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围绕大模型技术的影响及AI衍生的投资展开讨论,包括A股投资、人工智能进化历程、大模型背后的技术图景、AI衍生的投资前景以及中国力量的优势等关键点。
借助Claude大模型探讨A股投资问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关注人工智能进化历程对投资领域的影响。
大模型技术为美国股市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股市行情向上攀升,其潜在影响已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随着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轨迹和可能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涵盖了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和通用人工智能等方向。
讨论了AI衍生投资的前景和挑战,包括虚幻世界和技术革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投资建议和趋势跟踪策略。
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优势,特别是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前景,提出了投资机会和建议。
前几日,我借助Claude大模型之手,以投资大师约翰·博格的视角,对A股投资问题做了一番探讨。这篇文章引发不少读者共鸣,他们惊讶于大模型不仅能模仿博格独特的表达方式,更难得的是,它跳出了那些千篇一律、简单化的指数基金论述,像博格本人一样,以锐利的眼光剖析A股与美股的本质区别,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2024年,我投入了相当精力去追踪、体验人工智能的进化历程。从早已家喻户晓的OpenAI,到仲夏时节绽放的Claude 3.5模型,再到方才面世的Google Gemini 2.0测试版,每一次接触都让我心生感慨。既然不少读者对这场技术革命充满好奇,不妨让我娓娓道来,与诸位分享这些日子以来的所见所思。
大模型续命纳指
其实,之所以想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两天有位朋友询问我如何看待纳斯达克指数的行情。我给出的回答,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显得有些模棱两可,但却是我的真实感受。
首先,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的确难以接受纳斯达克当前的高估值,同样,整个美股标普500的高估值也令我深感忧虑。在这方面,我颇为认同AQR对冲基金基于估值的预测,年初也以《美股十年辉煌,超额年化 11.9%:下一个十年还能继续吗?》为题聊过 AQR 的这篇论文,美股的确处于一个离谱的高估值水平,而且这种状况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然而,作为一名每日沉浸于大模型,探索其无限可能的IT爱好者,我不得不感叹,即便在如此高位,亦不可轻易看空。某种程度上,这可谓是天(大模型)佑美股。
虽然2022年美股一度见顶回落,但2022年末ChatGPT的横空出世,却让大模型技术为美国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22年末至今,美股行情几乎完全被大模型的持续发展所驱动,不断向上攀升。更让做多者激动做空者失望的是,每当市场对大模型的能力产生质疑时,总会有更强大的模型问世,刷新人们对大模型潜力的认知。
就像最近,当市场普遍认为GPT-5的研发进入瓶颈期甚至嘲笑 OpenAI 之时,近日发布的GPT–o3 强大的推理能力,依然技惊四座。
科技的变迁总令人感慨,而今日的大模型技术之于社会生产力的冲击,恐怕已远超二十年前科网泡沫时期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不可预测性。
回溯二十年前的美国科网泡沫,但凡公司名称沾染些许互联网气息,便能在一夜之间登天。人们趋之若鹜,俨然一场全民狂欢。
然而,站在二十年后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所谓的“市梦率”不过是资本市场的一场狂欢,与真正的科技进步相去甚远。纵观当下的科技发展,移动互联网浪潮下许多看似前卫的事物,实则未能突破二十年前的想象边界。我们今日享受着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沉浸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之中,这些场景在2000年时,创业者们便已勾勒蓝图。就像外卖,彼时,名为“e国”的公司便提出了“一小时配送”的服务承诺并能有限度的做到。尽管这家公司最终湮没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河之中,但其理念却在十几二十年后成为寻常百姓的生活常态。不得不承认,当年互联网精英的想象力确实触及了二十年后的日常生活图景。
但这一轮大模型的迅猛发展,连同其他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却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乃至业内专家在一两年前都难以预见的。正是这种深不可测的未知性与不可预见性,加之科学家们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议题的歧见,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界充满了困惑与迷茫,其前景是否光明更令人忧虑。
