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EBRUN全球好物”是亿邦动力为发掘中国出海好产品而策划的系列内容,面向各行各业征集那些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及品牌,通过讲述他们的产品如何诞生、如何响应用户需求、如何挖掘差异化价值等,让更多人看到成为全球化新品牌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亿邦动力还发起每年一次的“EBRUN全球好物”评选活动,联合专家评委从众多参选企业中选出最终获奖者。
文丨何欣欣
编辑丨何洋
设计丨杜杜
深圳冬日的清晨,微风中传来阵阵寒意,南山区半程马拉松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跑道附近,一只通体银白、挂着红色气球的机器狗,吸引了不少选手和观众的目光。此次赛事中,机器狗在马拉松中担任“配速员”的角色,陪伴着选手在赛道旁奔跑,为选手们提供稳定的速度参考。这些动作灵巧的机器狗,来自一家位于深圳的具身智能创业企业——灵锶智能。其名称融合 "锶" 的金属特性与 "思" 的智慧内核,寓意着 "有灵魂的金属"。
依靠自研的算法和针对特定场景的技术优势,其产品已覆盖核电、石化、公安等领域。2025年以来,灵锶智能机器狗更是持续爆单,仅在1月-2月就卖出几十台。这对于一个小型机器人创业公司来说,是颇为亮眼的成绩。2025年,具身智能市场进一步发酵,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9731亿元,同比增速达12.7%。宇树科技、蔚蓝科技等头部企业凭借资本优势与量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在具身智能行业持续火爆的当下,初创企业应如何从诸多头部品牌中突围,找到合适的道路?灵锶的经验,或许值得参考。在具身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成为舆论焦点,但四足机器人始终是产业界深耕的核心赛道。据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28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达6.2亿美元,年增长率超35%。近几年,四足机器人在国内主要被应用于B端场景,但B端仍有很多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核电、油田、边防等高危环境,人工作业难以保障安全;然而,传统机器人因环境感知能力弱、地形适应差等缺陷,难以替代人力作业。灵锶智能创始人肖恺的创业初心,便源于对“危险场景无人化”的执念。他回忆起多年前看到天津大爆炸、福岛核泄漏等事件中消防员、救援人员的新闻,深感痛心,“这些场景本应是机器人的主战场。”基于此,灵锶以“替代人类从事最危险、最繁琐工作”为使命,将目光投向工业巡检、公共安全等领域,解决人力难以覆盖的痛点。
灵锶的技术壁垒源于其核心团队的自动驾驶基因。团队成员曾参与小鹏、蔚来等企业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积累了海量数据处理与AI模型优化经验。他们创新性地提出“大网络+小网络”架构:前端“大网络”应用3D激光雷达+AI收集数据,实现对地理环境的精准感知;后端“小网络”使四足机器人能够识别环境障碍并自主学习最优路径,从而在复杂地形中保持动态平衡。
这套“大网络+小网络”的建立,一方面离不开从数据采集、数据训练到数据部署的完整工具链,一切通过AI完成,使灵锶的四足机器人拥有良好的寻真能力;另一方面,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LXHB算法,突破了以往“先设计教师模型,再让机器人学习教师模型的行为方式”的传统训练方法,让机器人直接在获取环境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使机器人的训练时间从过去的近100小时大幅缩短到3小时以内。同时,灵锶自主设计的关节电机在同等重量下扭矩提升30%,散热效率提高40%,负载能力达全球电驱四足机器人领先水平。此外,模块化关节设计降低了维护成本,支持快速替换,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实用性。灵锶的技术优势在多个场景中得到验证。在核电站,其机器人已替代人工进入辐射区域,监测温度、辐射值的变化情况,保证工作安全。在一些石化工厂,灵锶机器人也能够应用于检测有毒气体泄漏,避免潜在事故。公共安全领域,灵锶机器人已经在2025年亚冬会上亮相,与公安巡逻队一起负责场地巡检工作。亚冬会上出场的机器狗搭载双光云台实现实时视频回传,未来还将集成火焰识别、可疑物体检测等功能。灵锶智能以“算法+硬件”双轮驱动,正逐步拓展至油气管道检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巡检、排爆、井下作业等场景。其参与开发的灵巧手,具备15个主动自由度与26个被动自由度,可通过数据手套实现远程精细操作。灵巧手与四足机器人的结合,未来将应用于设备检修、炸弹拆解等领域。 