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匠心独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应用VitaFlow Liberty®Flex为多例高龄复杂病变患者焕然一“心”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医学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喻荣辉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三例具有挑战性的特殊病例,涉及TAVR手术。手术分别由梁有峰、谢峻、陈刚教授团队完成。手术使用了VitaFlow Liberty Flex经导管主动脉瓣可回收可控弯输送系统,彰显了医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实力。文中还介绍了相关专家简介和手术细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三例特殊病例

在喻荣辉教授的带领下,医院成功完成了三例涉及TAVR手术的特殊病例,手术分别由梁有峰、谢峻、陈刚教授团队完成。手术使用了最新的VitaFlow Liberty Flex输送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观点2: 手术涉及复杂病例

这三例手术涵盖了横位心、锐角弓、胸腹主极度扭曲及TYPE0型二叶瓣等复杂情形,显示了医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综合实力。

关键观点3: 手术使用VitaFlow Liberty Flex输送系统

手术使用了VitaFlow Liberty Flex经导管主动脉瓣可回收可控弯输送系统,该系统在手术效率、安全性及易用性体验上有所提升,使得手术更加顺利。

关键观点4: 专家团队介绍

文中介绍了参与手术的喻荣辉、梁有峰、谢峻、陈刚等教授专家的简介和擅长领域。

关键观点5: 手术细节和术后总结

文中详细描述了手术的过程和细节,以及术后总结,展现了医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正文

近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负责人暨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业务副院长喻荣辉教授支持和带领下,应用VitaFlow Liberty® Flex经导管主动脉瓣可回收可控弯输送系统,成功完成三例列极具挑战性的特殊病例,涵盖横位心、锐角弓、胸腹主极度扭曲及TYPE0型二叶瓣等复杂情形的TAVR手术。彰显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综合实力,也为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做出了优秀示范,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获益,为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病例一:术者梁有峰教授团队——高龄+升主扩张+重度纯反流+横位心+锐角弓+胸腹主极度扭曲





基本信息(78岁,女性)
超声:左室肥大,结合临床,考虑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根窦部及升主动脉明显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中重度瓣口反流;肺动脉高压(轻中度);少量心包积液,EF 57%。
术前CT&策略分析
三叶式主动脉瓣,瓣叶无增厚,无钙化。瓣环周长76.1mm,均径24.2mm;LVOT周长73.7mm,均径23.5mm;LVOT : Annular=0.97;升主均径42.7mm;STJ均径42.3mm。TAV30瓣膜压缩比:瓣环压缩比1.23,LVOT压缩比1.36,升主压缩比1.00;建议植入TAV30瓣膜;左右冠风险低。
左侧入路最窄处内径6.7mm,右侧入路最窄处内径7.4mm;策略为右侧股动脉作为主入路,胸腹主有迂曲,上22F-65cm长鞘。不预扩,植入30瓣膜瓣环角度70°,横位心,主动脉弓角为77°,锐角弓
手术过程
术中选择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经右侧股动脉鞘管送猪尾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顺利建立工作路径;沿导丝送入30  VitaFlow  Liberty® Flex可调弯输送系统,术中调整可调弯功能辅助过锐角弓以及跨瓣,过程顺滑无阻力,同轴性良好,一次释放,位置完美,完全释放完无冠窦侧有明显压缩,瓣膜稳定,无瓣周漏。外周入路情况良好,手术顺利完成。

输送系统过弯


瓣膜定位


释放至2/3时造影观察位置


理想位置释放脱钩


术后造影

病例1总结
术后即刻,无瓣周漏,无冠窦几乎零位,有压缩,支架稳定,患者24小时后拔管,转入普通病房,恢复良好已出院。

对于胸腹主多处弯折,合并锐角弓病例,可长鞘配合可调弯输送系统完美过弓以及跨瓣,返流患者使用ncpi方法一次定位完美释放。


病例二:术者谢峻教授团队——Type0型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短升主+横位心






基本信息(65岁,女性)
主诉:“胸闷1月余”。高血压史10余年,平素服药控制良好。
超声提示:左室壁增厚,结合临床;主动脉狭窄(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伴轻度反流;升主动脉增宽;左室顺应性下降;肺动脉高压(轻度)。
术前CT&策略分析
Type0型纵裂二叶式主动脉瓣,瓣叶增厚,轻度钙化,钙化主要分布于右窦底和右冠瓣瓣叶。瓣上4mm/6mm/8mm预估可扩开空间周长分别为67.2mm/67.0mm/66.4mm。建议20mm球囊预扩,植入TAV24瓣膜。

左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窦宽相对24瓣膜可;右冠高度可,瓣叶长度长于下开口,窦宽相对24瓣膜可;左右冠风险低。

左侧入路最窄处内径7.4mm,右侧入路最窄处内径7.0mm;迂曲程度可,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上22F大鞘。瓣环角度78°,横位心,主动脉弓角度87°。备圈套器辅助。

