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商独资医院如何才能是“鲶鱼”

经济观察报  · 财经  · 1 月前
外商独资医院能否在中国市场立得住、走得远,要看这些医院是否有好的市场战略、恰当的定位和中国患者认可的服务,要看它们能否在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只有这样,它们才会成为那条期望中的“鲶鱼”。它们的存在,才可以为国内医疗同行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作者:张英 
封图:图虫创意






9月7日,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外商独资医院入华将会产生“鲶鱼效应”,有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刺激公立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在让人们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上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在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及看得好病这个指标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例如,2022年中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是43.7%,美国这一数据接近70%,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知名医疗机构甚至可达80%以上。尽管其中有预防筛查等因素的影响,但差距切实存在。


那么,外商独资医院入华会成为推动中国医疗改革的“鲶鱼”吗?答案是:不一定。“鲶鱼效应”是指,通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说到外资医疗,我们很容易想到克利夫兰、梅奥等知名医疗集团,它们被认为是医疗领域实力非凡的“巨头”。但现实地看,外商独资医院在中国要站上强者的位置并不容易。或者说,它们是否能够成为“鲶鱼”,要具备很多条件。


比如说,在市场准入阶段,外资办医是否还会遇到一些软硬屏障?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外资办医准入,关键要看好的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官员如何理解政策、落实政策。2014年中国第一次计划放开外商独资办医时,美国联盟医疗体系国际部总裁Gilbert H. Mudge曾对媒体表示,在中国开展项目最大的难点是在审批上,其在北京通州开展的合资医院项目被要求获得各方面批文,导致在立项10多年后还处于集资阶段。如今十年过去,中国正在致力于推动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信政策环境和官员水平都会有很大提升。


要看是否会产生“鲶鱼效应”,也可以观察目前在华的中外合资医院。中国允许外商入华合作办医已有多年,但截至目前仅有114家中外合资医院。而公立医院的数量是1.1万家。


再比如,优质的医疗服务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长期以来,由于公立医院拥有较多的病人资源,有利于开展临床试验等科学研究,对医生更有吸引力。外资医院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也要看能否在中国招聘到足够多的顶尖顶尖医生,与公立医院相比,它们能够给医生提供怎样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实行配额制,即使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外资医院是否能拿到相关设备的指标也是一个未知数。那么,是将外资医院纳入这套体系,还是给它们一定的自由度?如果说设备配置只是问题之一,哪些方面可以给其一定的自主空间,哪些需要高度看齐现行体制?


在医疗服务的支付问题上,由于定价体系不同,患者在非公医疗机构的就诊主要依靠商业保险和自费。换言之,商保体系越发达,越有利于外资医院等非公医疗的发展。但由于基本医保强大的覆盖面以及人群支付能力限制等因素,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发展缓慢。据媒体报道,上海首家三级中外合资医院——嘉会国际医院近几年收入中仅有30%来自商保,70%是自费。在这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鼓励更多创新?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外商独资医院成为中国医疗环境中的“鲶鱼”,就需要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做出更务实的决策,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这包括:在市场准入阶段,进行适当监管的同时,做到程序简化和透明;在运营阶段,保障医护人才和医疗设备的正常引进,以及进一步完善保险支付制度等。


换句话说,让外商独资医院进得来、立得住、走得远,才能够满足患者群体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在公立医院受到DRG、集采等政策制约的背景下,外商办医可与其他非公医疗机构一起满足患者使用创新药、创新医疗技术的需求。


当然,外商独资医院能否在中国市场立得住、走得远,也要看这些医院是否有好的市场战略、恰当的定位和中国患者认可的服务,要看它们能否在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只有这样,它们才会成为那条期望中的“鲶鱼”。它们的存在,才可以为国内医疗同行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动真格的!央企告别快钱时代
2块钱,东北超级老龄化村庄的一顿饭
断供房贷被冷处理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