这种普遍的不确定性已然反映在美股市场,尤其体现在七大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上。市场不得不给予较高估值,试图量化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始终在等待美股泡沫的破裂。然而,每当大模型等新技术涌现时,我不禁感叹,美股似乎总差那么一口气才会崩盘。
正因如此,我这个所谓的“滑头”投资者,当下持有不少纳斯达克ETF。对我而言,宁可作为动量投资者,看好与否并不重要,只要纳斯达克继续在一众资产中领涨,符合我的动量模型,我就会继续持有。
大模型背后的大图景
聊大模型,不仅仅是算法,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未来的全面颠覆。
在2023年8月28日,工信部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的文件。
该文件针对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和通用人工智能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2025年的具体目标。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浏览下这份文件的“揭榜挂帅任务榜单”,许多技术细节非常有意思,很大程度上概括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下的重要发展轨迹和可能性。
通用人工智能,即我们当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软件层面的基座技术,已是众所周知。而另外三个方向,则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应用,我将其区分为两条主线。
虚幻世界,这是我们必须仔细审视的第一条路径。
大语言模型的崛起,为我们编织了一个近乎真实的人类对话空间。就像我此前所言,当你与模型中的“约翰·伯格”对谈,那深邃的思想火花依然能照亮人心。这不过是开端,是以文字为媒介的对话尝试。而在这段不算漫长的时光里,我们亲眼见证了一场又一场技术革命:文字转语音、图像生成、视频创作的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年初OpenAI Sora震撼业界的发布,到快手“可灵”的横空出世,AI生成视频的潜能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苹果的Vision Pro横空出世,紧随其后的是Xreal等品牌推出的AR眼镜,它们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摆脱传统屏幕束缚、直接沉浸于AI内容的全新图景。
若是继续追寻这条路径,我们终将触及当下最为激动人心的脑机接口领域。设想一下,当所有信息都能通过大脑直接输出与接收,《黑客帝国》中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场景,或许就在眼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元宇宙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世界比肩而立的另一片天地。这便是虚幻世界这条发展主线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生存的世界里,总有两条并行不悖的轨道在延展。其中一条,无疑是我们每个人身处的这个真实世界。
放眼望去,人形机器人及其所代表的整个机器人产业,正如初升的朝阳,悄然而坚定地跃出地平线。
虚拟世界固然如海市蜃楼般绚丽多姿,然而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根系终究深埋于现实的土壤之中。
细究当下,技术的浪潮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图景。试看当今风头正劲的智能汽车,每一台的问世,都离不开工业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的舞蹈。这些或许只是锦上添花,但对我们这些徘徊在四十岁门槛、独生子女且可能只育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而言,一个切肤之痛的问题正在逼近:当我们的双鬓开始泛白,又有谁来照料我们的暮年?
最近与同龄人围炉夜话,谈及这个话题时,我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人形机器人这个希望的寄托。
在通用大模型的赋能之下,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人类寄予厚望的新大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钢铁助手将化身既能提供专业护理,又懂得情感交流的理想伴侣。二十年后的景象已然在望,当我们步入人生的下半场,不仅需要机器人在工厂车间里开疆拓土,更期待它们能以贴心管家的姿态,与我们对话、服务。这般图景,与其说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如说是一幅即将在我们有生之年徐徐展开的现实画卷。
因此,基于这一原因,对于整个 AI 衍生的投资,我秉持和对待纳指一样的态度,倾向于顺应趋势,暂时放下对估值的执着。
中国力量的优势
在A股市场中,或者说中国上市企业中,优秀的人工智能公司并不多,或者说,在整个中国行业中,我们与海外先进的大模型仍存在相当距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细分赛道上,我们仍具备自身优势。就说机器人ETF(159770)的走势,其表现相当亮眼,自“9·24”行情以来,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态势,前不久还创出新高后,最近则是进入调整格局。
