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佳禾食品因新茶饮行业趋势变化决定放弃植脂末业务并转向咖啡业务。公司计划通过融资扩建咖啡产能,应对市场变化。尽管面临经营风险,但市场对公司的咖啡业务持乐观态度,认为其有望带来增长机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司决定放弃植脂末业务
由于新茶饮行业的竞争趋势变化,佳禾食品决定放弃植脂末业务,转向咖啡业务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关键观点2: 咖啡扩产计划
佳禾食品计划通过融资扩建咖啡产能,以应对市场变化。根据计划,公司将建设咖啡生产基地,形成年产多种咖啡产品的生产能力。
关键观点3: 市场反应
虽然市场对公司转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公司股价在定增申请审核通过后迎来了一波上涨。然而,在募集说明书披露后,公司股价出现下跌。
关键观点4: 咖啡业务现状
佳禾食品的咖啡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涵盖咖啡全产品链。然而,公司的咖啡业务主要针对B端客户,C端用户对公司的咖啡业务感知不深。
关键观点5: 植脂末市场的变化
随着新茶饮行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各品牌纷纷打出“健康牌”,“0植脂末”已是大势所趋,佳禾食品植脂末业务受到冲击。
正文
新茶饮突然集体抛弃植脂末,“植脂末之王”佳禾食品立马迎来业绩大滑坡。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决定重点布局咖啡业务,试图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昨日,公司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募资5.5亿元扩建咖啡产能,已箭在弦上。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筹划和推进,佳禾食品(605300.SH)的再融资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1月16日,收到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后,昨日,公司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在未来12个月内,再融资工作将择机进行。根据计划,公司将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7.25亿元,其中,5.5亿元用于咖啡扩产建设项目,1.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咖啡扩产建设项目下,佳禾食品拟建设咖啡生产基地,建设周期24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6000吨焙烤咖啡豆、3000吨研磨咖啡粉、8000吨冷热萃咖啡液、10000吨RTD即饮咖啡和610吨冻干及混合风味咖啡的生产能力。根据公司测算,该项目经营期内,年平均营业收入11.19亿元,平均毛利率14.25%,平均净利润约7700万元。当前,佳禾食品的控股股东为柳新荣,实际控制人为柳新荣和唐正青夫妇。二人分别直接持有上市公司32.26%和23.04%股权,同时通过第三大股东吉安汇鑫间接控制22.11%股权,另外,吉安汇鑫为第四大股东宁波和理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综上,柳新荣和唐正青夫妇合计控制上市公司的表决权达到82.61%,本次定增不会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佳禾食品的本次定增,在推进的过程中,就受到了市场的持续关注。2024年11月,定增申请获交易所审核通过,公司股票就迎来了一波大涨。11月26日,公司股价小幅低开,随即快速拉升,当天以涨停收盘。次日,股价小幅回调,随后的28日和29日,又收获了两个涨停板,公司股价一度站上17.61元的年内最高点。昨日的募集说明书披露后,市场倒变得异常平静,公司股价全天走绿,收于13.73元/股,跌3.85%。在中国,咖啡是舶来品。1989年,雀巢进入中国,用速溶咖啡一统中国咖啡市场数十年。在当时,能在柜子里摆放着一瓶雀巢咖啡的中国家庭,一定非富即贵。中国连锁咖啡的拓荒者是上岛咖啡。1996年,上岛咖啡落地海南,开启中国内地连锁咖啡馆时代。咖啡+西式简餐,大店+豪装,吸引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内地中产,疯狂加盟。十年间,上岛咖啡的门店数量就达到3000家,内地许多60后、70后、80后的第一次咖啡馆记忆,都是上岛咖啡。但上岛真正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牛排等西餐。直到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开出首店,内地咖啡连锁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它,是当下中国所有本土连锁咖啡的“老师”。以较高的定价、高端的定位,快速布局高线城市市场,成为中国都市白领、商务人士重要的社交空间。环顾四周,没有对手的舒坦日子,星巴克中国安稳过了十多年。直到2017年,瑞幸在厦门横空出世,以星巴克“平替”的姿态,通过价格优势,在全国快速开店,将星巴克动辄30元以上的咖啡,直接拉低至15-20元区间。瑞幸,就如当年日本的“圣保罗咖啡馆”,弥补的中国性价比咖啡的空白,让咖啡在中国从精英逐渐变大众,培养了大批咖啡用户。陆正耀,作为瑞幸的创始人,在2020年含恨出局。其后,他连续创业,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咖啡赛道。2022年10月,福建福州,陆正耀携库迪再度归来,来势更凶。平价,推动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国现磨咖啡门店数量已近20万家。据行业数据,2022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数量为9杯,2023年,快速提升至16.74杯,但与世界主要咖啡消费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内咖啡消费理念的日渐成熟,用户对咖啡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现磨、即饮、预包装、胶囊咖啡等,都能找到各自的市场。从2017年起,佳禾食品就开始大力布局咖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咖啡已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旗下产品,涵盖咖啡全产品链,包含速溶咖啡、咖啡固体饮料、冷萃咖啡液、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浓缩咖啡液、冻干咖啡等。只不过,公司的咖啡业务主要针对的是咖啡连锁、工业类等B端客户,C端用户对佳禾食品的咖啡业务感知不深。过去,佳禾食品建成了以传统速溶咖啡为主要产品的生产线,现在已无法满足精品咖啡的生产需求,结构性的产能不足明显。上世纪50年代,美国卡纳森公司,利用植物油等原材料,开发出了一种固体粉末。它易溶于水,且有超乎乳制品的风味和口感,迅速以“咖啡伴侣”的身份走红。在雀巢等品牌的带动下,“咖啡伴侣”进入中国市场,和速溶咖啡一起,培养起了中国初代咖啡用户。佳禾食品是国内最早的植脂末行业参与者之一,2021年4月,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植脂末第一股”。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植脂末的市场规模为86.74亿元,佳禾食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2.27%,处于绝对龙头地位。早期,佳禾食品植脂末产品主要供应工业类用户,香飘飘、统一、娃哈哈等都是其主要客户。在这一发展阶段,公司业务较为稳定,但增长空间不大。直到最近几年,新茶饮站上风口,各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疯狂扩张,佳禾食品业迎来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期。佳禾食品曾在招股书中披露,“CoCo 都可”、“沪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都是公司重要客户。当时,其内销的前五大客户,几乎都来自新茶饮行业。新茶饮行业的需求,推动公司植脂末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从2019年的14.43万吨增至2023年的16.87万吨。然而,随着国内新茶饮行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产品力的竞争成为核心,各品牌纷纷打出“健康牌”,“0植脂末”已是大势所趋。2024年,佳禾食品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前三季度,公司粉末油脂业务收入大降42.17%,其中,下降最严重的,就是以新茶饮为主的连锁渠道。受此影响,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5亿元-1.20亿元,同比下降53.64%到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