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上不存在事物的结构,因为结构会使我们自缚其中而窒息。必须留出-20241007120336

疯子与书  · 读书  · 2 月前

正文

2024-10-07 12:03

“世上不存在事物的结构,因为结构会使我们自缚其中而窒息。必须留出行动空间。潜在的要比实在的更加真实。人为的东西总是僵死的。一旦人工构建了一件艺术作品,那么请扔掉它,因为一旦艺术作品被做了出来,它搁在那儿,它业已完成,它就是陈年旧物。凡是那些造出来的、建构出来的、已被了解到的东西,通通都要扔掉。一瞥、碎片、暗示、神秘的启迪——这些才是捕捉现实的唯一路径。任何圈定现实的尝试、任何逻辑描述的尝试、任何达成和谐的尝试、任何三段论的论证结构,都是对现实的颠倒和歪曲。本质上,现实是混乱无序的,是飞腾的川流,是自我实现的意志的巨流,任何禁锢它的想法都是荒谬的、大不敬的。这就是浪漫主义信仰滚烫的中心。”
“自我”并不是在认知过程中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的。当你完全沉浸在某个客体时,不论是注视自然界中的物质客体,还是倾听自然界的声响、音乐什么的,或是面对事物完全陷入沉思的时候,你在此时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只有当你的聚精会神受到某些阻挡不能继续下去时,你才会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你开始意识到自我并不是客观事物,而是现实强行突入之后的结果。当你注视某物却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时,当你倾听某种声音却受到阻碍时,正是这些阻碍使你感受到“自我”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感到“自我”与“非我”的区别,而“非我”正是我们试图理解、感受,乃至主宰、征服、改造、塑造的事物——至少是可以对其做点什么的事物。碰撞是主宰一切经验的基本范畴。正是在抗拒之中,“自我”和“非我”浮现出来。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意识。人格是后天习得的,只有通过努力、尝试,通过克服某些能使你意识到一个完整自我的障碍,换句话说,只有在遭受抵抗和反对的那一刻,你才可能感觉自我的存在。舍我其谁,敢于造反,这就是一种体现在私生活和公共生活之中的理想。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愿故我在”。(编引自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