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院长和老师每月与学院各个年级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听取每位同学阅读学习生活情况汇报,为学生成长发展进行精细化、精准化指导,坚持“陪伴式成长”。
打破本研年级壁垒,建立学生学习指导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和交流小组的朋辈帮扶作用,举办“双周论坛”等读书论坛活动和“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等,推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生已形成早八(8)晚十(10)、一周七天(7)坚守图书馆阅读经典的社会学院“8107”模式,学生人均进入图书馆次数和在馆时长都位居全校首位,学院连续6次被评为“武汉大学十大书香学院”。
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综合性实践育人体系;重视对学生的经验研究训练,让学生在经验中充分浸润,激发学术热情,培养研究能力,涵育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通过撰写《家史》《回乡记》强化实践感受和理论思考的深入交流,突出社会实践环节的价值引领与思想提升作用。
本科毕业生
深造率高
。
学院每年招收研究生数量是本科生数量的两倍左右,学生继续深造机会增加,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社会学是基础学科,在学院
“精英化培养、学术化导向”
的人才培养理念下,着力培养卓越人才,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术能力不断提高,每年有约60%本科毕业生成功进入国发福内外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升学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包括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学生就业去往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大中型公司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从事社会研究、评估与测评、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就业质量好,社会
认可度高
。
实践“金课”
硕果累累
。
社会学院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感想“田野来风”系列推文及相关实践报告《走读中国乡村之故事》《长江边的后浪》等出版后引发广泛关注。学生成果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