目前,灵锶四足机器人凭借高可靠性与场景适配性,在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具身智能的万亿赛道中,灵锶科技以技术深耕与场景聚焦为利刃,正从细分市场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国内工业巡检机器人领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灵锶智能将目光投向了中东——一个政策开放、需求旺盛的新兴市场。其中东首单落地沙特,与当地一家石油企业达成合作,为其提供适应复杂地形的巡检机器人。作为全球能源重镇,中东地区的油田、油气管道巡检需求持续攀升,叠加边境巡逻、安保等刚性场景,为智能装备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中东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外劳成本上升与签证政策收紧倒逼企业寻求自动化替代方案,进一步释放了机器人市场潜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客户的高购买力与低价格敏感度为中国科技企业创造了差异化优势。据行业分析,中东及非洲工业机器人市场正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扩张,预计2030年规模将突破百亿元。目前,中国机器人已在物流分拣、安防巡逻、光伏清洁等领域实现突破,验证了“中国智造”在中东的适配性。 技术适配是本土化的关键——针对中东极端高温、沙漠流沙等环境挑战,灵锶智能优化了电池散热结构,采用耐高温电芯,并通过算法训练提升机器人在松软地面的移动稳定性。渠道策略上,灵锶选择与具备成熟行业资源和售后能力的本地集成商合作,优先布局已有油田业务的合作伙伴,既能快速触达客户,又能借助其本地化服务网络降低运营成本。 近年来,沙特、阿联酋等中东经济领头羊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国际高新企业入驻中东的政策。其中,沙特发布的“2030愿景”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政策红利。该计划斥资23万亿元推动经济多元化,重点扶持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吸引了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设立区域中心。灵锶智能虽尚未直接享受补贴,但通过合作伙伴对接了一系列可用资源,探索机器人产品的多样可能性。文化层面,中东客户对新技术接受度高,且尚未形成严苛的合规框架,为中国企业留出了创新空间。据肖恺介绍,灵锶智能的中东战略分为两步:一方面深耕To B行业,将正在国内实施的油田、轨道巡检方案复制至海外,凭借独特的技术与应用优势占据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将探索To C高端场景,如应用于富豪庄园的机器人。公司计划年底推出针对高端客户的产品,同时深化与能源企业的合作,借力“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的对接机遇,成为中东能源转型的智能装备服务商。 随着中东数字化浪潮加速,灵锶的出海路径折射出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崭新选择:以技术适配为根基,以本土化合作为纽带,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开拓这片“蓝海”新战场。“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门槛与差异化场景的深度绑定。”肖恺表示,灵锶智能的工业巡检机器人在复杂地形适应能力上已形成独特竞争力,未来将通过算法优化与硬件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另外,灵锶智能首款人形机器人D60原型机已亮相,聚焦B端狭窄空间作业与重载需求。该机型采用轻量化机身设计,最大负载能力达80公斤,可适应油田管道、隧道等特殊场景。不过,短期内,灵锶智能仍决定将重心放在B端市场。家庭场景的复杂性与高成本,成为进入C端的主要障碍。“家庭环境地形更加复杂,障碍物也比较多样,对安全性与灵活性要求是要超过工业场景的。”肖铠谈道。为降低成本,灵锶智能正推进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设计,向大规模量产的计划迈进。
灵锶智能的发展路径,折射出初创企业在机器人赛道的突围逻辑:以细分场景为切口,构建技术壁垒与商业闭环。与波士顿动力等老牌企业相比,灵锶智能通过AI数据驱动实现产品快速迭代,避免了传统控制理论的局限性。“技术栈的变革让初创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业内人士指出,AI技术的成熟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以上,为初创企业创造了窗口期。 随着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具身智能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灵锶智能的战略选择,也体现了具身智能赛道创新企业的独特智慧:在变革期,企业需平衡创新与务实,以技术深度锚定细分赛道,方能在市场中打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