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围绕小米汽车车主在行驶中睡着的事件展开,讨论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使用问题。文章中提到了小米汽车因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功能引发关注,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并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同时,整个行业都在面临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新问题,部分驾驶员将其视为自动驾驶并过度依赖,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专家指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尚不成熟,驾驶员仍需尽到监控和注意义务,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强调智能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驾驶员需保持警惕。
小米汽车搭载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包括多种感知硬件和智驾芯片,可实现多种功能,但需注意安全问题。
随着新能源车辆普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部分驾驶员过度依赖并视为自动驾驶,埋下安全隐患。
专家指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尚不成熟,驾驶员仍需尽到监控和注意义务,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小米SU7智驾爆燃尚未尘埃落定,4 月 2 日,一段“小米汽车车主行驶中睡着,双手脱离方向盘”的视频在网络再次引发热议。

从曝光的画面来看,一辆小米汽车在正常行驶,而车主坐在驾驶座上,头低垂,疑似已经睡着,双手完全脱离了方向盘。旁边车辆的司机发现这一情况后,被惊到连喊三遍“减速”,并赶紧避让。
针对这一情况,有网友表示,“太危险了,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也有网友指出,“这是对智驾功能的过度依赖,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功能引发关注。此前,也有小米 SU7 车主在高速上开启辅助驾驶后,双手离开方向盘玩游戏。当时,这一行为同样遭到众多网友的声讨。
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宣传上,小米曾不遗余力。小米汽车所搭载的 Xiaomi Pilo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为小米全栈自研。其标准版智驾系统的感知硬件由 11 个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以及 1 个毫米波雷达组成。智驾芯片采用 1 颗 Orin N 芯片,算力为 84Tops,可实现包括加减速变道、自动超车、自动控速等功能在内的高速领航功能,还能实现泊车路线自学习、倒车避让、障碍物绕行等在内的代客泊车功能。


但是,技术的进步并不意味着驾驶员可以放松警惕。雷军曾在 2024 年 11 月 1 日的直播中郑重提醒:“今天的智驾是辅助驾驶,无论如何,也不管在使用我们的,还是使用哪一家的,都要注意安全驾驶,都不要脱手,这是法律要求,安全驾驶跟你使用智驾是并行不悖的,尤其去赛道的话,也要注意安全驾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


不仅是小米,整个行业都在面临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新问题。此前,一位问界车主在高速上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疑似睡觉的事件也曾引发广泛讨论,车辆厂家明确表示,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不建议司机如此。理想也曾发文反对车主错误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的行为,强调理想 ONE 所提供的是辅助驾驶功能而非自动驾驶,要求车主正确使用,安全驾驶。
随着新能源车辆普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开始在车辆行驶中使用该模式,但部分驾驶员将其视为自动驾驶并过度依赖,忽视了作为驾驶员的基本职责,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向齐认为,具备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即自动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并不意味着这项功能可以随意使用,我国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输管理遵循的是安全第一、有序推进的原则。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索维华指出,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尚不成熟的阶段,即使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仍要求驾驶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做好接管汽车的准备,绝不是可以离开驾驶位置甚至睡觉。在她看来,车辆运行中,驾驶人员仍需对汽车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尽到监控和注意义务,否则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因为睡觉或其他未尽责任的原因给乘客造成伤害或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次小米汽车车主在行驶中睡着的事件,再次为广大驾驶员敲响了警钟:智能辅助驾驶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驾驶员的自动驾驶。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才是保障自己与他人生命安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