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留言福利
不要错过哦!
很多从小跟着常爸家文史类课程学习的孩子,如今跟小小常一样到了中高年级,对朝代历、断代史、甚至是对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产生了更深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常爸在给小小常找资料的同时,发现博雅小学堂的文史系列课程内容严肃认真又不失趣味,制作上乘精良,之前特意精选了几门好课进行了推荐。
没成想,几个爆款课中又杀出了一个顶流,用一句比较形象的话说:这是那么多孩子用“耳朵”投票给投出来的!
它就是《宋朝进行时》,是一套超爽版宋史,听过的孩子都说,这就是一部让人听不够的有声历史小说。马伯庸推荐它说这就是一部宋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因为孩子们太喜欢听,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很多留言来催更。之前在大家的见证下,已经出到了1-6季,今天常爸带来的好消息就是,7-9季上新啦~
说一下购买建议和价格:
一直追随这个课程的老读者,7-9季上新啦,可以直接续购,原价147元,限时优惠价70元。
之前没听过的常爸在此按头安利,建议下单1-9全季,寒假正好听起来,绝对是让孩子爱上历史,喜欢历史的敲门砖,全套课程原价399元,限时优惠239元。
翘首以盼、等待多时的常粉们现在可以扫码下单啦!这门课真的是个非常好的敲门砖,从此让孩子爱上历史,喜欢历史。之前没听过的常爸在此按头安利,寒假正好听起来。
可能有常粉之前不了解这个课程,常爸详细给大家介绍下:
说起这个课程,大家的第一个疑问估计是,中国这么多朝代,为啥偏偏是《宋朝进行时》,而不是唐朝、元朝、清朝?
一句话:宋朝历史,公认的文化天花板。
近代思想家严复曾说,“近代以来社会之文化风俗,十有八九源自于宋。”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
史学大家陈寅恪认为,“华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北宋和南宋”。
与唐汉明清相比,宋代虽不太强大,但是个有幸福感的朝代。它的政权很弱,却产生了高贵的文化品格。每个事件背后,时势、人物、政策等因素变幻莫测,这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再比如谈历史人物,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合,却不像秦桧构陷岳飞那样,把对方往死里整。
历史真相令人动容。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王安石极度不认同以文定罪的做法,也深爱其才,就写信给皇帝赵顼求情,其中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子乎”救了苏轼。
日后苏轼途经金陵专程拜访王安石,不再称他为拗相公,而送他一个风趣的别号——野狐精。
喜欢宋朝,士大夫这种气度、风骨和真性情恐怕是绕不过去的原因,相爱相杀,惺惺相惜……
宋朝经济,是中国古代工商业最发达的朝代。
宋朝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宋朝政治,才是真正的士大夫时代。
宋朝军事,没有想象得那么孱弱。
宋朝科技,也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年代。
在中国历史上,鲜有一个朝代拥有宋朝这样的口碑和人气,说是“黄金时代”不为过矣。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所以常爸前面再三强调,这门课程是个敲门砖,以人物(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为中心,将事件、制度、文化、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孩子一听就停不下来,从宋朝开始,进入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一直以来,我们的历史知识传输是比较薄弱的,专业的历史教学总让人望而生畏,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对青少年层面的普史教育又太教科书化,很多只是机械地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很多还是孤立的几个小故事的排列组合,政治史排列在前,经济文化点缀在后,王朝更替,人物更替,如是而已。
大家知道目前市面上的历史作品有哪些类型吗?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史学专著、历史小说、通俗说史。
这些历史书,各属于哪一类?
