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梁宁:如果成功率是10%,那就试10次!

笔记侠  · 科技自媒体  · 17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系统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主要从认知、安全边界和持续热爱的心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文章以马斯克和正新鸡排为例,说明了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安全边界的作用。最后强调了持续热爱的心力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认知是顶,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作者认为认知是构建企业能力系统的关键,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企业需要不断刷新认知,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保持竞争力。

关键观点2: 安全边界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企业需要设定安全边界,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危机。安全边界的设定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和明智决策。

关键观点3: 持续热爱的心力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只有带着绝对的爱和使命,企业才愿意面对失败,不断学习、改变和创新。作者以王嘉尔和马斯克为例,说明了持续热爱的心力对于个人和企业成功的重要性。


正文

内容来源:《真需求》书摘,作者梁宁。

责编 | 柒  排版 | 五月
第 8844 篇深度好文:6755 字 | 15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在中国,90%的初创公司都会失败。


为什么?


梁宁认为,一方面是CEO的认知高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企业没有设置安全边界,导致风险来临被击穿。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聊聊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系统,从而持续稳定的增长。个人亦是如此。


企业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系统呢?认知是顶,安全是底。

一、认知是因,创新是果

1.马斯克很绝的一个做事方法


2014年,埃隆·马斯克发现了一个金矿,就是做电信运营商,为付费用户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


手机要联网、电脑要联网,如今已经和家家要有自来水、户户要有电灯、人人要刷牙一样,成为地球人的新日常。网络接入这个市场大约每年是1万亿美元的规模。


马斯克说:“如果我们能实现大约3%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有每年300 亿美元的收入。”


要知道,1万亿美元是存量市场。直到今天,80亿地球人里还有26 亿人没有上网。


马斯克对通信的看法是——需求明确的超大市场,而作为产业的后来者,他们都采用了新模式入局。


马斯克入局的姿势是,在2015年1月宣布成立SpaceX的一个新部门,名叫 Starlink(星链)


星链计划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它需要将卫星送入近地轨道,高度大约340英里。


这样,信号会比依赖地球同步卫星的系统好,因为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大约22000英里。同时,因为星链的卫星离地球更近,每一颗卫星的信号无法像同步卫星系统一样覆盖那么多地方,所以需要发射更多卫星。


星链的目标是建一个由4万颗卫星组成的超级卫星群,让它与传统陆地移动通信相结合,成为服务全球的通信网络,无论深海还是低空,群山还是大漠,无死角网络覆盖。


如果你是在 2015年听到了这个计划--一家市值 500 亿美元的公司的 CEO说自己要发射4万颗卫星,你会不会像当年那个听陆正耀说一年要开出1000家门店的代理商一样,觉得自己遇到了骗子。


而事实上,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不但开始执行了,而且产生了盈利。


2023年的火人节,我第一次使用了星链的服务。那是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深处,一个没有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


出发前往火人节举办地之前,我在硅谷和朋友聚餐,说自己要去火人节,在场的6个人中有2个说:“我有星链,你要不要带去?”


我问了我们营地的队长,队长说:“放心吧,我们有星链,足够一个营地的人一起上网。”


在火人节游荡,离开我们的营地20米,就进入了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网络信号的世界。工业时代构建的所有秩序,在火人节都不存在。


而回到营地,拿出手机,连通网络,打开微信,属于信息社会的日常又扑面而来。营地接通了星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连接营地的Wi-Fi。如果没人告知,我完全感受不到这些通信信号来自340英里高的天上。


营地里有队友说了一句:“幸亏有了星链,否则这8天可咋活?”

 

在那个8月,已经有超过5000 颗星链卫星发射升空。而3年之前,也就是2020年的8月,SpaceX公司通过10次发射,成功部署共595颗星链卫星(其中两颗失效),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网络拥有者。


成为“全球最大”当然不是马斯克的目标,也远远不是他的边界。2016年,SpaceX首次提交星链星座计划申请,截至2019年已申报超过4万颗卫星的发射计划。


用户对网络连接服务的需求是清晰且刚性的,而马斯克用卫星互联网的模式提供服务,堪称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降维打击。因为它完全不受地表状况、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而它的收费,则与其他地面通信运营商的资费相差不大。对于高轨卫星企业,比如HudgesViaSat培养的用户来说,星链通信质量好、延迟时间短、价格便宜,简直不要太香。


就像所有的咖啡馆都无法想象瑞幸的模式一样,收人头税的电信运营商也无法想象星链的模式,因为它们不具备SpaceX公司的能力系统:


首先,星链的卫星自研自制,选用低等级元器件,卫星制造成本是传统卫星的1/10;


其次,星链的卫星由自家的猎鹰9号火箭发送,而且还可以重复发射,发射成本远低于同侪。


那我们再往前追溯,马斯克为什么可以做出成本只有传统卫星1/10 的新卫星呢?

