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该学派的官方机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包括学派的历史渊源、核心人物、研究主题,以及该所设立的霍克海默奖学金项目。此外,还从世界学术分工角度阐述了申请访学项目的注意事项,并给出了对申请者了解该学派历史和现状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法兰克福学派介绍
法兰克福学派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人物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和霍耐特等。该学派的研究主题涉及批判理论,对文学、社会学、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研究有深远影响。
关键观点2: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介绍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官方机构,自1923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际范围内批判性社会理论的重要阵地。该所致力于开展批判性研究,关注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并自视为一个合作性、公共性、具有介入意识的科学研究场域。
关键观点3: 霍克海默奖学金项目介绍
为了支持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批判性学者,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设立了霍克海默奖学金项目。该项目旨在支持开展明晰且聚焦的研究项目,入选者将受邀前往研究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研究访问,并享受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资金支持。
关键观点4: 申请访学项目的注意事项
申请访学项目时,需要重视和研究所的匹配度,深入了解其历史和发展现状。同时,关注当前研究热点和与该访学项目直接相关的研究主题也是重要的。另外,申请材料需准备充分,包括动机信、项目摘要、个人简历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等。
正文
作为文科生,总有一些伟大的学派是绕不过去的,比如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基本上,不管你是做文学等人文研究,还是做社会学传播学等社科研究,都绕不开这个学派。
你可能听过的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霍耐特等名字,或许也能想到马尔库塞、弗洛姆等大师,都是这个学派的。当我们谈到“批判”这两个字,自然而然就会和这些大师联系起来了。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第一行左起:奥斯卡·内格特、尤尔根·哈贝马斯、阿克塞尔·霍耐特
第二行左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和克劳斯·奥菲
想象一下:你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分子,是什么感觉!
现在就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法兰克福学派的官方机构是什么?是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该研究所正在招募访问学者!你也可以申请!而且人家超级大方,还给你近10万人民币的资助!
还是老规矩!接下来,我会先介绍这个项目的基本信息,然后分享一些实用的申请建议。
我之前也分享过一些访学机会和研究计划写作技巧,并见证了一些同学成功拿到访学机会——从哈佛到牛津,再到项老师所在的普朗克研究所。相信只要努力尝试,机会总会属于那些准备好的人!
自1923年成立、192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IfS)一直是德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批判性社会理论的重要阵地。研究所最初聚焦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历史研究,在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的领导下,逐步发展为一种具有系统性的社会批判理论项目,吸引了大量杰出的思想家。这一传统即今日广为人知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1933年初,研究所因政治原因被迫关闭,后经多方努力迁至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并继续以“社会研究所”之名开展工作。1951年,IfS回到法兰克福,重新开启其在德国的研究使命。
今天,IfS依旧代表着一种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传统——它以尚未实现的社会可能性为视角,回应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研究所始终自视为一个合作性的、公共性的、具有介入意识的社会科学研究场域。
作为一个依据德国民法设立的基金会,IfS的核心经费由黑森州政府和法兰克福市共同提供。法兰克福大学作为主要合作方,也在研究所的理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研究所通过设立“社会理论与社会研究”方向的联合教授职位,与该大学社会科学系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
自2001年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担任IfS主任。2021年7月1日,施特凡·莱瑟尼希(Stephan Lessenich)接任歌德大学社会科学系合作教授,并正式出任研究所主任。在他的领导下,研究所持续调整其学术方向,以回应当代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同时延续其一贯的研究目标——即在批判理论的框架下,对现存社会政治条件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中未被实现的可能性。
为了纪念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研究所的长期主任,也是批判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IfS)现宣布设立“2025年霍克海默奖学金”。该奖学金旨在支持来自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批判性学者,开展一个明晰且聚焦的研究项目。
今年的主题是当代社会与生态危机的“星丛效应”——从有毒污染的历史遗产,到气候危机、物种灭绝的连锁反应,乃至更广泛的结构性挑战。我们欢迎具备实证研究或理论分析背景的学者,批判性地参与当前的社会生态转型,深入探讨其中的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心理、情感与政治层面的影响与中介机制。
