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zelett, D.J. An open letter to graduate students and other procrastinators: it’s time to write. Nat Biotechnol 43, 447–450 (2025).
📍这封信写给那些被反复催促、该动笔写实验论文的研究生
你可能正对着电脑发呆,不知如何下手。也许你早已听了无数建议 —— 什么写作流程、办公布置、时间管理、甚至还有冥想放松。
但到了关键时刻,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翻晒旧书,统统显得比写论文更 「 有意义 」。是不是说中了你的现状?
你热爱科学,喜欢实验、痴迷技术。但一提到写论文,你头疼、抗拒,觉得那是打断 「 真正工作 」 的繁琐事务。
其实,人人都知道科学论文的标准结构。但等你亲手写自己的论文时,才发现踏出第一步有多难。你写下的每句话,都是前所未有的观点,是没人讲过的新鲜话题。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只有想清楚这两点,你才能动笔。
我要告诉你:在科研的世界里,写作是你最重要的事。你要做的,是提出思想、收集证据、发表成果,从而影响人类文明。你的工作,就是传播思想。写作,就是工作本身。除此之外,皆为陪衬。接受这个事实,让它在你心里扎根。
「 写作障碍 」 只是个传说
关于 「 如何写论文 」 的方法论比比皆是。各种 「 写不出来 」 的理由更是不胜枚举。
几乎每个人都自诩掌握 「 正确公式 」。我不打算反驳他们,也不会卖弄自己的方法。
任何人都可以润色稿件,但问题不是修改,而是 —— 你根本没写!
你常常问自己:「 我写得挺好,为什么写不出来?」
然后陷入自我怀疑:「 是不是我根本不适合干这个?」
我真希望有人在我年轻时拍醒我说:「 没有写作障碍这回事。」
动笔,其实是有技巧的,而且只需要几分钟。
从写标题开始
关于 「 写作顺序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我的经验是,每篇论文,都值得以独特方式处理。无论你是独立研究者,还是团队合作,这一步都一样重要:先写标题。
标题是全文的参照框架,是整篇论文的起点。
当然,标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写作是个迭代过程,每次修改,都会让你的思路更清晰、论点更有力。
为什么要从标题着手?
因为这要求你凝练地思考:
你研究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你的受众是谁?他们该了解哪些此前未曾知晓的事实?
此刻不需讨论证据,你只需用一句话或两句话,概括你的研究精髓。
对于当下的科学写作而言,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往往是避免在标题中过度强调技术细节。
顶刊的潮流是用最新技术反复验证早已成立的结论。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很多人认为只有靠最炫目的技术和最时髦的术语,才能进入高影响力期刊。然而,如果你的目标是撰写真正具有持久价值的论文,就应该避免把技术手段当作标题的卖点。
你可以尝试这样一个练习:随手翻开一本顶级期刊,找找哪些论文的标题没有提及具体的实验技术。然后再看看,那些技术堆砌的标题,若将技术信息剥离,是否依然有说服力?这个过程,会帮助你训练如何聚焦问题本身,而非手段。
当然,我无意贬低那些标题中必须包含技术术语的论文。关键是,你要学会不依赖技术细节,独立表述论文的价值和意义。标题最终呈现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引导你思考最值得说的那件事。
写标题的终极目标,是帮你锁定最重要的内容。它会引导你判断 —— 这句话有没有呼应标题?这个论据是否强化了核心观点?这个段落是否偏离了主题?
写作,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你是自己最挑剔、最严格的读者。要满足这位读者,你必须保持最严格的标准。
如何「吃掉一头鲸」
有人说,「 鲸鱼那么大,要从尾巴开始吃。」
我的答案是,「 一口一口吃。」
这就是大纲的作用。
虽然我起初抗拒过,但写作越久,越发现大纲是提高效率的利器。它像作战图纸,帮你把思路排兵布阵。
重要的是,大纲是写给自己的,不用循规蹈矩。
你可以把它当作任务清单,一段一段地拆解论文。
不要被论文的整体规模吓倒,把它拆分成具体小任务。
给自己设定清晰的截止时间,然后逐项完成。
只有设定了时间表,才能让 「 老板 」(也就是你自己)满意。
达成预期,就是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
没有所谓的 「 思考 」
第二个残酷真相是:
以为可以 「 想明白了再写 」—— 是一种拖延。
真正的思考,只有在写作中发生。
写作,就是思考。
你一定经历过这种事:
脑子里想得清清楚楚,一动笔,发现漏洞百出。
当语言变成文字,你的大脑才会真正 「 看见 」 它们。
任何看似聪明的想法,都要接受句子、段落、标题的检验。
文字才是思维的试金石。
手稿不仅是发表的基础,更是科研进步的基石。
它让你聚焦大局,反思实验设计,检验研究假设。
我们太在意顶刊发表,反而忘了科学的本质。
做顶级科学,才是根本。
顶级科学的起点,是深度写作。
写作无需华丽,清晰才是王道
有些人觉得:「 我的写作不够聪明,不够学术。」
这是写作障碍的陷阱。
别信!
写作,只靠练习。你的声音,本就值得被听见。
你的大脑,其实就是大语言模型(LLM)。你经历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阅读,都塑造了你独有的 「 生成模型 」。
这模型帮你判断什么是有效表达、什么是清晰论证。练习越多,你的模型越好。
我个人反对在研究团队中使用 LLM 代写。不是因为高傲,而是写作本身,就是思维训练。你不能依赖机器帮你思考。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真正进步。
对非母语科学家来说,写作有时更有优势。为了产生影响力而写作,就意味着尽可能保持简单。长词和形容词在科学写作中并无必要。
马克 · 吐温据说曾说:「 写作很容易,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删去错误的词语。」 一个经验法则是,每次改稿,让文章更短。
不要为了你所在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写作。要为学生写作 —— 还有你的父母,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想读你的文字。不要把他们抛在后面。
阅读困难,是因为写作稀烂
阅读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违背我们自身 LLM 规则的散文。当你阅读时,你不禁会学到新的写作技巧,而学习本身是一项极为费力的活动。
幸运的是,你不必只读科学论文,你应当将它们稳固地纳入你的工作日程中。
另一原因是,尤其是科技论文,绝大多数写得都很糟糕。
若有一篇论文写得拙劣,便不要浪费时间阅读。若有某个关键实验对你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就提取相关信息后迅速转移。
当你发现一篇好论文时,请尽情品味、学习、引用它。如果你被委以评审这类论文,请给作者推荐发表。与朋友分享好论文,在期刊俱乐部中讨论,联系作者提问。任何优秀的科学家都应因你的好奇而感到荣幸。
科学传播,也是写作
如果你想在科学界取得成功,你将被要求撰写基金申请、准备图表以及 —— 非常重要的 —— 进行公开演讲。后者包括期刊俱乐部、实验室会议、部门研讨会以及在国内外会议上的正式报告。
说话,其实也是写作。
每次表达,都是锤炼思维的机会。
参加科学演讲通常具有挑战性,原因与阅读大多数论文相似。演讲者往往未能充分回答我在本文开头提出的基本问题:
你想说什么?你想对谁说?
写作,是科学家最核心的能力。
没有写作,就没有深度思考;
没有写作,就没有思想交流。
写作,是你通往未来的唯一之路。
原文来源:Hazelett, D.J. An open letter to graduate students and other procrastinators: it’s time to write. Nat Biotechnol 43, 447–450 (2025).
翻译:ChatGPT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