手术过程
右侧置入22f大鞘,AL2导管配合直头导丝跨瓣20mm球囊预扩张,打开瓣口,24 型号VitaFlow Liberty® Flex同侧上圈套器备用

VitaFlow®Liberty Flex可调弯输送系统进行调弯过弓


释放前造影定位


释放至2/3时造影


瓣膜脱钩释放


球囊后扩


术后造影

病例2总结
术后压差10mmHg以内,无冠窦几乎零位,患者24小时后转入普通病房,患者恢复良好。

针对锐角弓,横位心大于 70 °,以及升主动脉短的结构,使用常规不可调弯输送系统往往手术难度和风险较高,使用可调弯系统能够更柔顺的过弓和过瓣,对于同轴性调整以及释放的稳定性都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可调弯系统对于术中导丝支撑力的需求更低,进一步减小了加硬导丝对于心室可能的损伤。 

病例三:术者陈刚教授团队——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伴重度瓣口反流+横位心






基本信息(72岁,女性)
超声:左室肥大,结合临床,考虑高血压性心脏病;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伴重度瓣口反流,EF 65%;左室顺应性下降;肺动脉高压(轻度)。
术前CT&策略分析
三叶式主动脉瓣,瓣叶无增厚,无钙化。瓣环周长64.8mm,均径20.6mm;LVOT周长68.9mm,均径21.5mm;LVOT : Annular=1.04;升主均径39.1mm;STJ均径31.4mm,27瓣膜收缩期瓣环压缩比1.31,LVOT压缩比1.34,零位压缩比1.40;24瓣膜收缩期瓣环压缩比1.16,LVOT压缩比1.11,零位压缩比1.21;建议植入TAV27瓣膜。

左冠高度可,瓣叶长于窦底至左冠开口下缘,窦宽相对27瓣膜可,左冠风险低;右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窦宽相对27瓣膜可,右冠风险低;左右冠风险低。

左侧入路最窄处内径7.8mm,左侧入路股动脉分叉高度可,左侧入路血管迂曲。右侧入路最窄处内径5.6mm,右侧入路股动脉分叉高度高,右侧入路血管迂曲。策略以左侧为主入路,上22F大鞘。不预扩,植入TAV27 瓣膜,瓣环角度78°,横位心。使用VitaFlow Liberty® Flex可调弯功能提高同轴性。

手术过程
术中选择左侧股动脉为主入路,经左侧股动脉鞘管送猪尾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顺利建立工作路径;沿导丝送入27  VitaFlow Liberty® Flex可调弯输送系统,反复调整后输送至理想工作位置,缓慢释放瓣膜后,撤除输送装置;造影复查无明显瓣周漏、外周入路情况良好,手术顺利完成。

主动脉根部造影


瓣膜输送至工作区间


释放前造影


释放至2/3时造影


瓣膜脱钩释放


释放后造影

病例3总结
术后即刻,无瓣周漏,无冠窦几乎零位,有压缩,支架稳定,患者24小时后拔管,转入普通病房,患者恢复良好。

对于横位心患者既往我们会采用输送系统鞘管配合圈套器进行过瓣,现遇到横位心患者,可以使用三代Flex输送系统可调弯功能,柔顺过弓和跨瓣,减少风险同时保证瓣膜的同轴性。

总结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依托单位,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喻荣辉业务副院长的有力引领下,心血管内科已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此次科室协同多学科团队凭借高超医技与默契配合,完美完成三例复杂病例(横位心、锐角主动脉弓、胸腹主极度扭曲,以及二叶瓣畸形),再次展现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创新基因。这三例手术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学科建设、团队协作与临床科研深度融合的典范,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跨学科协作模式,已成为科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标志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迈入国内领先行列。  

VitaFlow Liberty® Flex目前已成功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 VitaFlow Liberty® Flex是最新一代可回收可调弯输送系统,该系统保留前代设计优势的基础上,在手术效率、安全性及易用性体验上的进一步提升,术中瓣膜轻松过弓跨瓣,同轴一次释放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作为全球唯—“真”同轴控弯自膨胀式TAVR输送系统及全球唯一电动可回收TAVR输送系统。VitaFlow Liberty® Flex将为国内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带来更优质的医疗解决方案,惠及更多医患群体。


 


专家简介


喻荣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介入培训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助理、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安徽省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业务副院长、安徽省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心律失常介入手术经验最丰富的术者之一,累计手术量近三万例,最早实现无射线下的三维房间隔穿刺术和心包干性穿刺技术,使智能化低损化的心脏内外膜入路均成为可能。创建国际上第一个无射线导管室,牵头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拥有 300 余家活跃医院。获 25 项心内科介入技术专利,1成果获批国家器械创新绿色通道。完善无射线导管室技术体系,率先在三维房间隔穿刺和心包穿刺技术取得突破,是多模态精准消融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十数篇。承担、主持国家级科研基金多项。



谢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处处长,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杰出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篇SCI文章IF>10,总被引2445次。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超声和影像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委员、The Innovation杂志青年编委。



梁有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心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兼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及《实用心电学杂志》青年编委、审稿专家,《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专家。主持教育厅重大项目,卫健委重点项目和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与研究,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如急性心肌梗塞救治,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及肥厚型心肌病酒精化学消融术等。



陈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省CTO俱乐部常委,省全科医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委,省全科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常委,省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委,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合肥市特殊疾病鉴定专家。

擅长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的处理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封堵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的起搏治疗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曾承担并参与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验证课题。发表SCI文章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骆志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诊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起搏器的植入;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参加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数篇。现任安徽省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冠脉介入沙龙会员。

擅长

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诊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起搏器的植入;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