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起,也就是今天,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这次新规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最受瞩目的变化之一就是——脱氢乙酸钠将彻底从烘焙等多个食品领域 “退场”。这些问题与我们和家人,特别是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强烈建议大家认真看完内容,并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它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因细菌或霉菌的滋生而变质。
它广泛应用于烘焙食品、饮料、糖果、果酱、沙拉酱等加工食品中。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含有脱氢乙酸钠的食品可能会引发以下健康问题:
肝脏和肾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害,如惊厥、颤抖、共济失调等症状
体重减少和慢性肺水肿
动物实验也发现,长期大量食用脱氢乙酸钠会导致大鼠体重下降、肝肾组织变化,甚至引发甲状腺激素紊乱。
虽然这些都是“亚临床”损害,虽不致死,但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实际案例也印证了其潜在危害:2017年,宁夏曾发生一起因脱氢乙酸钠污染的儿童食物中毒事件,多名4岁以下儿童出现了呼吸急促和走路不稳等症状。
此外,一些辣条企业因违规使用脱氢乙酸钠,而被列入不合格食品名单。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是“脱氢乙酸钠”的重灾区呢?这类食品质地松软,易滋生细菌,为防止霉菌滋生、保持口感和品质,很多都会添加脱氢乙酸钠。有的不法厂家在面包中,甚至还会超限量添加......长期食用可能带来风险。
特别是孩子们,常拿面包当饭吃,殊不知,那些面包(尤其保质期长的那一类)的防腐剂,积少成多,可能对健康造成隐患。番茄酱、沙拉酱、蒜蓉酱、辣椒酱等。为了保持风味,一些厂家在这些调味品中添加脱氢乙酸钠。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已经开始心塞、焦虑了:之前这些东西都吃过,那是不是已经“中毒”很深了?别太担心,尽管有研究揭示脱氢乙酸钠的危害,但值得注意的是:
不过,鉴于脱氢乙酸钠已被明令禁止,我们还是应尽量避免食用含有此添加剂的食品。
除了脱氢乙酸钠,还有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值得我们警惕。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❶ 防腐剂
常见的防腐剂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
《柳叶刀》曾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
苯甲酸钠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饮用含有苯甲酸钠的饮料有可能导致儿童多动症。除了多动症,违规添加的防腐剂及其他添加剂也可能增加儿童肥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❷ 甜味剂
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碳水化合物类的甜味剂。甜度高,约为蔗糖的 180-220 倍。广泛应用于无糖饮料、低糖食品、口香糖等产品中。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度是蔗糖的 30-40 倍。常见于饮料、糕点、蜜饯等食品中。
安赛蜜:化学名称为乙酰磺胺酸钾。甜度约为蔗糖的 200 倍。在饮料、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中较为常见。
虽然大多数甜味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但孕妇、儿童或某些患病人群应更加谨慎,避免过量使用。
❸ 人工合成色素
常见的人工合成色素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等。
色素可以使食品具有鲜艳的颜色,增加食品的吸引力。
但长期摄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儿童多动症等行为问题。
这些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但如果频繁、大量食用,就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特别是给孩子选食品时,尽量选择天然、无添加或添加剂少的食品。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点【👍🏻】和【❤️】,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1]杜玉峰.脱氢乙酸毒性及在鸡肉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2]SHIDEMAN F E,WOODS L A,SEEVERS M H.Dehydroacetic acid (DHA).Detoxication and effects on renal function[J].J Pharmacol Exp Ther,1950,99(1):98-111.
[3]刘峰,徐飞,袁秀娟等.一起牛奶中脱氢乙酸钠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31(05):490-493.
[4]戴有金,夏亮.脱氢乙酸钠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2):52.
[5]Du, HJ; Tong, GH; (...); Li, GJ. A repeated dose 28-day oral toxicity study of sodium dehydroacetate (DHA-S) in Wistar rat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23,137:105313
[6]Fang, J; Liu, HB; (...); Jia, XD. Subchronic Oral Toxicity Evaluation of Sodium Dehydroacetate: A90-day Repeated Dose Study in Rats. Biochemical and Enviromental Science, 2022, 35(4):296-31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5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说了100 遍,孩子还是不听?
动不动就跟家长“对着干”,不听劝?
怎样立规矩,孩子才愿意听?
现在就点击按钮「预约」直播吧![]()
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