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汽车出品当我们谈论汽车智能化,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车载芯片、激光雷达、域控制器,或者干脆直接就是一整套智能驾驶系统。
但事实上,智能汽车的发展并不只发生在算法、算力和传感器之间,它还渗透到了整车制造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密封材料,或者性能优异的导热硅胶材料,都可能决定一个控制器能否稳定运行,一个电池包能否安全散热,还会影响到快充的性能。
智能化让汽车变得更像一台“移动数据中心”,而这也让“材料”这个传统工业里的基础角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当下,材料企业是怎样参与其中,又将会如何影响智能化的?
陶氏公司消费品解决方案汽车事业部最近举办了以“开启汽车智能化新时代”为主题的媒体发布会,展示了其在汽车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
作为全球领先的材料科学公司,陶氏公司聚焦有机硅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出了包括汽车智能化产品组合、有机硅皮革车用内饰、自修复轮胎有机硅材料以及与Carbice公司合作的热管理材料等解决方案。
在智能汽车这场变革中,陶氏公司创新性的功能型材料,正在扮演幕后英雄角色。
Part 1
汽车智能化:
材料创新驱动技术革命
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在于高算力芯片、传感器和电磁屏蔽技术的集成,这些都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新挑战。
陶氏公司的新型有机硅材料,包括填缝剂、粘合剂/密封胶、抗电磁干扰的EMI导电胶、敷形涂层、灌封胶、可注塑光学有机硅、有机硅弹性体等等,都可以让智能汽车的性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尤其是高性能的导热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
汽车智能化伴随着车载芯片、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的高集成化,集成度越高,对散热性要求也越高。
另外,AI上车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趋势,例如特斯拉FSD系统依赖英伟达芯片和大数据分析。不仅是云端计算的数据中心,车载的边缘计算芯片也需要高性能导热材料的支持。
热管理材料的导热系数是衡量其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导热系数越高,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陶氏公司的热管理材料的导热系数从 0.7 W/m・K到12W/m・K ,在芯片的散热等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
导热硅胶等有效降低了芯片温度,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在显示屏组装等领域的解决方案,也可直接服务于AI相关部件的生产。
另外,陶氏公司与Carbice公司合作开发的热管理材料,例如导热垫片,利用碳纳米管和有机硅的协同效应,还能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散热效率。
智能汽车中,电子设备非常多。这些大量的电子设备会受外界和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EMI),影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陶氏公司的电磁屏蔽材料在隔离电磁波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支持智能汽车多域融合的发展趋势,陶氏公司按照汽车的智能化分为“六大关键域”(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车身域、底盘域、动力域和中央域),通过有机硅材料支持域控制器的集成化。
这种系统化的材料应用助力汽车从分散的功能模块向统一的生态系统演进。而陶氏公司在电子行业的技术积累为其在汽车智能化中提供了竞争优势。
Part 2
智能化之外,
材料同样大有用处
汽车智能化应用之外,还有很多与汽车使用者息息相关的直接应用,也是陶氏公司一直以来的强项。比如安全气囊的可靠性提升和内饰材料的智能化升级。
在汽车中,安全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气囊是一种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装置,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安全气囊的应用场景正从传统的前置气囊扩展至侧气帘、膝部气囊。
但安全气囊越多,也有越大失效风险。比如核心组件如气体发生器、传感器和尼龙气囊布会随着时间推移及环境条件
(如高温、潮湿)而老化,导致性能下降。
部分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年的车辆安全气囊触发失败率高达15%,而频繁颠簸、盐雾腐蚀和极寒条件会加速损耗。此外,气体发生器中的化学物质随时间变质,可能无法在碰撞时提供足够的气体,从而导致气囊无法正常弹出。
陶氏公司SILASTICTM 有机硅织物涂层可以应用于安全气囊的涂层,有助于增强气囊在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的耐候性和气密性。尤其是在碰撞发生、安全气囊弹出后,有机硅涂层能确保侧气帘保持一定气压,为乘员提供更长时间的保护。
尤其是在碰撞发生、安全气囊弹出后,有机硅涂层能确保侧气帘保持一定气压,为乘员提供更长时间的保护。
陶氏公司全球首创的自修复有机硅轮胎方案是又一亮点,这项技术已在国外商业化两年,并拥有专利保护。
利用有机硅的柔韧性和自愈合特性,应用盖材料的轮胎在被钉子刺穿后自动封堵小孔,避免爆胎风险。相比市场上已有的丁基胶自修复方案,有机硅轮胎在耐高低温、生产能耗和可回收性方面表现更优。
自修复轮胎不仅提升了行车安全性,还与智能化的趋势相辅相成。智能汽车强调免维护设计,自修复轮胎减少了人为干预的需求,延长了使用寿命。这种特性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尤为重要,因为其运行依赖于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环保和舒适的材料,也是智能汽车上关注的点。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提供更舒适的享受。
陶氏公司的LuxSense™有机硅皮革代表了内饰材料的新趋势。与传统真皮相比,有机硅皮革具有低挥发性、耐磨性和易清洁等优势,同时提供柔软的手感和环保特性。
不仅如此,这种材料还顺应了智能化时代下“第二个家”的用车理念。例如,其半透明特性可与智能灯光系统结合,为内饰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
LuxSense™有机硅皮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应用于交通工具座椅及内饰等多种场景的高端有机硅皮革材料。
Part 3
打造差异化竞争的强大壁垒
陶氏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材料创新助力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全行业的绿色转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陶氏公司通过技术差异化创新、本土化研发和战略合作巩固了其在材料市场的地位。
有机硅材料的独特性能是陶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陶氏公司覆盖了从高端芯片到汽车逆变器的广泛应用场景,通过持续迭代产品,满足客户对轻量化、舒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协作创新,最新的与Carbice公司的战略合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通过将有机硅的优秀性能和碳纳米管的技术相结合,增强了陶氏公司在热管理领域的技术优势。碳纳米管的导电性与有机硅的绝缘性结合,为特定应用场景提供了创新可能性。
大中华区是陶氏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通过在中国的全产业链布局(从研发到生产),快速响应本土需求。例如,针对高端车型去真皮化的趋势,LuxSense™有机硅皮革就是本地化研发生产,提供了低碳替代方案,赢得了东风奕派等客户的青睐。
2025年的车企智能化大战,已经从“拼技术”变成了“拼策略”。长安押注“10万上激光雷达”,用硬件普及来推动智能驾驶下沉;比亚迪喊出“智驾平权”,要让高阶智能驾驶触手可及;吉利则用“AI赋能”,试图用人工智能的加持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每家车企都在端出自己的“智能大菜”,试图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转型,不仅仅是芯片和算法,在材料层面也有很多创新。
有机硅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推动智能化进程的关键支撑。陶氏公司凭借其在有机硅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针对智能化汽车的多重需求,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AI上车和产业链融合的深入,陶氏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本土化优势,在全球汽车材料市场占据更大份额。汽车智能化的新时代已然开启,陶氏公司正以材料科学的力量,引领行业迈向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