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 | 中国电信: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

国资报告  · 财经  · 13 小时前

正文

编者按

2024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暨厅局级干部研修班,会议提出,要推动中央企业穿越经济周期,支持企业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一般企业与卓越企业的分水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央企亟需转变利润结构、增长结构,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对传统主业规模庞大、责任重大的央企来说,开启“第二曲线”并非易事。但与此同时,有些央企先行一步,敢闯敢试,凭借技术、人才储备和战略眼光,成功开启了“第二曲线”。新春佳节之际,《国资报告》特别策划了“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专题报道,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基层,调研不同领域的央企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新增长点的故事,见证央企在培育“新动能”方面的能为和善为,也为其他谋求开启“第二曲线”的央企提供经验和借鉴。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专题报道的第六篇中国电信: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

中国电信: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
文 · 本刊记者 吴笑妍
图片
2025年1月16日,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评选结果在京揭晓,“量子科技”赫然在列。
进入21世纪,量子科技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将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带来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量子技术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使得量子技术与产业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制高点的必争地、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走进合肥市蜀山区中安创谷,能看见一座座风格统一的建筑,米色和深灰色相间的外墙,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充满现代感。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量子”)总部就位于这里。相距5公里的合肥高新区云飞路,则坐落着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20余家量子领域上下游关联企业,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多个领域,共同组成了量子科技产业集群。
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
2023年6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投资30亿元成立中电信量子。“我们以‘全球领先的量子科技企业’作为目标定位,加快建设新型安全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中电信量子董事长吕品介绍说。
2025年被联合国宣布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中国电信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不断冲击技术制高点,通过科技创新、业务融合、场景拓展等方式,努力擘画着增长的“第二曲线”。

及早行动 布局量子领域

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网信安全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中国电信很早就开始了量子科技领域的积极探索。
早在2014年,中国电信就与“量子科技第一股”国盾量子开展合作,共同攻克了量子—经典波分复用技术,建设了上海陆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示范网。
2019年起,中国电信开始系统布局量子科技和产业,多次与潘建伟院士会商,持续深化与安徽省及量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高水平合作。2020年11月,中国电信与国盾量子合资成立中电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央企挂牌的合资量子公司。2022年12月,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国盾量子、中电信量子共同发布“OTN融量子加密专线”创新方案,推进量子加密传送网走向商用。
经过三年的积累,中电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推动量子领域产业化进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中国电信抢占量子信息产业市场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承接国家量子战略部署,抢抓量子产业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电信注资30亿元成立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一年多以来,中电信量子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重点布局量子计算新能力、战略关注量子测量领域,攻坚量子底层核心技术,依托中国电信的云网资源、开发能力、服务渠道等优势,以2025年达到量子信息业务“国内第一、世界领先”为目标,致力打造“科技先导、全球领先”的量子产业集团。
业界认为,终有一天,大型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解用来保护数字数据的代码,进而给公共网络的加密数据以及银行、政府、金融等机构的加密基础设施带来严重威胁。而这一天,被业界称为“Q-Day”。
“Q-Day”何时会到来?网络安全专家有不同的意见,有人预测会在21世纪中叶,也有人认为会更早,加拿大网络安全公司Quantum Defen5e预测,可能最快在2025年。所以,量子计算对于信息安全的现实威胁也越发紧迫。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是抵御量子计算威胁的关键。中电信量子副总工程师、研发与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大国工匠”罗俊认为,“如果说量子计算机是刺穿现有加密系统的‘矛’,量子密码技术就是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安全之‘盾’”。
在罗俊的带领下,中电信量子技术团队基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已经成功打造了抗量子密码体系,形成了量子密码全场景解决方案,在量子密信、量子密话、量子加密对讲等成熟产品技术上,进一步推出量子云印章、量子安全专线等产品,不断加固安全城墙。
量子密话定制终端、量子云印章等硬件设备与“量子密信”办公软件等亮相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北京市顺义区下辖19个建制镇共426个村民委员会和127个社区居委会,由于用章流程审批监管力度不足,村章、经济合作社印章等的使用存在口头审批、先盖后审等现象。部署了中国电信量子云印章后,在各村内,镇政府通过用印管理平台定期查验用印记录并汇报上级,实现审批用章流程全监控,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廉洁审批、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前王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郑显平表示,“量子云印章解决了以往村章管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大问题,而且用章审批时间从原来的大半天缩短到现在的几分钟,群众盖章办事也更便捷”。
目前,中电信量子的量子云印章已在北京、安徽、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的政务审批、乡村治理、财务审计、企业流程管理等3000多个单位开展使用,覆盖政务、金融、能源、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