 

马斯克是当下这个星球领导了最多创新的人之一。过去 20年,他在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卫星通信、光伏能源、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最具创新性的前沿领导着潮流。难以想象一个人可以同时具体地推动如此多的重大领域,但马斯克做到了。


而做到的原因之一,是他用同一个认知框架来遴选核心团队,让新的团队用同一套认知框架去重构物质。


2018年6月,马斯克宣布星链计划的3年后,也是马斯克走出特斯拉产能地狱的最后时点。一个周末的晚上,在没有太多预警的情况下,马斯克解雇了星链的整个高层团队。


他还带来了他手下8名资深的 SpaceX火箭工程师--他们都不太了解卫星,但他们都知道怎么解决工程问题。带队的工程师,是当时在SpaceX负责结构工程的马克·容科萨。


马克·容科萨是马斯克的重要伙伴之一。在空降星链项目之前他设计过星舰龙飞船,然后追随马斯克一起优化特斯拉Model3的生产线,拉升产能与效率。


容科萨接手星链后,作为一个外行的工程师,他的方式是抛弃已有的设计思路,从第一性原理'层面开始思考,根据基础物理学来质疑每项要求。新的目标是先制造出最简单的通信卫星,然后再往上加东西。


比如,当时卫星的天线与飞行计算机在设计结构上是彼此分离的工程师默认两者之间需要进行热隔离。容科萨就会追问为什么,接着要求查看测试数据,以物理检测为准。然后这两者就变成了一个集成部件。

 

这样反复确认后,原来的复杂卫星就变成了一颗简简单单的平板卫星,造价仅是常规卫星的1/10。而这样的平板卫星,猎鹰9号火箭可以搭载的数量是原来常规卫星的2倍以上。所以,可以简单地认为星链的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是其他家的1/20。


如果再考虑到猎鹰9号本身成本就远低于其他火箭,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那么,SpaceX构建星链的成本,就远远低于其他所有卫星互联网企业。


这就是结构性优势。

 图片


2019年5月,简化后的星链设计方案完成,在西雅图工厂投入制造然后,猎鹰9号火箭将它们送入了预定轨道。4个月后,星链的卫星进入运营状态,马斯克解锁了天基'通信能力。2019年10月22日,马斯克发了一条推特:“通过星链卫星发送了这条推文。”随后,他又发布了一条!“哇,它成功了。”


4年之后,截至2023年11月,星链已经在7大洲60多个国家可用,用户数超过 200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22年,星链实现营收 14亿美元,而在 2021年,这个数字是2.22亿美元。2023年11月2日,马斯克发帖宣布,星链项目已实现现金流平衡。


马斯克为人熟知,是因为特斯拉、SpaceX和接管推特。但很有可能,他最赚钱的业务会是星链。


要知道,如今的社会早已是信息社会,信息的生产和需求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而星链切入了通信网络,将成为这个信息社会的底座,成为整个地球的基础设施。


所有国家的巨富,都是基础设施私有化的结果。那么,为整个地球提供基础设施的企业将会有什么结果?我们可以畅想一下。

 

星链的故事,听上去又是一个艺高人胆大的故事。


一家企业建立了有绝对优势的能力系统,然后用这套能力系统去重构一个成熟的产业。


确实,在这个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简单的产品创新,只能享受非常短暂的先发优势,接下来比拼的,是产品背后的模式和模式背后的能力系统。

 


2.正新鸡排的窘境


2020年的某天,一个朋友和我聊起正新鸡排。他觉得它产品一般,所以自己有机会。


他说:“你看它的口味,香辣、盐酥、黑椒……太普通了。如果我做,可以做得更网红,至少芝士味、咖喱味、火锅味先摆出来,还可以再搞点什么黯然销魂味、CP味……你看它的包装,我可以做得更有冲击感……你看它的店面,我可以做得更有国风……”


我说:“你讲的这些都是产品体验端的创新,可以试试啊。同时我们还要看另外两点:第一,正新鸡排号称一年卖掉10亿块鸡排,一块鸡排需要112个鸡胸,那么正新鸡排这个公司,一年要消耗掉5亿只鸡,平均每天都要消耗掉100万只鸡以上。请问你能不能驾驭这条供应链,保障鸡这种生物每天超过100万只的平滑供应?


