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述:湖人队在经历一次领先较多的局面后最终输给了公牛队。总结了比赛中的三个关键点。
湖人队从领先13分到最后输球的过程,包括詹姆斯和湖人队面对的关键事件和失误,以及最终输球的原因。
讨论了詹姆斯在比赛中的责任,特别是体能问题对比赛的影响,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失误。
指出了湖人队内线的严重缺陷和阵容偏门导致的高容错率,以及篮球比赛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詹姆斯和他的湖人队从天堂到地狱,只隔了一天。
昨天压哨绝杀,今天被压哨绝杀。
湖人最后半节球还领先13分,最后1分半钟还领先7分,最后10秒还领先5分,怎么突然输给公牛了呢?
本来昨天写了湖人,今天不应该再写了,但因为过于戏剧性,这样的比赛太少见了,不能为了不写而不写。
我总结了一下,差不多是这样三点原因:
第一,客场背靠背第二场,难度本来就很大;
第二,进入最后半节球领先多,自我松懈;
第三,詹姆斯体能透支,关键是节点犯下关键错误。
按照小系列赛的特点,湖人前不久刚刚主场输给公牛,应该有足够的应对和变化,赢球的机会大过输球,事实上他们也是在第一节慢热的情况下,迅速夺回了主动权。第一节湖人22-32,最多落后13分,第二节里夫斯个人爆发,独得12分,率领湖人37-26,领先1分进入下半场。在第三节,卢卡找回自己,单节12分,湖人的防守计划奏效,只让公牛得17分,领先优势扩大到16分。按这个节奏,湖人赢球没有问题。
在进入最后半节之前,各方面都显示湖人对这场比赛做了充分的应对。比如,将公牛队的内线得分限制在46分,而湖人得了60分;上一次交锋,公牛第三节把三分完全投开,而今天在最后半节球突然爆发之前,湖人将他们的三分限制在36中12,相当于投3个进1个。
公牛最后大逆转,来自最后半节球三分8中7,复刻了上一次交手的第三节。下面是最后两个关键三分的视频——
在这个过程中,詹姆斯关键节点出现致命发球失误,还有防三分漏人,似乎他是输球的主要责任人。那么他的责任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体能肯定是一个问题。背靠背第二场,詹姆斯还打了将近39分钟,不能说雷迪克用人不当,或者詹姆斯对自己的年龄过于自信,而是他们太想赢这场球了。以前詹姆斯和浓眉也有一些场次是这样打的,一旦计划内必须拿下,那么第四节甚至整个下半场两人会打满。
这次他们面对的公牛在东部,不是非得复仇拿下,而是湖人必须要赢一场球,因为最近输得太多了。
但湖人本身内线有严重缺陷,这一点我在昨天的文章《詹姆斯压哨绝杀,一喜一忧》里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阵容如此偏门,容错率就比较低,哪怕领先13分也不保险。
湖人连续出错,多少跟詹姆斯有关呢?我特地把一些关键球做了动图,咱们一个一个来看,而不是把责任全都推到詹姆斯或者其他人身上。
优势的崩塌从这里开始,当时湖人领先13分,时间进入第四节后半段,帕·威投进了最后7个三分中的第一个。这个球的责任不在某个人,而是湖人沿用此前有效的办法,收缩三秒区放掉三分,之前帕·威2中0,所以仍然被放空。这个球给湖人敲了警钟,但他们没有感觉。
第二个三分来自专职投手赫尔特,在此之前8中3,不应该被放空。但这个球是在攻守转换的退防中,海耶斯退防没有到位,而里夫斯被最近状态火热的怀特一步过掉。率先到位的詹姆斯只能收缩补防怀特,于是漏掉了当时对位的赫尔特。这个球说明,湖人队的体能问题开始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此时詹姆斯的体能问题应该比其他人更严重,但这次点名弗切维奇,突破上篮得分,说明他还在咬牙坚持。可是同样点名弗切维奇,这次上篮被盖掉了。第二次突破跟第一次相隔半分钟,爆发力和速度不如第一次,除了有协防的原因,还是打的时间太长了。但下面的问题就来了,詹姆斯没有及时退防,而是跟裁判抱怨弗切维奇打手,裁判没有理会。詹姆斯注意力不集中,心思在抱怨吹罚上,导致公牛这次反击5打4,弗切维奇命中了此战唯一的三分,而詹姆斯并不在防守区域内。此时崩盘的苗头再次出现,但湖人仍然掌握两个以上回合的主动权,直到进入最后一分钟,赫尔特再次命中三分,这极大地增加了湖人队的紧张感,也是后面发球失误的来源。这个球詹姆斯该不该去协防吉迪,值得讨论,他可能认为里夫斯是防守弱环,而吉迪当时手感正佳。不过,赫尔特是有产量的投手,无论如何不能放空,詹姆斯似乎不想放,却已经鞭长莫及。怀特的突破是湖人布置的重点,也是收缩防守的最大原因。这个球显示,芬尼-史密斯和范德比尔特的任务都是外线,詹姆斯相当于镇守篮下的中锋。这个球怀特把芬尼-史密斯一步过,传给人高马大的吉迪,詹姆斯勉力跳起,还真让吉迪投了一个“三不沾”。此时,詹姆斯油箱里应该只剩下几滴油了。虚惊一场后,里夫斯写下本场最后两大神作之一:高打板上篮,优势重新变为3分。眼看时间往最后10秒走,帕·威投进了价值连城的一记三分,悬念陡增。从表面看,这是詹姆斯漏掉了当时和他对位的帕·威。但再仔细看,你会发现起因是范德比尔特和芬尼·史密斯同时去追防赫尔特,彪哥为此放弃了为赫尔特做无球掩护的弗切维奇,詹姆斯的注意力就放到弗切维奇身上,因为里夫斯刚刚被挡开,注意力还在怀特身上。篮球比赛大量的掩护会造成防守混乱,到底要不要换防,这需要事先布置和现场沟通,同时还需要经验的体力做保证,一旦体能下降,注意力就会下降。接下来这个致命的端线外发球,那真是詹姆斯决不应该犯的错误,无论体能枯竭到什么程度。里夫斯没跑到位,詹姆斯球发早了,也低估了吉迪的臂展,在詹姆斯看来,只需要里夫斯在边线侧接到球,对手犯规,两罚结束比赛。另外,只剩不到10秒钟,湖人领先2分,雷迪克不想暂停,因为公牛已经没有暂停了,但他没有把体能问题考虑在内。这么说有点事后诸葛亮,如果没有失误,当时不暂停可能是个明智的决定,暂停等于给对手的礼物。但里夫斯仍然在上演神作,差点将公牛准绝杀。这种球之所以叫准绝杀,也许不是因为没有压哨,而是后面还可能有绝杀。在英语中,这个叫winning shot,压哨是buzzer-beater。里夫斯进球后,只剩3.3秒,公牛没有暂停,后场发球,我们来看当时的对位:詹姆斯对中锋弗切维奇,文森特对怀特,芬尼对赫尔特,里夫斯对帕·威,吉迪发球,跟他对位的卢卡把他放掉,提前退防。但卢卡的决定是灾难性的,因为3秒钟没有时间让公牛离三分线太近出手,卢卡位于不需要防守的区域,却放空了吉迪。詹姆斯和里夫斯发现这个大漏洞,立刻放掉自己的人扑过去,只能听天由命。而这一次,好命还是属于公牛。任何一次输球,责任并非全在某一个人,因为篮球是团队运动。但湖人从天堂到地狱,从压哨绝杀到被压哨绝杀,说明了一个严峻的事实——
詹姆斯真的已经40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