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赴一场守护樱花与春日的约定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大学校园  · 4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武汉大学樱花季的志愿者工作,包括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描绘了樱花季的盛况和志愿者们的付出,强调了文明观花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志愿者的视角,表达了对武大的樱花情怀和对樱花季的期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樱花季的志愿者工作

志愿者在樱花季期间负责招募、培训、物资筹备、应急预案布置等工作。他们努力维持校园秩序,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服务游客。

关键观点2: 樱花季的盛况和志愿者的付出

樱花季是武汉大学的重要节日,志愿者们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帮助,维持校园秩序。他们面临着天气和心灵的考验,但仍然坚守岗位。

关键观点3: 文明观花的重要性

志愿者们呼吁游客文明观花,遵守规定,尊重校园,传播温暖和爱意。

关键观点4: 志愿者的樱花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志愿者们对武大樱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武大樱花。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为樱花季做出贡献。


正文

老斋舍的琉璃瓦还挂着倒春寒的露水,教五楼前的早樱已把枝桠探向天空。2025年的樱花季似乎比往年来得迟些,当浅粉色的樱花像云朵一样沿着鲲鹏广场铺展开时,穿着淡蓝色制服的校学生会志愿者已然在其间忙碌。

接着,被快门声填满的“樱花季”如期而至。游客从广埠屯地铁站涌来,在清晨就已抵达樱花大道。满目樱花盛放间,志愿者们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百年校史。核验点位前笑语盈盈的姑娘,正一刻不歇地解答游人的问题,收工时才发现驼色外套上落满了细碎花瓣,宛如披着整个春天的勋章。



///


樱花初绽之时


当仰头看见重重叠叠的樱云时,你或许不会想到,有一群人正编织着井然有序的樱花序章。那些在初绽的樱花间忙碌的身影,何尝不是另一种绽放的春天

我们采访了本次校学生会樱花季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听他们讲述这场“春日行动”从无到有的每一步。招募志愿者、制定培训流程、物资筹备、应急预案布置……每一个环节都事无巨细,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巧思。

武汉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杨奕圆同学向我们介绍具体的活动内容时说:“除了校门的核验工作以及樱花季文创的摆点工作,校学生会其他部门也在同步开展活动,比如学习部的新生辩论赛,文体部(体育赛事工作)的五人制足球赛、“火炬杯”排球赛,外联部(港澳台交流与事务工作)的武大昆杜-珞樱学生交流营等等。”在樱花季里,校学生会的工作更加立体和多面化。



今年,校学生会还在文创设计上加了不少巧劲,新增了一些实用的物料如雨伞、文件夹,同时还增加了盲盒的形式,紧跟潮流,让武汉大学学生会的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性。

谈及志愿者的招募方式时,杨奕圆笑意盈盈:“完全是自愿报名,大家都很积极,我们很快就排出了值班表。这一切离不开所有校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人头攒动,热闹汹涌,仿佛樱花也感受到了被围观的重量。有的游客在镜头前反复调试角度,为的是一张与花“亲密接触”的照片;只不过,有些人选择的“亲密”方式是拉扯花枝、攀折枝条,甚至留下“断臂残花”的遗憾——或许在他们眼中,自然的浪漫可以为一张照片让步。

更令人唏嘘的,是那些原本自由开放的校园角落,成了部分人“强闯”的目标。无视标识、不顾劝阻地涌入核心区域,仿佛越过闸机就能与花海合影得更近一点。但志愿者们知道,守住的不是一片花,而是一所校园的边界与尊严。

更有甚者,打着“带你进校园”的幌子招摇过市,在官方“预约不收费”的前提下,擅自兜售入校名额,这是一场对规则与公信力的挑衅。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志愿者们一次次无奈而坚定的劝阻、解释与坚守。

当那一树树浅粉在阳光下爆满枝头,武汉大学正用樱花重新定义公共空间的生命力。春日的活动就在灿烂的骄阳与全校的接续努力下开展着。



///


樱花灿烂盛放时:看得见的守护


樱花绽放,拾几分远香,品味着如蜜的芬芳,察觉到花瓣飘落的方向。身着蓝马甲的学生志愿者在岗位上诠释着春之朝气:是他们的坚守才让美丽为人所知、为人所赏。

社会各界的慕名而来,让武汉大学的校园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渴望守护学校的学生们自发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考验还在前方等着他们。

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武汉变幻莫测的天气,气温如同过山车,时冷时热,难以捉摸。志愿者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半天来工作,长时间的值守让他们没办法离开岗位去换衣服。校学生会志愿者刘昕瑶同学回忆到:“我值守的那天最高温度有26(摄氏)度,阳光烫得厉害,汗水不停地流,那种感觉真的特难受,每一分钟都过得很煎熬。”当炎热来袭时,他们要顶着高温,还要耐心地为游客提供帮助,这绝非易事。

除了物理层面上的难题,心灵上的考验也是志愿者必须面对的。维持樱花季期间校园秩序的稳定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他们必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服务入校的游客。

