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贻嫈家族中并无从医之人。小时候的她体弱多病,有好几次,半夜突然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滚。那时候父亲在外地,都是姨妈和舅舅带着她半夜求医,却始终查不出原因,只能给她打止痛针缓解疼痛。小小的她,饱受病痛困扰。
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研究周易的人给周贻嫈算命,说她适合学医当大夫。那时的她,一听到学医就想到西医的开膛破肚,联想到中学生理课上的解剖图,心里满是排斥。她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自己真的会走上学医之路。
在法国的日子里,周贻嫈的身体状况比在国内时好了许多。然而,回国后,厦门潮湿的气候加上她不懂养生,身体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她时常暴饮暴食,喜欢吃生冷食物,还经常熬夜。有段时间,她痴迷于跳舞,常常大汗淋漓后直接对着空调吹……渐渐地,她吃饭不香了,睡觉也不踏实了,整个人无精打采。她看了许多医生,吃了不少药,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贻嫈在网上听到了徐文兵老师和梁冬讲的《黄帝内经》,这一听,她彻底被吸引住了。那些传统的养生知识仿佛给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徐老师那平和的嗓音、娓娓道来那些深入浅出的理论,让她如痴如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徐老师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周贻嫈原本浮躁的心渐渐沉淀下来。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意识到自己之前做了太多伤害身体的事情。从那时起,她对中医的兴趣愈发浓厚,心中那颗学医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为了深入学习中医,周贻嫈决定报名参加厚朴中医学堂临床班的课程。然而,从厦门到北京求学,困难重重。飞机时常晚点,抵达北京经常已是半夜。工作繁忙的她需要协调好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她的脚步,她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幸运的是,她被录取了。
“那时候,每两周去一次北京,非常折腾,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周贻嫈说,“因为我知道,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