数据来源:Wind 截至 2024年12月25日
市场资金选择炒作机器人板块,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
每每谈及机器人,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波士顿动力那震惊世界的演示视频。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不仅展示了科技的魅力,更预示了人类未来的无限可能。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机器人技术的角逐中,中国企业早已悄然崛起,以一种不动声色却又坚定有力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锋芒。
前段时间,我前往深圳参加了雪球嘉年华,期间注意到一个引人注目的摊位——宇树科技的展台。这家以机器人技术闻名的国产厂商,在现场展示了一款机器狗。
几个月前的外滩大会上,我也曾与宇树的另一位“明星”——他们的人形机器人不期而遇。
当初,波士顿动力以其惊艳的视频技术征服了全球目光,却在技术路线上选择了液压驱动这条道路。而后来者宇树,却以其深谋远虑,毅然选择了电力驱动的发展方向。
时光流转,历史给出了最好的注解:电驱技术或许才是这场技术革命的正解。就连曾经的领跑者波士顿动力,如今也不得不重返这条跑道。细究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宇树在这一领域的超车,早已不动声色地完成。这种技术实力的积淀与超越,或许比我们在基础大模型领域取得的进展更加令人瞩目,更具深远意义。
更何况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许多人或许并未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装机国和最大市场。
而此前提及的机器人ETF(159770)所跟踪的中证机器人指数,其涵盖的正是A股市场中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板块及个股。这些个股包括了基座大模型的提供者、部件制造商,以及诸如扫地机器人等家用机器人的制造商。
数据来源:Wind 截至 2024年12月25日
相较于人工智能板块,机器人板块在我看来是一个受到双重利好驱动的领域。
第一个利好,无疑与人工智能发展息息相关,将受到全球AI大模型的推动。由于海外大模型难以轻易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向A股,寻找海外技术发展的本土映射,从而推动相关人工智能个股的表现。
而第二条利好,则源于机器人产业自身的蓬勃发展。以下图表展示了机器人指数与CS人工智能指数自“9·24”行情以来的走势对比。值得注意的是,自11月12日以来,机器人指数与CS人工智能指数的比值图呈现出一个低点后,便逐步攀升,机器人指数的表现明显优于人工智能指数。
数据来源:Wind 截至 2024年12月25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用黄色高亮框标记出来的是珠海航展的召开日期。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包括国产无人机和机器狗在内的各类机器人设备,技惊四座,大大刷新了投资者的想象。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前往知乎寻找相关热帖查看。正是在那段时间,市场对整个机器人板块的热情迅速高涨,因为我们看到了当年美国人在PPT上描绘的场景,竟然在中国厂商那里变成了实物,而且更为强大、更为便宜。这一现象让市场投资者极为兴奋,也正因如此,机器人板块迎来了一波更为强势的走势。
当然,在冲高之后,近期市场出现了小幅回落。不过从趋势投资者,我认为机器人ETF的整体走势呈现出一种非常漂亮的逐级上升态势。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走势对于趋势投资而言极为有利。因为在调整之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机器人ETF始终沿着30日均线稳步上行,近期更是重新回到了30日均线的支撑位置。只要不跌破11月底的低点(下图蓝色横线),那么整个上升趋势就依然保持完好。
在这样的一个位置,进行初步建仓,并采用网格交易策略逢低加仓,只要趋势未被破坏,这便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入市时机。当然,对于场外玩家,也可以通过场外联接基金(A:014880,C:014881),利用许多平台有的类似基于均线低买的智慧定投来做波动。
尽管临近年末,许多人已开始准备过节,但放眼全球,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大模型正不断推出新版本,另一方面,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也在持续发布新品。甚至,马斯克已大胆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将低于汽车。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因新能源汽车而声名鹊起的特斯拉,竟然将人形机器人视为一个足以比肩的行业,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的想象力。因此,若海外机器人厂商持续推出新品,这一趋势同样会映射到A股投资者的视野中。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板块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前沿技术的映射。现阶段,这一板块或许更多地由技术想象力驱动,而以技术分析为基石的趋势跟踪,则可能更有利于相关板块的投资决策。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