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豆腐的营养价值、健康益处及注意事项。豆腐被称为植物肉,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具有降低心脏病风险、延缓大脑衰老、促进牙齿骨骼发育等益处。但也需注意,痛风患者、肠胃功能较弱者、肾脏疾病患者等人群需谨慎食用豆腐。文章还提到了豆腐的搭配与一些谣言的澄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豆腐的营养价值
豆腐被称为植物肉,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具有抗氧化、调节激素水平等功效,能有效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关键观点2: 豆腐的健康益处
豆腐具有降低心脏病风险、延缓大脑衰老、促进牙齿骨骼发育等益处。
关键观点3: 需要谨慎食用豆腐的人群
痛风患者、肠胃功能较弱者、肾脏疾病患者等人群需谨慎食用豆腐,需根据病情合理控制摄入量。
关键观点4: 豆腐的搭配与禁忌
豆腐的搭配有讲究,如与草酸食材、高盐高油食品、四环素类药物等搭配需注意事项,以免影响健康。
关键观点5: 谣言的澄清
文章澄清了关于豆腐的一些谣言,如吃豆腐易患肾结石、会刺激糖尿病、会变娘得癌等说法,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正文
王阿姨是个烹饪高手,尤其擅长做豆腐。周末,她做了一道家常豆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可没过多久,小孙子就喊肚子疼,王阿姨赶忙带他去看医生。经医生询问得知,王阿姨在做豆腐时,搭配了大量菠菜,且烹饪时放了过多盐。这让王阿姨十分疑惑:美味又营养的豆腐,怎么就吃坏肚子了呢?实际上,豆腐虽好,但食用时也有不少讲究。
豆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植物肉”,这绝非浪得虚名。每 100 克豆腐中,就含有约 8 克优质植物蛋白,其营养价值可与肉类相媲美。更值得一提的是,豆腐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含量也极低,对健康十分有益。
2024 年 1 月,哈佛大学孙祺教授团队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etary protein intake in midlife in relation to healthy aging -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Nurses’ Health Study cohort”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HS)队列中 48762 名健康参与者的情况,这些参与者在基线时年龄处于 38 - 59 岁之间。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蛋白质摄入信息,涵盖总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乳制品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等方面,并将健康衰老定义为没有 11 种主要慢性疾病(包含癌症、2 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肾衰竭、慢阻肺、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且心理、认知及身体功能均健康,以此来分析蛋白质摄入量以及类型与健康衰老之间的关系。
最终研究显示,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与延长健康寿命紧密相关。与摄入较少的人相比,中年时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晚年健康衰老的可能性增加 46%,并且每天增加 10 克植物性蛋白质,健康衰老的可能性就增加 35%。此外,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患慢性病的风险更低,认知和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的几率也显著降低。
这充分体现了植物蛋白,尤其是豆腐中所含的植物蛋白,对人体健康的积极意义 。同时,豆腐中富含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调节激素水平等功效,能有效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豆腐中含有的大豆蛋白,能降低血液中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提高 “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豆腐中的大豆卵磷脂,是大脑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脑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此外,大豆卵磷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延缓大脑衰老。当人体缺乏大豆卵磷脂时,神经递质的传递会受到影响,记忆力会逐渐减退,而补充足够的大豆卵磷脂,能够为大脑神经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神经信号的高效传递,让大脑保持敏锐,有效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
钙和磷是牙齿和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而豆腐中富含这两种矿物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适量食用豆腐,能满足身体对钙和磷的需求,促进骨骼生长,预防骨质疏松。同时,钙元素还能增强牙齿的硬度,预防龋齿。在骨骼的生长过程中,钙和磷不断沉积,使骨骼变得坚固,而豆腐作为良好的钙磷来源,能够持续为身体提供这些关键元素,助力骨骼健康发育。对于牙齿而言,钙能强化牙釉质,使其更能抵御细菌和酸性物质的侵蚀,减少龋齿的发生。
许多人认为,豆腐中含有草酸,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然而,事实上,人体对豆腐中草酸的吸收率较低,大部分草酸会在肠道内与钙结合,随粪便排出体外。而且,豆腐本身富含钙,钙与草酸在肠道内结合,反而减少了草酸的吸收。
只要不过量食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吃豆腐不会显著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代谢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摄入的草酸,使其不会在体内大量积累形成结石。而且,当钙与草酸结合后,形成的不溶性物质会被排出体外,进一步降低了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豆腐的升糖指数较低,食用后血糖上升缓慢,不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此外,豆腐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豆腐,不仅不会加重病情,还能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以形成一种黏性物质,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从而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同时,豆腐中的优质蛋白可以为糖尿病患者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豆腐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虽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但它的活性远低于人体自身分泌的雌激素,正常食用不会对人体激素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适量食用豆腐,不仅不会致癌,反而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大豆异黄酮在人体内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但其作用强度远远低于人体自身的雌激素。而且,这种微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人体的激素平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预防癌症具有积极意义。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引起的疾病,而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会使尿酸生成增加。痛风患者过量食用豆腐,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避免食用豆腐;在缓解期,也需控制食用量。痛风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豆腐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稳定体内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豆腐性偏寒,肠胃功能较弱或容易腹泻的人,大量食用豆腐可能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这类人群在食用豆腐时,可搭配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生姜、胡椒等,以中和豆腐的寒性。
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其消化吸收能力较差,而豆腐的寒性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搭配温热性食物能够起到调和作用,减轻豆腐对肠胃的刺激,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豆腐中的营养。
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对蛋白质的代谢能力减弱。豆腐富含蛋白质,过量食用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加重肾脏疾病的病情。因此,肾脏疾病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豆腐的摄入量。
菠菜、苋菜等富含草酸的食物,与豆腐一起食用时,草酸会与豆腐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降低钙的吸收利用率,还可能增加结石风险。因此,在烹饪时,可将菠菜、苋菜等先焯水,去除大部分草酸后,再与豆腐搭配食用。
油炸豆腐或在烹饪中加入大量盐,会导致豆腐热量和钠含量大幅增加。油炸后的豆腐,脂肪含量显著升高,经常食用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过多的钠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因此,烹饪豆腐时,应尽量选择清蒸、炖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少放食盐和油。
豆腐中的钙会与四环素类药物结合,形成络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因此,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豆腐,如需食用,应间隔 2 - 3 小时。所以在用药期间,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豆腐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时食用,对于保证药物疗效至关重要。
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材,只要科学认识、合理食用,就能让豆腐为健康加分,避免因错误的食用方式损害身体健康。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华医网”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已进入备考季!华医题库更新速度快、视频 / 刷题 / 模拟试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费刷题练习,点击卡片,开启复习之旅~
(其它学习途径:打开掌上华医→点击“医护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