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空夜话 | 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育儿 教育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以及如何促进孩子的自信成长。文章指出父母应避免过度指责孩子,而是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帮助他们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父母不应过度指责孩子。

批评和否定孩子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和不安,影响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估,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放弃努力。

关键观点2: 父母应给予孩子肯定和认可。

父母的肯定和欣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助推器,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关键观点3: 父母应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非指责错误。

遇到问题时应引导孩子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站在问题一边批评他们。父母的职责是给孩子赋能,让他们自信成长。

关键观点4: 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文章强调要关注孩子的快乐与感知幸福的能力,而非过分关注小事或问题。父母应该把目光集中在美好且重要的事情上,和孩子一同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正文




让孩子自信成长


当我们看到孩子有做不好的地方时,总是忍不住想指责,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怎么这么粗心,总是写错字”“怎么这么胆小,不敢表达自己”“怎么总是不长记性,总是做错事”……


比外界的批评更有杀伤力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否定。

这些看似在提醒孩子的言语,实际上会让他们越来越胆战心惊、拘谨不安,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总是不能让父母满意。

长久下来,他们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认定自己是无药可救的,最后干脆放弃。

比指责更有力量的,是给予孩子肯定,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和欣赏。

“我的孩子真的是太优秀了。”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贴上的“标签”。

来自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

哪里有不犯错的孩子,做错事情事小,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看到孩子牛奶洒了,先别骂,而是告诉他们这时候应该拿个抹布来擦。看到孩子的房间乱,先别指责,而是建议他们开始收拾房间。看到孩子静不下心来学习,先别唠叨,尝试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学习。

遇事不指责,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要始终记得,不要站在问题一边打败孩子,而是站在孩子一边打败问题。

父母的职责不是不断地“打压”孩子,用生活中的小事消耗掉孩子的热情和快乐,而是要给他们赋能,托举起孩子,让他们自信成长。


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确实不是什么大事:衣服脏了,洗一洗不就好了;鞋子湿了,那就换一双;打翻了水杯,擦一擦就完事;碗打碎了,扫干净就行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害怕小事,觉得所有的意外都是麻烦?

为什么我们的容错率这么低,一点小状况就足以点燃我们?

或许很多人会找借口说,那是因为成人世界的生活压力大,在凡事上都不放松,对育儿自然也就不放松。成年人的世界确实不易,但那不是借口。

为人父母应该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而不能成为将“风雨”带到他们世界的人。

成长中的孩子都不完美,他们身上有很多小毛病,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错。

如果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那一定要指出来。

如果只是小事情,那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

他们会长大的,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心中向阳,才能遇见更多阳光。

孩子快乐,并且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这才是重要的大事。

所以,放过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吧!包容正在成长中的“不完美孩子”。把目光集中在美好且重要的事情上,和孩子一同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会随着时间和成长,迎刃而解。









来源/洞见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刘世康
审签/王慧莹
监制/乔虹



愿每个孩子都能自信成长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