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客帝国》里通过一副眼镜操控一切的情节,如今正逐渐走向现实。
在近期举办的“攀高峰 向未来”余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祝铭明戴着最新款的Rokid Glasses,以“空手”之姿步上演讲台,凭借眼镜内置的“提词器”,流畅自如地完成了整场发言。这一幕让在场领导嘉宾惊叹不已,激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遐想。再加上近日广西来宾、河南郑州、广东佛山等多地计划引入DeepSeek辅助领导干部决策,“AI+政务”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一副AR眼镜就能带来一出精彩的“脱稿”演讲,其颠覆性不仅在于炫酷的视觉效果,更深层次揭示的是数字文明时代的基本生存法则: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工作岗位都可能被技术重构,唯有持续“进化”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也是数字化浪潮发出的能力升级通牒。
事实上,作为全省经济大区、科创高地的余杭,一直以来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数字经济新优势,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展现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在时代浪潮中激荡着创新“水花”。相应地,广大党员干部也敢抢潮头鱼、善喝头口水,不仅主动填补知识空白,更以积极的态度融入新兴技术的浪潮之中。然而,随着新兴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学习的要求愈发严苛,对党员干部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在这股技术洪流中精准定位,已成为每位党员干部必须深思并作答的时代课题。
▲智能仿生手
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拥抱变革浪潮,在快学、深学中激发创新破题能力。AI加速了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当算法能够实时分析城市数据时,依靠“经验”做出的决策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当“AI员工”实现秒级工作处理时,传统的办文办事方式必然陷入效能困境。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亟需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浪潮。要深刻认识到,新技术不仅是辅助我们决策、分析问题的得力助手,更是提升能力、履行职责的“必修课”和“硬通货”。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深度学习纾解“技术变化太快”的焦虑,积极探索“AI发散+人工聚焦”的协作模式,精准捕捉智能算法中真正具有价值的创新灵感,将智能算法的“天马行空”转化为“务实可行”的方案,进而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另一方面,也要筑牢调查研究根基,在主动、能动中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平心而论,AI既能打开思维疆界,也可能成为惰性温床。若完全依赖AI制定问题方案,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算法最优”与“群众不满”的悖论。但技术不能消解“泥土气息”的智慧,比起“办公室的魔法”,深入街巷的调研脚步更显珍贵,基于民生温度的决策判断愈加重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保持主体性思维,把握好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点,将AI技术中的“异常值”转化为调查研究的切入点,深入余杭产业发展“火线”、乡村振兴“前线”,构建“人主机辅“的新型协作范式,方能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使技术进步切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
更需注意的是,增强党员干部的数字本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站位问题。只有把政治修养摆在首要位置,将理论修养和技术素养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无涯学海”中穿透技术的迷雾、把握实践的方向,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阮伟康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周颖
二审 |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