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续集上映后,观众对电影中角色的情感共鸣发生变化的现象。从最初的主角哪吒到反派申公豹,甚至到普通百姓的角色,文章分析了观众的情感共情对象如何发生转移,并探讨了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心态和文化趋势。
电影成为春节爆款,票房破百亿,引发社会讨论和关注。
从最初的主角哪吒到反派申公豹,甚至小镇做题家、土拨鼠等平凡角色,观众的情感共鸣对象发生了转移。这种变化反映了集体心态的变化和文化趋势的发展。
观众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开始思考如何在平凡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这种心态的变化反映了现实压力和经济下行对大众思想的影响。
观众对不同角色的共情体现了社会公正和无知之幕的哲学思考。角色共情也反映了制作方的成功和电影业的发展趋势。
《哪吒2》成功之余,不少评论共情反派申公豹,认为他是小镇做题家的隐喻。大众变了吗?从集体心态变化中,又可以窥探什么趋势?
文丨FT中文网经济主编、公号econhomo主理人 徐瑾
电影《哪吒》第二部成为2025年的春节爆款,票房已经破百亿,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位,不仅超越此前激扬民族主义的顶流,也直追海外经典动漫。
《哪吒》第一部于2019年推出。耐人寻味的是,对比第一部时大众主流认同哪吒等主角,《哪吒》第二部公众不少认同流向反派配角申公豹,豆瓣等高赞短评更是如此。五年过去了,大众变了吗?从共情喊出 “我命由我不由天”、主角光环满满的哪吒,再到认同感叹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的反派申公豹,世道人心发生了怎样的转折,从中又可以窥探什么趋势变化?
![]()
01 爽点机制:代入主角光环
无论电影工业如何进化,故事依旧是电影的灵魂。《哪吒》的内容叙述和角色塑造,无疑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追求共情,其实也是追求爽点。
就本质而言,多数商业大片内核都是爽剧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最大层面的商业效应。所谓爽剧,就是能够让观众达到爽点,即看完之后感觉很爽的影视剧。虽然不少人觉得爽剧聚焦小短剧,其实多数大片也无非是稍加深度的爽剧。
本质上,这类娱乐大片,核心是让观众通过爽点获得愉悦感。除了制作的工业化,文化共情和情感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这类故事通常会塑造一个英雄成长历程,讲述其一步步打怪升级、开启金手指的过程,给观众带来爽感。从深处看,这也是一种权力代偿机制,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狂想,通过主角的光环在虚妄的造梦空间中实现。
你可以批评地说这是奶头乐文化,或者像电影大师那样诗意地说这是造梦艺术,甚至也能用最流行的情绪价值作为解释。成功的商业电影,尤其贺岁电影,往往走这样的套路。这是一种颇为成功的模式,《哪吒》系列立意也是如此。爽剧既然要让观众看完很爽,那么一个核心就是要让观众代入主角角色,沐浴主角光环,在一路打怪升级中获得愉悦感,享受开挂人生。
02 申公豹:小镇做题家天花板
那么,为什么曾经代入哪吒视角的观众,现在难以完全共情主角光环?
因为,一些观众开始意识到,作为主角的哪吒甚至敖丙,距离普通人都太远了,他们出身不凡。一个是魔丸转世,身为陈塘关李靖之子;一个是灵珠托生,贵为龙宫太子。在鸡娃的父母还在精心选择各种培训班的时候,哪吒敖丙还未出生,就有太乙真人和申公豹排队自荐一对一私教,起点远高于普通人,所以大众觉得难以共情。甚至,一些曾经为李靖夫妇父母之爱感动的父母,也开始思考,以自己的家庭和背景,能不能做到类似李靖、殷夫人那样不计回报的爱?或者说,李靖、殷夫人对哪吒之所以实行各种充满爱意的快乐教育和提供优渥环境,和他们自身的阶层不无关系。
对比之下,出身妖族、一路依靠自己勤奋努力跻身天庭的申公豹,虽然勤勤恳恳,却始终受到打压漠视。这种设定显然更类似当下无数打工人,类似的 “牛马” 遭遇让打工人感同身受。
可以说,申公豹的一生类似小镇做题家,让众多观众心有戚戚。残酷的真相可能是,就像申公豹在家族中已经是希望之光,多数小镇做题家也是家族的骄傲与荣誉,毕竟要考上 985、211 大学对于普通人来说并非轻而易举。也正因此,就像哪吒的起点是申公豹的天花板一样,小镇做题家也是普通人的高光。所以,一些评论指出,你以为申公豹容易当吗?可以说,申公豹已然达到了 “小镇做题家” 的上限,成功进入天庭编制,在关键事务中虽有使坏之举,却也能翻云覆雨,这也算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其实类似的情况一直存在。当我们观看爽文、爽剧时,我们更应该投入的究竟是什么呢?打工人常常调侃自己在宫斗剧中活不过三集,但是真相可能是压根就没有资格进入赛场。
以《甄嬛传》为例,大部分人会将自己投射到主角甄嬛或者华妃等人身上,剧中出身最差的当属安陵容。安陵容的家庭看似穷困,实则她父亲是八品县丞,在当地算得上是 “县城婆罗门”。安陵容在剧中努力唱歌、跳舞、学冰嬉等才艺以此迎合皇上,这像极了在大城市里努力打拼、“卷” 同事、迎合上司的小镇青年。可见,若真穿越到《甄嬛传》的世界,普通人或许根本不会在剧中出现,毕竟连宫女也需要是旗人。
这样一来,普通人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在电影中更为籍籍无名,要么是被收割的土拨鼠一族,要么是莫名被淹的陈塘关百姓。有媒体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大家在这部电影的角色之中,你觉得自己更像谁?从结果而言,第一名是土拨鼠,第二名是陈塘关的百姓,第三名是申公豹,只有 10% 的人认为自己类似哪吒,认为自己像另一位主角敖丙的人更是只有 6%,至于像太乙真人这类大 boss 角色,选择的人就更少了。