“口味、包装、装修,这些显性的特性,要优化或者抄袭,也就是一周的事,最多一个月。但是背后的这套供应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运营出来的。你可以在一个市场流量的点位做出超过正新卖点的产品,但是你要超过正新的规模,就不是产品之争了。”


在正新鸡排创始人陈传武心中,“正新不是一家鸡排店,而是一个以鸡排为连接的产业平台”。

 

可是,我们再想想鸡排这种食物的本质是什么。

 

把它抽象一下:蛋白质、重口味、高热量、廉价。几乎所有正在长身体的年轻人都会喜欢。


用户喜欢的是鸡排吗?不,用户喜欢的是重口味、高热量的蛋白质一口下肚,身体自然产生的快感。夜市上的小吃,比如烤肠、鱿鱼羊肉串、臭豆腐……都是同一类效用。

 

如果正新没有新框架的创新,那它必然下滑。


正新的核心认知,是做炸鸡这个品类,并且定价比肯德基便宜。


这家公司非常关键地构建了供应链能力,然后做出小店加盟的模式。


重口味、高热量的蛋白质,叠加价格低、品牌化、明星代言,在2016年那个瑞幸还没有成立、餐饮还没有进入现代化战争的年代,正新是无敌的。而在2017年,瑞幸成立的那年,正新已经达到万店规模。

 

可是,随着中国商业的整体进化,各种产业基础设施都越来越完善。


我们看到,有些本来是企业护城河的核心能力,渐渐成为一个行业的基础设施。



比如电商初期的支付问题、物流问题,连锁餐饮的供应链问题,曾是痛苦的鸿沟,极度困扰行业的先行者们。


那个时候,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京东的物流、正新的供应链,都是护城河级别的能力系统。可是如今,支付不再是问题,物流不再是问题,生鲜的供应链也已经不再是问题。今天的创业者,可以踩在先行者们的肩上,基于新的基础设施做新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围绕“鸡”这种食材的食物创新,如今简直是遍地开花。门店数量排名前25的餐饮品牌中,有超过1/3 的品牌主营业务都包含鸡。


用户心智明确,成本低,上游价格稳定,供应链成熟,做以鸡为食材的小吃或者主菜单品,是一个太过容易的选项,这就和咖啡大战的参战者心态一样。所以,鸡类食材这个赛道一定会创新泉涌,然后像咖啡赛道一样过度竞争。


而正新如果继续依赖2015年的认知和能力系统,在10年后这个供给过剩、对手作妖的市场,用户必然流失。

 

这就是市场的残酷。用户的需求像阳光一样召唤着万物,只要需求规模存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水位的提升,新物种一定会冒出来,与老物种们做生存竞争。曾经绝对创新的能力系统,几年后可能已成行业标配。


二、风险认知与安全边界

大自然造物,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天然的生存能力。但企业是人的造物,所有的能力系统都只能来自认知之下的经营。


而在认知和能力系统之间,还有一道闸门--“安全边界”。

 

1.安全边界


一个企业的产品看得到,模式看得到,能力系统大致也看得到但是安全边界往往是隐形的。


俞敏洪老师曾对我讲过,当年新东方的账上常年有100亿元的现金。因为这笔巨资,董事会发起过8次会议,讨论这笔钱如何使用更有效率、能创造更多价值。


而俞老师每一次都力排众议,坚决不动这笔钱。他说,如果有一天,教培不能做了,就会涉及退款,到时就会需要这笔钱,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动。


当时所有的董事都认为,此事绝无可能发生,俞老师过度保守。

 

后来,教培行业相关政策出台。俞老师说,如果没有他坚持留在账上的这 100亿元现金,新东方和他自己都不可能过这个关。


保留应对不可抗力的能力,是俞老师为新东方设置的安全边界之一。



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他的动画生涯是从迪士尼开始的。


那个年代的动画都是先用纸笔画出来,再做成电影胶片。有一天一名同事给拉塞特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介绍了新兴的电脑动画技术拉塞特萌生出一个想法:迪士尼应该拍一部完全用电脑动画技术制作的电影。


他找经理说了自己的想法。对方认真听他说完,然后让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几分钟后,他收到了迪士尼动画总监的一通电话——通知他被解雇了。解雇的理由是:他的疯狂想法会让他无法专心工作。从迪士尼离职的拉塞特,加入了刚刚被乔布斯收购的皮克斯,于是有了后来的每一部皮克斯电影。

