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白宝宝团队使用NOVASIGHT系统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OCT)二合一技术,成功为一名冠脉多处重度狭窄患者完成LAD/D1支架植入手术。该手术结合了两种先进的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提供了精准、全面的腔内影像信息,对提高手术效果和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手术背景与目的
患者因胸闷、气短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吸烟。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脏功能异常,需要进行PCI手术。手术目的是通过精准的影像学信息完成支架植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观点2: 手术过程与关键技术
手术过程中使用了NOVASIGHT系统,通过单根导管实现IVUS和OCT两种成像模式的无缝切换。IVUS提供血管腔内详细信息,指导病变预处理及支架植入;IVUS联合OCT使用时则能优化病变特点识别和分类指导。术后评估显示支架贴壁良好,膨胀良好。
关键观点3: 专家评价与影响
专家评价指出,这一技术通过一次操作获得双重影像,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提升处理的精确性。对患者而言,这一系统的使用能够减轻医疗负担,提升预后质量,在精准介入诊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观点4: 专家简介与新闻背景
白宝宝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五病区主任,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多年。全球首个FDA批准上市的IVUS-OCT融合成像系统已正式完成国产化并登陆中国临床。
正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是PCI手术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PCI手术治疗效果。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白宝宝主任团队应用NOVASIGHT系统,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OCT)二合一技术的精准、全面的腔内影像信息,为一名冠脉多处重度狭窄患者高效完成LAD/D1支架植入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
患者为45岁男性,因“胸闷、气短1天,加重3小时”入院。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0/90mmHg,间断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未规律监测血压,吸烟史20余年。超声示心腔大小未见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彩色血流示各瓣膜口未见明显病理性返流,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胸前导联ST段压低。术前造影结果提示LM未见明显异常,TIMI3级;LAD近段狭窄约50%,中段狭窄约90%(发出D2处),D1狭窄约90%,TIMI3级;LCX近段狭窄40%,TIMI3级;RCA近段、中段狭窄约30%,TIMI3级。术中引入指引导管于左冠口部,SOIN通过LAD病变至远段,SION-blue通过D1病变至远段,支架术前行NOVASIGHT系统IVUS单模成像,判断斑块性质为低回声斑块、有斑块破裂、最重病变部位斑块负荷90%以上,前降支近端斑块为富含脂质低回声斑块;分别以1.5*15mm/2.0*20mm预扩球囊以6~8atm对D1行PTCA术,D1狭窄约50%,以2.0*20mm预扩球囊预扩LAD病变,以1.5*15mm于D1拘禁,于LAD病变处串联植入2.75*29mm/3.0*33mm支架2枚,最大释放压12atm,再以2.75*15mm/3.0*15mm后扩球囊对支架进行加压整形,造影示支架未见明显狭窄,TIMI3级,术后行NOVASIGHT系统IVUS+OCT双模成像,提示支架贴壁良好,膨胀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IVUS+OCT双模成像
在本次手术中,NOVASIGHT系统使用单根导管即实现了IVUS和OCT两种成像模式的无缝切换,单独使用IVUS模式可提供血管腔内斑块负荷、斑块性质、管腔大小等详细信息,有助于指导病变预处理及支架植入;IVUS联合OCT使用时则能够帮助优化病变特点识别和分类指导分叉病变介入策略选择,并能识别目标血管段困难点,进一步优化介入治疗;在为患者植入支架后,IVUS+OCT联合使用能够充分评估膨胀,便于术者观察支架贴壁、扩张情况,排除夹层以及支架内血栓。
对于术者而言,通过一次操作获得双重影像,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提升术者在介入治疗时处理病变和放置支架的精确性;对于患者而言,这一系统的使用能够减轻医疗负担,提升预后质量,在精准介入诊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白宝宝,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五病区主任,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14余年,参与完成了8000余例心血管介入手术。近两年完成了一项全国首例和三项世界首例手术病例。曾先后在北京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学习,现任陕西省保健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 2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一部,主持省市级课题两项。
、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