该奖学金入选者将受邀前往IfS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研究访问。研究所将为获奖学者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合作精神的学术环境,支持其融入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并协助组织此次访问期间的各类活动(如演讲、座谈会或工作坊)。资助期结束后,学者应通过具国际影响力的出版物,对其在IfS期间开展的研究项目进行展示与传播。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IfS)是一所在法兰克福市设立、享有盛誉的学术机构。在奖学金资助期间,研究所将为入选学者提供完善的组织与技术支持,包括配备齐全的工作空间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人员协助。奖学金获得者需在研究访问的三个月内全程在所内驻留。
入选学者将在IfS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研究访问,期间每月将获得4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的资助金,合计约10万人民币。
该奖学金为期三个月,于2025年9月开始。申请人需通过提交书面材料申请此次奖学金项目,最终入选者将由社会研究所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项目的学术质量及申请人背景进行评选,评审过程也将充分考虑学术研究中的多样性原则。
申请材料须使用英文填写,并通过IfS官网提供的专用申请表提交。评选程序将于2025年5月完成。如有任何关于奖学金的问题或申请事宜,请联系:horkheimer-fellowship@ifs-frankfurt.de。
附件材料:
*请注意,所有申请材料须以英文填写,并通过IfS官网提供的申请表格提交。
申请截止时间:2025年4月20日中欧时间下午5点(CET)。
请将申请发送至:
horkheimer-fellowship@ifs-frankfurt.de。
申请链接:
https://www.ifs.uni-frankfurt.de/newsleser/horkheimer-fellowship-2025-call-for-applications.html
申请建议
这个访学项目很重视申请者和该研究所的匹配度。所以,更准确地了解该所的历史与现状,对你的申请会非常有帮助。下面,我会先从世界学术分工角度,带你跳出二手文献研究的局限,帮你澄清该研究所的历史发展线索。接着,我会带你梳理该所的近年研究热点。最后,我会指出和该访问项目直接相关的研究主题。
第一,世界学术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一样,都存在“核心-边陲”的不平等分工及其“误识”。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是哈贝马斯、你是霍耐特,你当然会想着研究自己的前辈,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开创自己的思想。
这里就会一个不平等分工:我们总感觉自己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就是诠释人家的经典作品,就是在做“二手研究”。但人家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二手研究”。同样的道理,就像在社会理论领域,我们常常觉得现在法国学界不都是像布迪厄一样做理论吗?其实不是啦!人家都是在关注自己手头的研究,尤其很多是具体的专题研究。
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确实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德国人很喜欢搞学术传统。所以,他们既向前开拓各类研究主题,也会追溯维持自己的思想家系谱。如今,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每年都会举办“阿多诺年度讲座”,就是维持自己的思想传统。甚至,就在这个月初,还组织讨论了新书《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的女性主义史》,追问近年重要的理论史问题:为什么这个学派历史上没有女性大师?又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如何看待这个学派?
*《辩证的想象 : 法兰克福学派与社会研究所的历史: 1923——1950》书籍封面
第二,那么,法兰克福学派正在做哪些研究呢?都是对时代诊断的“接地气”研究。我们现在一旦把大师神化,就容易理论化+永恒化+去历史化。但是,阿多诺批判文化工业的理论,是要回应爵士乐的兴起。而法兰克福派历史上一直做了大量的专题研究,从当时新兴的中产阶级研究到希特勒兴起的研究等等。上面推荐的《辩证的想象》,对这段时间的专题研究有非常好的回顾。作者Jay Martin是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的权威学者。更不用提,哈贝马斯的很多主题都是直接和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兴起(如“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问题”)以及欧盟的兴起(如“跨国公共领域”)有关。
如果我说法兰克福学派正做住房研究、移民研究、选举研究、犯罪研究,你会不会感觉原来这些辉煌的大师有点太“普通”了?!但就是这样呀!对德国人来说,这些就是迫切的问题呀。德国或欧洲就是面临着极右转向,面临着移民争议。但是,难道这些不是和资本主义的深刻问题有关吗?当你谈选举研究的时候,你关注的是如何处理民主的公民权与移民身份问题,研究的是如何促进参与式民主问题,如何处理资本主义全球化与民主的国家主权问题。这些就是最深刻的理论问题。
所以,就在2025年2月,由该研究所举办的“批判理论与批判社会学”的workshop上,接替霍耐特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的斯蒂芬·莱森尼希 (Stephan Lessenich),在欢迎致谢的时候,就穿着“#SayTheirNames”连帽衫,以纪念哈瑙极右翼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并问道:“这个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由此,他简要介绍了社会研究所目前的计划,例如探讨当下的社会的“危机运作”。
*施特凡·莱瑟尼希(Stephan Lessenich)
第三,具体就这个访问项目,特别关注生态转型议题,可以和自然美学、阶级劳动结合起来。如果你习惯关注的是美国研究,就容易对这方面不是很熟悉。老实地讲,在美国社会学界,名校从不屑于研究“环境社会学”。但在欧洲不同。德国这种国家的绿党还比较有力量,而且非常想推动德国汽车工业转型,相当于要改变自己的支撑产业。同时,由于批判理论和政治理论(而非社会学理论)结合得更为紧密,所以更容易受到政治理论里的生态转型影响。就像我这两年经常参与政治理论的学术活动,就会觉得他们比社会学更喜欢谈生态议题。毕竟,政治理论是规范性/理想取向,所以也更容易也应该谈一些。总的来说,该研究所相关的生态研究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和阶级/劳动有关:这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传统。所以,他们现在也会关注在气候变迁背景下,不同的职业群体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该研究中的一些学者或合作团队会提出像“社会生态阶级”“生态冲突作为阶级冲突”等分析角度(如Simon Schaupp和Hans Rackwitz)。
和新理论资源有关:法兰克福学派现在也会和其它传统对话,为新的议题引入新的角度。比如,该所的Tobias Heinze教授最近会举办关于谢林的自然美学与批判理论的研讨会,就是为了回应“人类世”议题,重新思考德国观念论下将自然看作被动实体的问题。同时,该所的之前成员Jan Overwijk也在今年出版将卢曼的系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生态议题结合的著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