然而,在很多时候,他们的立场会因为内心的柔软而感到为难。“当时我正在站岗,突然听到一句特别熟悉的家乡方言,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感觉特别亲切。回头看是一位老大爷,但按照学校的规定也需预约入校,看着老大爷和蔼的笑容,我心里真的很失落。”

当感性被牵动,看到远道而来的游客朋友失望离去时,他们也有种说不出来的难过。志愿者们不能在职责外为游客开绿灯,身上代表着武汉大学的志愿者马甲在这些时刻仿佛有千钧重量,考验着他们的意志。



还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也让志愿者们措手不及,他们在工作中也曾遭到误解,因为人太多难免眼花缭乱,游客们有时会误会志愿者“特别关照”了谁。但人不是冰冷的机器,难免有出错的时候,游客的话语也曾让志愿者们感到不被理解和委屈,但他们没有理由与游客争辩,记住上一次的失误,咽下被误解的声音,再次抬起头时,又是满面笑容。

志愿者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挑战和难题会在坚守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出现,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多变的天气下,他们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耽误游客朋友们入校赏樱;感性与理性冲突下,他们严格遵循着学校的考量,也尽可能为所有遇到问题的游客解决问题,现场耐心地向老年人等预约操作有困难的人群讲解预约的步骤,传播来自武大的爱意和温暖;面对误解,他们坚定自己的立场,铭记自己的职责,保证值守稳定进行,不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工作,影响每一位到来的游客。

三月的樱花季,不只是赏花的季节,更是一场珞珈精神的展示。花开得再盛,也需要人守护;风吹得再大,也有人逆风而立。而那些略显急迫的脚步、刻意摆拍的镜头、不经意折断的枝头,是否也该在蓝马甲的注视下,稍作停顿?

文明观花,是春日的底色;志愿守花,是校园的姿态。武大的樱花,不只属于镜头前一秒的滤镜,更属于那些守在花下的温暖背影——他们不求出现在每张照片里,但却撑起了照片背后的整个春天。


///

樱花节,樱花结

坚守的背后,是武大学子的樱花情怀。
提到对武大樱花的感情,刘昕瑶说,早在高中时就在老师的描述中对武大樱花产生朦胧却炽热的向往,这份感情最终落笔成了报考的志愿。漫长的秋冬季,每当路过樱花大道,她都会抬头,想象春天来临时,满树粉白的花朵,微风一吹,飞花如雪。她说:“当我在值守时,看到中学生们带着和我曾经一样的期待来赏樱,我会感到很亲切,原来樱花季背后的文化符号里,有梦想,有珞珈山独特的浪漫。
的确,三月盛放的樱花节,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时节,更是武汉大学在代代接续和创新中打造的一张闪亮名片。“樱花”这一元素停驻在照片、文创产品中,随着游客们欣喜的脚步,走向四方。而将这张名片递出的,则是志愿者们的付出,也是每一个珞珈山的主人在日常中诠释出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风貌,这些平凡的日子在缤纷落樱中幻化风景,新的期待随春雨再度萌发,那些被暖阳晒透的美好在时光中持续绽放。


“樱花季,是我对武大的自豪感的重要来源之一,”谈及对樱花季的感触时,校学生会志愿者罗惠兮这样说,“我觉得樱花季并不是简单的旅游季和观赏季,更是师生与亲友见面的契机,是校友与母校重逢的日子,更是大众看见武大的窗口。”
在千千万万的校会人心中,樱花季不仅仅是一个独属于武大人的季节,更是他们学于斯长于斯,而对这座浪漫校园魂牵梦萦的情结。珞珈山是武大人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对樱花的守护是校会人矢志不渝的承诺。
当被问到给下一届樱花季志愿者的忠告时,罗惠兮毫不犹豫脱口而出:“与其踌躇不定,不如积极实践,你所能收获的远超想象。”刘昕瑶说:“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而丰文静在思索后给出答案:“在这儿守一下午什么都会了。”经验伴经历积累,情结随季节孕育,樱花季的火炬,就这样在代代校会人的选择与实践中传递。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或许我们不知道珞珈何人初赏樱,珈樱又是何年初伴人,但我们可以说,今人不见古时樱,今樱曾经悦古人。珞珈山的年轮又添新纹,但岁岁年年,总有人愿做春风中的守望者。透过百年的岁月,珞珈山见证着校会人对樱花代代相承的坚守,这份樱花树下的约定,永不落幕。

武汉大学学生会新闻宣传部(新闻宣传工作)倾情出品
文字:徐屹彤 陈禹如 施悦颜 赵彻
图片:刘白羽 李念同 杨佳蕙 刘丹琦
排版:杜心宇
小帮形象设计:珞珈创意设计工作室
投稿邮箱:xiaobangbangtui@163.com
图片
武汉大学学生会
最丰富最好玩的校园资讯

图片

图片

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