深度融合  赋能主营业务

目前,量子信息主要有三个研究领域,分别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一次演讲中说,量子通信可以实现原理上的“无条件安全”;利用量子叠加进行量子计算,可以满足人类对算力的需求;量子精密测量可以大幅度提升导航、资源勘探和医学检测的精度。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发展,我国已形成网络、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以量子通信网络、量子计算算力为代表的量子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护数字安全的重要保障。
量子科技创新发展关键在应用,“量子+”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模式,量子技术与多行业融合创新将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4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电信就明确提出,要推动云计算及算力、人工智能、安全、数字平台、大数据、量子、新一代信息通信七大战新业务技术能力与中国电信基础业务全面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规模推广,构筑发展新动能,持续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
中电信量子市场部负责人叶波介绍说:“中电信量子以与中国电信云网资源禀赋融合发展为产业支点,推进量子技术与运营商传统业务创新融合,形成了四大业务方向和‘DICT(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communication通信,technology技术)+量子’全场景能力体系。”
在“通话+量子”领域,中电信量子推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量子安全通话综合解决方案。目前,量子安全通信用户突破500万。量子密话更是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一带一路”峰会等多项重大活动保障中,实现现场交通、车队、人员等统一调度和指挥,并确保通信数据安全、可信。
在“网+量子”领域,中电信量子在总部所在地合肥市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网,包含8个核心网站点和159个接入网站点,光纤全长1147公里,面向政务、金融、大数据和工业等领域,提供量子安全接入服务和数据传输加密服务,服务近500家单位,成为合肥市“量子之都”的亮丽名片。
“有了这张网,可以承载更多应用场景,把量子安全技术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电信量子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介绍说。中电信量子计划在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地的更多城市建设量子城域网,其中2024年启动建设的城市超过15个,未来将形成全国性信息安全体系。
在“云+量子”领域,中电信量子依托中国电信“天翼云”打造“入云、云上、云间”三位一体的云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云下终端、云平台、云上业务的数据在传输、使用、存储等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在河北,中电信量子以“政务云密码资源池+量子安全网关”的安全传输方案,保障政务云机房间数据通信安全;在安徽滁州,中电信量子按照商用密码评估技术要求,对政务云云管系统进行商用密码应用建设,顺利通过密评。
在“平台+量子”领域,中电信量子提出国内首个量子密码解决方案,首创量子安全技术与商用密码技术相结合,基于量子服务器密码机、密服平台等自研产品,满足国家密码局评测要求的抗量子计算的关键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密码改造服务。
全国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电信量子于2023年底发布“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实现了“天翼云”超算能力和176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能力的融合。2024年底,在国家实验室指导下,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全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具备了领先的量子计算机制造和交付能力,更是中国量子计算能力的又一次飞跃。

持续投入 构建开放生态

量子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急需更多市场主体的踊跃参与以推动其蓬勃发展,同时也为资本注入、投资活动以及创新模式的拓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24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电信量子位列其中。
在中电信量子成立之前,行业内多为校企、民企,在科技创新上虽然有很多优秀成果,但在产业推广上缺乏渠道和优势。中电信量子的成立,弥补了这一不足。
为了加快量子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4月,中国电信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牵头17家单位联合成立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同年11月,中国电信与中国科大等合作单位共同启动了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扩围”行动,成员单位增至24家。
依托这一平台,中电信量子集聚央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头部量子企业等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在重点技术、典型场景和重大工程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引领带动通信设备、保密安全、密码算法、移动办公等领域头部企业在量子方向的研发和产业布局。
“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与国外相比,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具备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场景与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更好的发展。”叶波说。
2024年3月11日晚间,中电信量子的长期合作伙伴国盾量子发布公告,拟向中电信量子增发募资不超过19.03亿元。这一重磅信息迅速在行业内引发关注。经过近一年的准备,2025年1月8日,中国电信正式“入主”国盾量子。
在量子通信领域,国盾量子处于产业链中上游,主要提供量子通信底层设备,而中电信量子处于产业中下游,主要利用国盾量子密钥分发设备,结合经典密码体系构建“DICT+量子”全场景能力体系,建设新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并融合电信业务推出各类量子安全产品。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电信进一步增强了科技创新的研发实力,完善了战新产业布局,强化了量子科技产业链专业化整合。吕品表示:“基于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也必将发挥双方的产业优势协同效应,打通业务技术与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量子技术更快实用化发展。”
据国盾量子董秘童璐介绍,国盾量子发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量子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但规模较小,且40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都是研发人员,迫切需要集合生态力量进行市场拓展,与中电信量子相当于“双向奔赴”。
中电信量子集团孙汉涛博士与王翰逸博士正在调测“天衍-504”量子计算机

战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投入,更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的加持。

中电信量子通过创新柔性引才等机制,已聘请名顶尖科学家和顾问专家,研发技术类人员超过80%,合肥市高层次人才40余人,这些人才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中电信量子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员工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我们将继续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量子科技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和产品创新研发,抢占‘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制高点。”吕品说。


图片
图片
推荐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2025年第1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

扫码进入小程序

阅读《国资报告》电子刊

图片

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