 

束缚迪士尼,让它不能接纳拉塞特的洞察,并将拉塞特排斥出局的,是迪士尼的某个安全边界。

 

2.风险认知


有一个朋友找我聊他的新项目。新项目,一定来自当事人自以为的一个新洞察,或者新认知。


我说:“好的,目前这个洞察还是认知,我们只能先把它算作假设。接着要进入对假设的求证阶段。那么,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定边界。”


朋友说:“‘边界’这个词,真是我的痛处。”


尤其在中国企业大举出海的当下,野心勃勃的创业者们,喜欢纵情向前拥抱机会,而容易意识不到,在完全不同的文化、法律、社会规则里,有不同的安全边界。


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字是:90%的初创公司都会失败。

 

比如很多开餐馆的朋友,先开了3个店都赚钱,然后开10个就全亏进去了;一只股票赚钱,加杠杆后却爆仓了;做旅行社,赌的就是s出事故,只要出一次事故就会击穿整个生意;做跨境生意,越做越大,忽然有一天,大批资产和货柜被扣押….


创业为什么失败?网上有很多总结,什么18个原因、20个原因等等。如果只说一个的话,那就是安全边界被击穿了,只能关门了事。


年轻创业者如此,过去20年冒出来的很多所谓大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再来看正新鸡排。对于一家开了20000个加盟店、杠杆加到如此之高的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和舆情管理是绝对的安全边界。我们可以从它的市场表现倒推,它对安全边界做了多少投资。


作为对照组,我们再看看麦当劳、肯德基等同类产品企业。它们对能力系统和安全边界做了哪些投资呢?你会发现,我们的很多企业在用低价获得市场突围的同时,透支了未来的能力和未来的安全。


有个词叫“老成持国”。很多企业能够基业长青,都是因为有老成持国的管理者,一直谨慎地守护着企业的安全边界。

 

三、持续热爱的心力

产品的背后是模式。而模式是由一个企业的能力系统决定的。


而能力系统,又是被认知和安全边界锁定的。既然认知是顶,那是什么决定了认知呢?

 

有的人可以一直刷新自己的认知,不断构建自己的新认知和新力,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治;而很多人则在30岁以前就固化了自己的。然后面对这个滚滚向前的时代越来越不理解,最终回避到时代潮流之外。


 

看综艺《这就是街舞3》,有一个小场景挺触动我。

节目组递给王嘉尔一碗鸡汤,说,这是你妈妈给你的。但王嘉尔只看了一眼,就判断不是。

节目组问为什么。王嘉尔说,我妈妈给我做鸡汤,会把鸡爪给我:还有,因为我喜欢吃鸡皮,她会给我放很多鸡皮,但是不会给我一块硬的肉。

而节目组的这碗鸡汤里,没有鸡爪,没有鸡皮,只有一块鸡肉。所以,王嘉尔过去一次次从他妈妈手中接过的,是鸡汤吗?那是妈妈的爱啊。
 
每一个女孩子第一次成为母亲的时候,对于如何照顾孩子、孩子如何成长、都没有认知、但是她会学习。她会持续观察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再去多方求证自己的想法,然后继续学习,最后甚至成了专家。为什么?

因为用心,因为爱。根本性的情愿,胜过一切天赋。


在一次采访中,马斯克说,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养成了一种很绝的心态:

一件事干10次——“这个定律是说,无论你在生活中想要什么,你都要准备好做 10次尝试。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不会尝试10次。可怕的真相是,大多数人连一次都不想尝试,让他们尝试比登天还难。


现在我敢向你保证,如果你今后做任何事情都愿意先尝试10次,要么你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要么你会得到一些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能得到的东西。但通常人们总想后退一步,这是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先尝试 10 次,就甩开 90%的人了。”


马斯克的内心预算也许是,如果成功率是10%,那就试10次,把概率填平。

一件事为什么失败?一定是因为它在认知边界和资源边界之外。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希望只做一次,然后自己就是那幸运的10%,这其实就是碰运气。他们不会在反复的失败里,不断改变自己。

而什么样的事,会让你失败9次,还有机会做第10次呢?那一定不是一件风口上的热闹事。

如果有这样的事存在,又有多少人、多少企业,愿意失败9次再去试第10次呢?一次次地否定自己,进行学习,建立新认知,构建新能力,拿到新资源,再发起一次冲刺。

只有带着绝对的爱,或者绝对的使命,才会如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推荐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