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大学子白天上课晚上“搬牛”?校方回应:已成传统

农视网  · 传统文化 大学校园  · 3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内的雕塑牛被学生移动,引发关注热议。学生们常将雕塑牛搬来搬去,摆放出各种造型,成为学校传统。学校支持学生的创意行为,这一活动已成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学生搬牛现象概述

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们经常将校园内的雕塑牛搬动,摆放出不同的造型,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

关键观点2: 学校的态度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处工作人员表示,校外的人也可以参与搬牛,学校支持学生的创意举动。驻校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校纪委副书记陈从楷也曾表示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自由、包容的空间,支持学生的创意举动。

关键观点3: 搬牛活动的历史与影响

搬牛活动自2006年雕塑家陈萧汀设计校园景观“拓荒牛”以来一直存在,已成为四川农业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给学生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不少网友对此纷纷留言表示支持。


正文

大学生“搬牛”,你见过吗?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因“随机刷新两头‘牛’”,引发热议。

据悉,四川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们经常将学校的几头雕塑牛搬来搬去,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能够看见它的身影。


1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宣传处工作人员告诉四川观察记者,同学经常把牛摆出各种造型,没事就去“搬牛”,已经成为学校传统。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处工作人员还表示,即使是校外的人,如果进入学校,也可以参与“搬牛”。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川农就曾因“大学生搬牛”上过微博热搜。

这组雕塑牛,是2006年四川农业大学百年校庆时,著名雕塑家陈萧汀设计的校园景观“拓荒牛”(5头),并将其摆放在雅安校区。

由于这些雕塑没有固定,可以移动。过了没多久,就有同学悄悄将牛搬动,创意摆放出不同造型。


对各路川农校友来说,搬牛是一件伴随自己大学四年的美好回忆。

比如:深更半夜去搬牛。


对不少川农学子来说,似乎搬过牛,大学生活才算完满。

四川农业大学驻校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校纪委副书记陈从楷曾就川农学子搬牛的行为表示:“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自由、包容的空间,学生们的创意举动学校是支持的。”

而为了鼓励学生们增加创新精神,“川农牛”还曾被复制了5头放到成都校区。


近20年来,“搬牛”已经成为了四川农业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给学生们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学生不语,只是一味搬牛,主打一个川牛不息”“不如相约,一起搬牛”“学校也很可爱,很人性化的管理”。


 

编辑 | 徐菁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九派新闻综合四川观察、四川农业大学、中国青年报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推荐文章
春晚这句祝福,是送给他们的!  ·  武汉大学  ·  昨天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