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毒还致癌,吃到这种瓜子要马上吐出来!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食品安全 健康  · 10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春节吃瓜子时的健康隐患,特别是发霉瓜子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的致癌风险。文章提到,有怪味的瓜子可能因贮藏不当而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毒性和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尤其对肝癌有一定关联。黄曲霉毒素对光、热稳定,日常烹调温度无法分解,只能通过高温灭活和煅烧等长时间高温过程来灭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瓜子在春节中的特殊地位和文化意义。

春节的坚果盘子里,瓜子是常客,伴随着家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为独特的春节记忆。

关键观点2: 瓜子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有些瓜子因贮藏时间太久或环境不当而变质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存在致癌风险。

关键观点3: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及稳定性。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它对光、热稳定,日常烹调温度无法分解,需要通过长时间高温过程来灭活。

关键观点4: 如何避免健康风险。

吃到有怪味或霉苦味儿的瓜子应立即吐出并及时漱口。日常应注意食品的贮藏,避免受潮和霉变。


正文

春节的坚果盘子里,瓜子可是常客,“咔咔咔”的声音混杂着家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为了独特的春节记忆。
然而“嗑瓜子”这件事儿看似简单,其实背后也藏有健康隐患,有些瓜子有毒还致癌,吃到了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吃到这种瓜子,立马吐!
嗑瓜子时难免会吃到有些发苦的,很多人会多吃几颗把苦味压下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吃到这种瓜子要立马吐出来。
因为有怪味的瓜子大多是因为贮藏时间太久或贮藏环境不当,导致瓜子出现了变质发霉。
发霉的瓜子极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长期低剂量接触或一次性接触过多都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都表示,人群暴露于黄曲霉毒素B1与肝癌发生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最关键的是,黄曲霉毒素对光、热都比较稳定,分解温度可高达280℃。大部分黄曲霉毒素只能通过高温灭活和煅烧等长时间高温过程来灭活,日常烹调的温度并不能将它分解掉。
所以,即使吃的是炒瓜子,只要有霉苦味儿,就赶紧吐掉并及时漱口。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
编辑:桑静怡

策划:肖睿祺

审核:李   莹
统筹:史国立
监制:段君凯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