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代心理咨询师:解开中国心理行业发展的困境

壹心理  · 心理学  · 8 小时前

正文


2008年,汶川地震,让“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师”第一次推到中国大众面前。哇!原来还有“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职业。也就是这一年,很多心理人开始喊出:心理学的春天要来了!

但是,心理学的春天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春天来了!

在2008年之前,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不到10万人;但是,从2008年开始,直至2017年国家喊停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个数字突然暴涨了10多倍,国内突然有130万名持证的“心理咨询师”。

与此同时,大众对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热情,也并没有随着这个证书的取消而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特别是“新冠”,再次让大众,尤其是以女性为主,对心理学、心灵疗愈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候,又有很多心理人在喊:心理学的春天要来了!

转眼到了2025年,心理学的春天依然没有来,但是那些曾经喊着心理学春天要来的人,早已经拿起了保温杯、泡上了枸杞。

中国心理行业就是这样的魔性,这么多年可以总结为:

朝气蓬勃的咨询培训市场,死气沉沉的心理咨询市场!



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客观去看下中国心理行业的发展。心理人期待的“春天”虽然没有如期而至,但是从2008年开始,心理行业都在稳步向前发展,即使在“新冠”之后最难的几年。

所以,真正的事实是:心理行业不是没有发展,而是没有如很多人预期般的爆发式发展。

那么为什么没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呢?它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1、人类内在的探索必须建立在物质的恰当满足之上。

中国大众相对普遍的心理咨询的需求,必须是在大众在物质财富追逐得到一定的满足之上。这个原因就特别“马斯洛”: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存需要照护好之后,才会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开始关照自己的内心。

中国心理咨询到达什么时候会爆发,我们可以参照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心理咨询行业的爆发主要发生在二战后的1950年代和1960年代。这一时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心理咨询行业迅速发展。

参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有4个关键背景:

①二战后心理健康需求增加:战争导致大量士兵出现心理创伤,推动了心理治疗的需求。
②心理学理论发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心理咨询提供了基础。
③政府支持:1946年《国家心理健康法案》通过,推动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
④经济发展状况: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背景。1950年代,美国人均GDP约为1.5万至2万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调整),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中国心理学的爆发,大概率不会出现在中国人均GDP1万美金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人均GDP1-2万美金的时候;而当人均GDP到2万美金的时候,中国大众的生活也到达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那时,心理行业的爆发将是一个必然。

2019年,中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以及其他经济分析机构的预测,中国人均GDP有望在2035年前后达到2万美元的水平。

理学的爆发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心理学的问题,而是经济学的问题这是行业没有爆发的客观原因。

2、这一代心理人没有建立起大众对心理学的信心。

虽然中国人均GDP没有到2万美金,但是我们查阅了一些经济数据,又发现:截至2023年12月,中国有多个城市的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无锡、苏州、南京、杭州、武汉等等。

可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在这些城市也没有爆发呢?

心理咨询行业发展,需要一个客观的原因,也需要一个主观的原因。

从我入行心理学23年的观察,国内并不缺乏心理需求,也不缺乏心理咨询师,但真的真的非常缺乏“好”的心理咨询师。而且更要命的是,对于什么是好咨询师的定义,不掌握在大众手里,而是掌握在心理咨询师自己手里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心理专业机构自己说我又培养了多少多少咨询师,但是市场完全不为这些咨询师买单。国内心理市场就是这样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大众需求爆发,找不到好的咨询师;一边是心理咨询师激增,找不到来访者。

在目前这个阶段,大多数心理人认为,好的心理咨询师,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为此我们翻看了过去14年壹心理咨询平台上来访者给咨询师的留言,很少用户会说:老师很专业;绝大多数的留言是:老师很细心!老师很温暖!老师很有耐心……

心理人认为好的咨询师和大众认为好的咨询师是存在认知鸿沟的。

对于大众而言,专业是本分,是必要条件。只有专业是远远不够的。大众不需要懂很多心理学知识、掌握很多心理技术的心理咨询师,大众需要把这些心理学活出来的人。这类人在人群中,会自带光芒(也是我们常说的疗愈性人格),生活里就是大家想靠近、或者想成为的人。

但是,能把心理学活出来的咨询师在市场上凤毛麟角。很多心理咨询师自己的人生还存在很多的卡点,而且他们的卡点不见得就比来访者处理得更丝滑。

市场不缺懂很多心理学知识的咨询师,市场缺把心理学真正活出来的心理咨询师。这是为什么市场没有起来的主观原因。



尼采曾经说过:“在自己身上,解决这个时代。”

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那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人均GDP的增长,但是我们可以让行业有更多活出来的心理咨询师。

徐凯文老师说:“大众对心理咨询信心的建立,有点像早期国货走过的路。早期国货同样也让中国大众失望。但是没关系,国货当自强。这几年新消费、新国货的崛起,让大众重新建立了对国货的信心。”

心理人也需要走一次“国货”之路。也就是,我们想要心理学春天到来,能做的事情是培养更多“第三代心理咨询师”,重新建立大众对心理咨询、心理服务的信心。

那么什么是第三代的心理咨询师?第三代心理咨询师这个概念,是我在2019年《中国生生不息心理学会》上首次提出的。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南京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标志着中国心理学专业的正式建立。自此开始,中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先辈,他们把国外心理学的研究、流派、技术引入中国,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心理学这个学科,有了心理咨询这个技术。这是第一代心理人,他们是中国心理行业的奠基人,有了他们,中国才有心理学。

2008年,汶川地震,有大量的心理学爱好者开始关注心理学、心理咨询。他们对心理学的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也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拿到了证书。但是,短期突击型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出真正实战型的心理咨询师。虽然有130万人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最后真正到能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不到5万人。这是第二代心理人,他们对心理学充满热忱,是心理学发展的长夜里,最重要的推动力。

2017年,心理咨询师证书取消。随着“她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世界500强、互联网大厂的女性开始学习心理学,与此同时,越来越多1、2代的心理人在实践的磨砺中开始闪耀光芒。心理咨询师慢慢出现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专业技术可靠、扎实,更宝贵的是,他们内心是辽阔的,身上散发着人格魅力。我把这样一群心理人,称之为第三代心理咨询师或者是第三代心理人。他们是中国心理行业的未来,心理学行业发展的“报春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代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困境,才能真正摆脱。

如果这两个根本的问题不得到解决,每年中国心理行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政府又颁发了一个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市场上又多了一个什么样的高科技创业公司,都不会让这个行业有爆发式的增长,有也只是揠苗助长。

这也决定了中国心理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利他、长期主义的特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有情怀的人选择了心理行业,而是心理行业选择了有情怀的人。

至于如何成为第三代心理咨询师,我以后还会撰文跟大家一起分享。最后,把泰戈尔的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尽管走下去,
不必逗留着,
采鲜花来保存,
因为在这一路上,
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作者:壹心理创始人兼CEO 黄伟强
图源:unsplash、Pexels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