大家都知道,哪吒和敖丙是主角,申公豹是反派,而陈塘关百姓和土拨鼠族人完全是炮灰角色,没有主角光环。在《哪吒》第一部中,“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经典台词打动了很多人,不少朋友都将其用作微信签名。与《哪吒》第一部上映时相比,第二部影片的工业化品质依旧,文化共鸣尚存,然而情感共情对象却出现了偏差,一些人发现自己难以共情主角哪吒和敖丙,共情对象更多是申公豹,甚至是土拨鼠族、陈塘关百姓。从上述调查可见,一半以上的人觉得在《哪吒》的故事里,自己其实是很卑微的角色。
03 平凡人也可以闪光
在《哪吒》一片欢腾与自信的声音中,这些代入申公豹与土拨鼠等不一样的评论,与微不足道的小配角产生共情,其实反映了集体心态的变化,值得关注。
首先,这体现了爽点机制的部分失效。从2019年至今已过去五年,大众的视角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爽剧的主角,更多开始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会怎样?这固然体现了大众思想上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或许是现实的压力。
前面说过,爽剧设想本质上存在一种权力代偿,即我们能从想象的爽感中获得权力感。然而,当现实压力过大时,这种权力感带来的爽感也会被无情剥夺。
在经济下行的时代,平凡人蜕变为主角的概率微乎其微,小到大家甚至在爽剧中都不敢做梦成为主角。在未来,能够发现、认可甚至肯定平凡人闪光之处,将成为新的潮流和方向。这点经历过经济大起大落的日韩就比较有经验。网上曾经有段子说,韩剧往往有着这样的特点:主角在所有人眼中都光芒四射,却唯独看中了平凡又渺小的 “我”;而日剧则是在众人眼中平凡渺小的 “我们”,在彼此眼中却闪闪发亮。由此可见,平凡与闪光这两个特质,通常是吸引观众关注的关键。
从这个层面来讲,哪吒其实也是平凡的。他身为魔童,年仅 3 岁时连普通小孩的幸福生活都难以企及。然而,他又不平凡,毕竟他算是 “官二代”。这种矛盾的设定,使得观众在审美共情上感到无力,难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这着实是个有趣的现象。
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体现了制作方的成功,比如申公豹的形象就很立体。他们让每个角色都有其多面性,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一部好的电影就应该如此,若要引发观众共情,就需让众生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常常认为,一个精彩的故事里,每个角色无论好坏或者出场次数多少,形象都应该足够丰富,甚至足以构成一个新的剧本。在这永恒且熙熙攘攘的人间,每个角色都应有自己的经历,有自己的来处与去处。有更多电影镜头与故事给予申公豹甚至土拨鼠与陈塘关百姓,未尝不是好事。
04 无知之幕的意义
当越来越多人开始去共情这些并非主角的人物时,其实是一种进步。
这就如同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所说的 “无知之幕”,“正义的原则是在一种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后被选择的。” 当我们谈论一个社会的公正时,其实应该站在 “无知之幕” 背后思考。换句话说,当我们在社会中扮演角色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角色:不应只把自己想象成主角那样的幸运儿,也应换位思考,设想自己万一就是那个毫无运气的配角。
更重要的是,在绝对的主角和绝对的配角之间,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中间阶层。当我们进行这种无根据的猜想时,除了站在底层视角代入思考,我们也有不小的概率处于中间阶层,甚至有一小部分概率跻身上层。
具体到中国电影,消费群体主要是中等阶层,也是《哪吒》的购买方。你可以说是中产,也可以说是软阶层。我常关注中国的中产阶层,经济下滑之下,他们的境遇着实有些尴尬,“中产破家三件套” 之类的说法广为流传,房价下跌、中年失业以及儿女教育等问题使得他们不少人陷入焦虑。在老百姓眼中,中产等同于富人;而在上层看来,中产不过是一群可笑的模仿者,能力也十分有限。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中产被裁的帖子,成为一些人眼中的爽剧,往往遭遇冷嘲热讽。但你仔细想想,如果连过去过得还不错的中产都如此憋屈,那这个世界对普通人的生存难度可想而知。
反过来说,若出生在不错的阶层,这也可视为一种幸运,就像抽中彩票一样,这种先天的东西无法改变,其先天优势也应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就像哪吒和敖丙,他们虽出身优越,但在生命历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压迫与不满,要奋起抗争,同样要付出代价。要知道,如果哪吒和敖丙抗争都无法成功,那陈塘关的百姓和那些处于底层的民众,就更会成为残酷世界的炮灰,这便是更为真实、残酷的现实。
反过来说,如果哪吒和敖丙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真正道路,尽管他们凭借了 “官二代” 和 “富二代” 的身份,也是一种进步。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权力的扩散必然是从少数人的特权开始,逐步惠及更多人。从经验来看,只有当那些拥有资源和背景的人都觉得世道需要变革时,现行的游戏规则才真的有可能发生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徐瑾亦为公众号“重要的是经济”主理人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