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适老化改造补贴上限每户提高到5000元,婚姻登记即将“全国通办”!

上海发布  · 上海  · 1 周前

正文



2025上海民生访谈首期节目今天正式开播,今天的嘉宾是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上海养老机构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今年出台的适老化新政有哪些变化?如何解读“陪诊师”服务?近来引发热议的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市民政局局长 蒋蕊(右)






内容摘要

①上海全市养老床位总量已经达到17.58万张,下一步将从“增量”向“提质”方向转变。

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405家社区长者食堂,今年计划继续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

③适老化改造补贴上限由每户不超过3000元,提高到5000元



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订下发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在市级层面推进试点工作。



今年5月10日,婚姻登记将迎来“全国通办”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全市养老床位总量已经达到17.58万张。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智慧养老院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适老化改造新政有哪些变化?


目前,全市养老床位从总量上看已较为充沛。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从“增量”向“提质”方向转变,推动全市养老机构服务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发布了“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我们提出了一个愿景目标,即到2027年,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品质、医养结合水平、专业科技含量等都得到全面提升,让老年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为此,品质提升行动中,重点就是聚焦“六件事”, “医、护、食、住、心、安”,这都是老年人最关心的。


“医”,重点是加大医养结合。有条件的养老机构(100张及以上床位)“内设医疗机构”应设尽设。不具备条件内设医疗机构的,我们也和卫健部门一起推动,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关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提供服务。还包括深化“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服务,让在院老年人看病更加方便。


“护”,就是提升照护能力。尤其是聚焦失能照护、认知障碍照护等刚性需求,进一步提升照护服务的专业化。


“食”,就是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膳食服务水平。我们提出,要根据住养老年人的特点、口味和特殊需求,分类制作餐食,而且要综合考量“营养、温度、软硬度、特殊饮食”等各类需求,同时也要兼顾“色香味”,以此不断丰富菜品种类,优化老年人的膳食结构。


“安”,就是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全放心。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还有电器、治安、人身安全等,都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推进智慧赋能,加快智慧养老院建设,也是养老机构品质提升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到今年年底,我们的目标是全市率先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入住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专业照护、安全防护、管理运营这6个方面,不断加强相关智能技术和科技产品在养老机构的场景应用,让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就餐问题也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405家社区长者食堂。今年,我们将继续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目前相关项目均已启动建设。


图片


今年出台的适老化改造新政,主要举措之一是完善补贴机制——



提高了补贴上限。补贴上限由每户不超过3000元,提高到不超过5000元。


延长了补贴期限。不要求一次性用完,补贴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一个周期内可多次申请适老化改造并享受相应补贴标准,累计补贴金额不超过每户5000元即可。




目前全市已经有多个适老化改造的样板间,大多数都在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部分服务商也在自己的卖场里设置了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去年,本市将康复辅具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近几年,我们推出了“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活动,让康复辅具更多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每个街镇都有社区租赁点,如果市民有需要,可以到就近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试用。在所有销售的产品中,目前最受欢迎的是三类产品,助听设备、护理床和助起沙发。



近来“陪诊师”的话题热度很高,无论是体验,还是陪诊师培训启动都受到很多老年人咨询,如何解读“陪诊师”服务?


对民政部门而言,在机构内住养的老年人、高龄独居老年人,都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为满足这些老年群体的迫切需求,今年,我们会同市卫健委制订下发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在市级层面组织推进这项试点工作。


图片


方案中提出全市9个区(全部中心城区以及浦东、松江)开展试点,通过半年时间的试点,不断总结各个区的模式,包括人员培训、服务标准、价格确定以及政府补贴等,形成一套制度后,再在面上进一步推广。一方面是广泛回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这项工作的一种规范。随着服务量上去之后,相信价格也会有一定调节。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近期引发热议,该如何解读?


这几年,上海婚姻登记改革每年的脚步不停,自2022年起上海婚姻登记开始“全市通办”,2023年6月开始“跨省通办”,今年5月10日,也即将迎来“全国通办”,可以说是三年“三部曲”。


图片


去年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2.52万对,上海跨省通办的人数、比例在全国都是比较高的。因为上海外来人口比较多,通过跨省通办以及接下来实现的全国通办,让更多虽然不是上海户籍但是在上海已经工作生活了多年的新上海人,在上海结婚登记。甚至全国通办以后,到上海来旅行,短期在上海停留的新人,都可以在上海办理结婚登记,打造浪漫婚姻起始地。



近几年,上海婚姻登记服务不断改善。甜爱路开设了只办结婚登记的登记窗口,杨浦区把婚登场所放在江浦公园,闵行区婚登窗口也在公园里,长宁区接下来会把婚姻登记场所放在幸福路,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婚姻家庭都能幸福美满。现在年轻人很在意结婚登记的仪式感,我们希望把传统文化浸透在整个结婚登记过程中,一开始就送上和和美美的祝福。




资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政局

编辑:德承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