史学专著好理解,偏重学术研究,读者一般是史学研究者,比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压根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
历史小说本质上还是小说,它经常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来讲述一段具体的故事,比如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传递观点,讲述故事,但不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
《宋朝进行时》属于第三种,通俗说史作品,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正史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大家都熟知的《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代表,还有百家讲坛系列都可以算此类作品,正是最适合孩子的类型。
刘太后是“狸猫换太子”的毒妇,还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有为太后?(来自课程第二季)
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应该鲜活生动,有血有肉,他们有优点有缺陷,有时胸怀大志,有时私心作祟,一如你身边的张三、李四。
历史知识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除了告诉你过去发生的那些事以外,还可以告诉你如何看待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何理解当时的制度背景。
只有这样,我们吸收的历史知识才是有有价值的,我们吸收知识的过程才是不枯燥的。
为什么这个课程明明是干货满满,孩子们却不觉得枯燥,反而一听就会停不下来,甚至从此爱上历史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作者野狐狸了(笔名),他是一个以读书、码字为乐的人,一个喜欢钻在故纸堆里扒历史的人,他带领孩子们全面梳理宋朝历史,涉及历史大事件、重要人物、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干货,同时也讲解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观点,旨在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那个绚烂的时代。
下面跟随作者的视角,看看他是如何为孩子烹制这道历史大餐的?
每一节课,作者前面都做了大量的功课,通读原始史料和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再把知识吃透了吐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读得轻松、看得明白。
以《宋朝进行时》第三季为例,《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基本资料自不必少,其他诸如主要人物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传记你要看看吧?研究宋朝和西夏关系的论文专著要学习一下吧。凡此种种,一样都少不得。
可是,光搜集史料,阅读史料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得梳理。有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丰满,有些历史事件跨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都需要作者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每节课15分钟,都被是浓缩后的精华,背后都是大量的史料在做支撑。
司马光:我除了会砸缸救人,还会写历史书 图丨电视剧《清平乐》
很多人反馈这套课程,总给人感觉读起来很顺,不感觉到吃力,就是因为作者在替我们剔除了大量无用的信息,又给我们编排了新的结构。
《宋朝进行时》大框架还是在按照本末体推进,但也不机械,具体描写某个事件时,仍然回到人物主题,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展开,重要人物都提前埋好伏笔。
比如第三季,宋朝主要遇到的大事就是重熙增币、西夏议和、庆历新政、文风革新、平定广南等,沿着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富弼、范仲淹(首次出现在第二季)、欧阳修、狄青等人依次出场。
大宋背诵默写天团轮番登场
围绕这些关键人物,有时要提前埋好伏笔,有时要详细地进行生平介绍,因为这些人物撑起故事的主干,他们需要像小说主人公一样,性格饱满,以利于作品的可读性。
作者做到了故事和人物地完美交织,这就是大家觉作品好读的重要原因。反之如果作者懒一点,没有通篇的布局,就极易写成流水账,结果就是一堆人名、一堆琐事放在一起,孩子肯定记不住谁是谁,看得非常辛苦。
历史实在太沉重了,有时甚至略显枯燥。在《宋朝进行时》中,作者悄悄放了不少调味品哦,诸如 “今语古用、反讽、词语杂色、反语、仿拟、夸张、引用、比方、征引、作者闯入”等等,就是为使文字更加活泼生动、风趣诙谐。
比如,在第三季里,讲到西夏和宋朝议和时,双方不但对经济补偿条件来回扯皮,在文字上也是互相讨便宜,西夏元昊称帝后,自命为“青天子”,用西夏语说就是“兀卒”,但它写给宋朝的文书里,偏偏音译成“吾祖”。搞得宋朝君臣大发雷霆,你这不是叫我称呼你为“吾祖宗”吗?不行,绝对不行。
类似这种有趣的段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你看,两国相争,也有点像小孩子斗嘴,非常有意思。
幽默也只是佐料中的一味,还注入作者的真情实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不惜笔墨,抒情感慨,以引发大家的共鸣。惟其如此,我们对待自己的历史才能保持足够的尊重和温情。
此外,针对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第三季中的庆历新政一事,作者还增加了一些分析评价。毕竟,写历史,不能只讲故事,更重要的还要传递历史观,彰显深度,引发思考。
《清平乐》剧中范仲淹和晏殊的对话
这套课程的可听性非常强,尤其对于对宋史有兴趣的大人和孩子来说,它可以说是“史实有料”+“故事语言”+“解读有趣的范本!
(部分目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