,公开联络电话,提前化解企业融资、担保法律风险,并建立回访制度,以座谈锁定企业需求,以问卷检验满意程度,年均走访260余次,将150余起纠纷止于诉前,法官心中有诚、行为守信,获得了当地企业的交口称赞,成为当地营商环境中叫得响、打得赢的名片,彰显了“辽南经济重镇”的司法担当。


三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利用辽南大地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遗址,找准诚实信用等民法原则与“立契以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巧用村规民约、民风习俗化解纠纷,推行先行诉讼辅导、调解、诉后释法答疑,促使纠纷当事人不断扩大共识,缩小分歧,消解怨气,回归理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矛盾的对抗度和负面性,引领诚信、友善、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切”审判之要,守好实质化解的“责任田”


复州城人民法庭近三年审结借款合同纠纷417件,上诉率、二审改判-发回比、调解率、平均结案时间、执行到位率等同比大幅趋优,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无一例申诉申请再审,坚定扛起了人民法庭“在一审程序内彻底解纷”的应有担当。


一是发挥引导效能。借款合同纠纷是一种传统案件类型,复州城法庭的法官熟稔日常生活经验,通过“法庭公开日”和巡回审判等方式,以公开庭审为平台,引导辖区群众尊重客观契约,补足债权凭证瑕疵,并精准识别职业放贷人、虚假诉讼。


二是平衡价值判断。妥善处理意思自治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冲突、意思自治与公序良俗的冲突、夫妻关系内部当事人合法利益与外部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冲突。


三是防止程序空转。练就“慧眼”,拨开直接的利益冲突、隐藏的真意、纷繁复杂的案情,加强对“名实不符”型民间借贷的释明,并充分考虑当事人履约能力,合理确定履行期限及金额,在主持调解中推进制定可行的履约条款,引导当事人对于胜诉的心理预期达到合理区间,切实有效化解矛盾。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END





审核丨黄艳辉
编辑丨秀    姿
制作丨李    雪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