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主席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军队院校连着战场,军事教育事关打赢。军队院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军队院校领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要强化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快推动军队院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军队院校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主渠道,应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行动,挺膺担当建设一流军事院校、培养一流军事人才的时代使命。
为军队院校内涵式发展立起精神旗帜。坚持向内涵要效益,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军事教育篇”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重大命题,是军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站在当前军队院校深化推动内涵发展、有效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交汇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势之所趋、道之所往、理之所及,将为军队院校内涵式发展立起精神旗帜,提供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鼓舞力量。
为教员师德师风涵育标定精神坐标。道德为教育活动之本,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教育的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涵养德行、培塑品格。教育家精神彰显了优秀教师内化于心的集体人格与职业精神和外化于行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精神,既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更为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涵育标定了精神坐标,指引军队院校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楷模。
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塑注入精神动能。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部队发展根基、关乎未来战场胜败。学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军队院校教员是办学育人的支柱、军事人才的酵母、院校发展的脊梁,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军队院校教育发展。教育家精神充盈的爱国情怀、人格魅力、情怀担当和社会责任,激发军队院校教员立足本职岗位,各尽其责,奋发有为,扛起为党育人、为军育才的使命担当,为培塑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注入精神动能。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
聚焦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身居其中,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迫切需要引教育家精神为镜鉴,观照自身、准确落位,将其转化为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尽显其“为益之大,收功之远”。
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立根,永葆“为国育才、为战育人”的初心,锻造忠诚之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信念之维。理想信念是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教育家的首要标准和政治灵魂,彰显了教师的价值志向与忠诚信仰,是每一位教师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求教师坚守“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的价值追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永葆“为国育才、为战育人”的初心,把职业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把课堂当殿堂,把爱国心、民族魂、强军志自觉融入个人成长成才的奋斗之中,锻造忠诚之魂。
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立德,秉持“崇德尚义、言行雅正”的品格,彰显师者之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德性之维。人无德不立,教书育人,当先重德育。把德育摆在教育的突出位置,是我们党教育工作的独特品质和宝贵经验,关系教育事业成败,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要求教师克己慎独、明善诚身,立德垂范、教化育人,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秉持“崇德尚义、言行雅正”的品格,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既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做涵养高尚德行的“人师”。
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立业,践行“砺战激气、引人以道”的使命,筑牢善教之本。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学识之维。育人智慧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履职所求。教育既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复杂科学,又是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精细艺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循循善诱,善于春风化雨、浸润人心,既要当好“传术者”,也要做好“传道者”。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践行“砺战激气、引人以道”的使命,紧盯质效创新教学模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向提升联合素养突破,向厚实专业功底用劲,努力锻造打赢现代战争能力,筑牢善教之本。
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立学,积淀“博观约取、胸藏万兵”的学识,担当强军之责。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态度之维。勤学的意识、笃行的品格、求是的精神、创新的勇气,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写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要求教师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淀“博观约取、胸藏万兵”的学识,善于从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科技锐度出发研战谋胜,既注重研究“昨天的战争”,又前瞻设计“明天的战争”,更要谋划打赢“今天的战争”,推动课堂与战场同频共振、紧密衔接。
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立魂,厚植“许国献身,躬耕教坛”的情怀,砥砺报国之志。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情感之维。仁爱既孕育着教师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高尚情操,也彰显了教师厚德载物、无私奉献的宽厚胸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要求教师心无旁骛、志坚情满,以“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挚爱和坚守,永葆教书育人的初心,永怀立德树人的恒心。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厚植“许国献身,躬耕教坛”的情怀,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深深融入为战育人实践中,安心从教、潜心治学、热心育人,书写筑梦育人的人生篇章,不断开创军队院校教育新局面。
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志,熔铸“以武止戈,崇和慎武”的担当,解析制胜之道。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境界之维。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教师更应具有兼善天下、弘道养正的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胸怀天下、以文化人要求教师以天下为己任、以弘道为追求,矢志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捍卫者和倡导者。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熔铸“以武止戈,崇和慎武”的担当,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时刻铭记“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解析制胜之道,以“执戈为武”的胆气、“止戈为武”的底气,有力慑止战争,坚决打赢战争。
创新拓展教育家精神的转化路径
作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和主渠道,军队院校应构建起内化于心、具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化于境的立体生态,将教育家精神真正落地生根,使之成为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精神底色,推动军队院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政治引领、砺志铸魂上破题,内化于心。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军队院校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长远大计,任何时候都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军队院校要始终牢记习主席“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嘱托,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真受教育,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严格落实《新时代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准则》,引导教员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厚植爱党、爱国深厚情感,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员、激励学员,做学员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以战领教、知行合一上探寻,具化于行。军人向战而生,人才为战而育。传打仗之道、教打仗之技、解打仗之惑,是军队院校教育价值所在、职责所系。习主席深刻指出,“名师必晓于实战”。军校教员承载着为战使命,应当内修“善教”心经,外练“晓战”拳脚,深钻打赢之道、常觅制胜之策、追求学问之大。军队院校应推动教育全过程各环节向打仗聚焦、向实战靠拢,将打造姓军为战的一流学科、晓于实战的一流师资作为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打通从院校到部队、从课堂到战场的人才培养链路,在战训实践中培育能战之才、敢战之才、善战之才,为制胜未来高端战争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在高位设计、体系支撑上发力,固化于制。军队院校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主体,要贯彻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系统观、更新发展观、建立生态观,真心诚意为教员“端盘子、搭梯子、建台子、指路子”。严格落实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动力的若干措施》规定,充分为教员减压松绑,让教员专注主责主业。优化教员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运用,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导向。持续完善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健全教育教学荣誉激励体系,激发广大教员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精心从教的内生力量,为培育新型军事人才强基赋能。
在文化滋养、浸润渗透上求解,融化于境。文化是滋养精神的沃土。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要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倡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道传承,注重发挥教师节、教员入职、晋升、荣休等仪式活动的辐射效应,浸润式传承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家精神可感可知、广为人知。自觉强化服务意识,始终把关心关爱教员作为大事来抓,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引导教员躬耕教坛、垂范桃李,从中建立价值归属感、职业幸福感和集体荣誉感,努力形成人人尽展其才、名师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让教育家精神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文化先导力和时代感召力。
(作者系武警指挥学院少将政治委员)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4月4日第1版
本期编辑: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