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eepSeek辅助开工,警惕“情绪宕机”!

自贡网  · 四川  · 14 小时前

正文


蛇舞新岁,东方的“算法诗人”用一行行开源代码,再度点亮了文明的篝火。来自中国的“80后”团队,带着一个名为DeepSeek的玩意儿,从珠江畔的实验室里震颤出全新的未来之门。这群年轻的中国工程师以庖丁解牛之姿,将硅片雕琢成思想的原野。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片原野上,这些天,很多人都焦虑了。


真正的进步从不在实验室的真空环境,而在千家万户的真实应用场景中。

春节前,中国一家名为深度求索的“小公司”在人工智能的“代码丛林”中破土而出,该公司研发的DeepSeek-R1新模型的横空出世,宛如一阵璀璨烟火,照亮了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夜空。2月15日,微信“搜一搜”宣布接入DeepSeek并展开灰度测试,一时间,相关板块股价大涨,把应用的想象力照得更亮—— 


DeepSeek的讨论热度持续升温,成为券商研报和路演的主角;用户输入“不太累、以拍照为主”等需求,DeepSeek可自动生成节日行程并细化到景点推荐、交通方式及时间安排;拜年短信也可以一键生成,还可嵌入古诗词、俚语,满足国人对“出圈”祝福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学习、深度思考等创新技术,大大降低了AI计算的成本,提高了推理效率;不仅能处理金融文本中的专业术语,还能精准捕捉中文语境中的文化隐喻——在分析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的信件时,它不仅提炼出战略要点,更解读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哲学意象,展现了技术与人文的深度对话。2月5日是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DeepSeek蓄积的能量引发其概念股全线飘红,很多都市打工人也因为DeepSeek的无所不能,纷纷装机研习“开工第一课”……

然而,就在春节复工头一周,“服务器繁忙”“无法加载”的警报犹如人工智能时代的刺耳春雷,揭开了AI在应用中的深层矛盾。有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开工首日当天早上9点至11点的两小时内,程序员代码编写速度同比下降62%;市场营销人员的策略产出量骤减79%;更有一些企业的会议因“AI助理无法生成纪要”被迫中断……这场“宕机意外”揭示的不仅是技术系统的脆弱,更暴露出现代人普遍的“认知空心化”。


要么把自己改造成“人机混合体”,要么等着被扔进技术变革的垃圾堆。

焦虑正在蔓延。因为DeepSeek的普及愈演愈烈,一搜小红书,尤其是那些重度依赖它进行“工作辅助”的都市小年轻,身陷各种慌乱,节后综合征叠加系统故障焦虑症,求助帖铺天盖地——“没有DeepSeek我会难受得要死!”“一天刷了几十遍,依然显示系统繁忙!”“到底该怎么顺畅地使用DeepSeek?”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生存悖论突然就被推上前台:当工具失效时,我们该如何确认自我价值?

《WIRED》研究显示,当日常使用AI工具连续超过1小时,40%的数字工作者会出现“工具性失能”——即便面对可手动完成的基础操作,大脑也会陷入检索依赖的短路状态。神经科学实验室通过FMRI扫描此类人群发现,其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创造性思考)的活跃度比非依赖者低32%,而基底核区(习惯性动作控制)的活动异常增强。这意味着:AI依赖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更在重塑人类神经结构。


但也有一些人类微光在技术的大变革中依然保持热量。1995年,东京某银行因电子记账系统崩溃,老柜员凭借珠算能力单日完成380笔业务复核;2024年,硅谷工程师在断网环境下,重现20世纪70年代的手绘流程图技法解决算法难题……这些跨越时空的案例都在印证,每当工具失效的黑暗降临,人类原始智能的星光便格外璀璨。

诚然,DeepSeek打开了更多向上的可能性,人类科技发展史中从未出现如此轻盈的潮汐。当DeepSeek这样的智能系统将知识的火种撒向人间时,人类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我们既掌握着改写文明进程的权杖,也面临着被自己的创造之物异化的反思。技术与人性的角力,从未像今天这般充满哲学的张力。

当DeepSeek突然静默,持续两小时的专注力训练由此开启——这才是对抗“碎片化认知肥胖症”的最佳疗程。


此次DeepSeek的“宕机”事件,恰恰给我们创造出了宝贵的“数字戒断窗口期”。迫使我们在技术迷雾中反思出核心能力——利用好AI带来的技术赋能,但切莫被AI左右思考,让大脑失能。

当我们谈论DeepSeek时,真正应该谈论的是人类思维的重生。人机共生必须树立新的范式,最良性的技术赋能,应该像优秀的教育家一样,既提供脚手架支撑,又能在关键时刻迫使使用者撤除支架。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DeepSeek间歇性“宕机”,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DeepSeek突然中途静默,AI时代下的人类,迫使认知主体完成跳跃式生长。学生们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利用费曼学习法将AI生成的提纲转化为手写笔记,去构建个人知识的“免疫系统”;上班族完全可以在公司搞一个“数字戒断日”——每月拿一天时间禁用智能设备,去开展纯粹的、充满直觉的头脑风暴会议;企业的核心岗位必须保留几位能脱离AI完成80%工作的“传统技艺传承者”并加以重用;教育领域更需革新,着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使他们既能轻松驾驭AI工具,又保持批判性思考的锋芒。

回望人类科技史,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两种力量的角力。DeepSeek固然带来了效率革命的馈赠,但人类认知退化的隐秘代价也不得不引人反思。正确地使用DeepSeek,不应是单向的系统依赖,而应构建双向增强的认知回路。现代人既要培养“技术素养”,又要让“人文素养”与之形成双螺旋的向上结构,不被工具左右情绪,和技术和谐共舞。

2025年,我们骄傲地看到,中国的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昂扬向上,但我们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应珍惜人类思维本能的可贵,这种可贵恰恰在于其不可预测的混沌性和创造性,请相信,在这片混沌中,一定蕴藏着超越算法的更多可能。

图片



本期话题

你利用DeepSeek协助办公了吗?对于日新月异的AI技术,你怎么看?评论区聊一聊~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天府新视界↓↓↓

图片

南方的雪,居然“杀”向了国际
“魔童”开学,成魔成仙“自己说了算”
百亿哪吒,如何从“闹海”到“出海”?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撰文/任俊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图片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