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学园
崔玉涛唯一认证官方公众账号。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全维度的信息传达,帮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健康、完善的育儿知识。
51好读  ›  专栏  ›  育学园

一家三口确诊同种癌!医生提醒:可能和这个生活习惯有关

育学园  · 公众号  · 育儿  · 2025-03-30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为什么感觉身边「 甲状腺癌 越来越多
甲状腺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这不禁让小编想起之前刷到的新闻,—— #一 家三口同患上甲状腺癌 #



江苏 42 岁的杨女士,因为 经常咳嗽、喉咙有异物感 去医院检查, 确诊甲状腺癌 ,已经侵犯了气管和喉返神经

医生建议杨女士的母亲和弟弟也做了检查,穿刺结果显示 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杨女士的 甲状腺恶性肿瘤已侵犯了气管和喉返神经。
图源: 荔枝新闻

术后一家三口顺利出院,需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杨女士表示,幸好听了医生的话做了检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你有没有感觉,这几年身边患甲状腺癌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女性。

为什么这么多人患甲状腺癌?
早期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
甲状腺结节,会发展成癌症吗?

今天咱就来聊一聊。 真心建议看到最后,转发给身边人,提醒他们保护好甲状腺,远离癌症。

01
为什么甲状腺癌
越来越多

甲状腺,个头不大,压力却不小,近年来发病率可谓“一骑绝尘

图源:生命时报

国家癌症中心 2022 年发表文章显示,甲状腺癌 发病率逐年上涨 ,已成为我国发病率第 7 位的常见癌症。

女性群体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与 2012 年全国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相比,最新数据显示, 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已经由第 7 位上升至第 3 位

图源:生命时报

为什么 甲状腺癌如此高发?

超声的早期发现 是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也是重要诱因。

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主任 李超 表示,过去颈部不作为彩超常规体检的筛查项目,现在普及了,且彩超的精准度和敏感性远优于过去,筛出的病例就多了。

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刘方舟 也表示,甲状腺癌具有家族遗传性。 除了家族性的基因缺陷以外,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比较相似,比如 饮食不健康、运动量不足、长期吸入二手烟等 ,所以更易一起患上甲状腺癌。

刘主任说,杨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此前,浙江一家 4 人在 6 年内先后被查出甲状腺癌,同样印证了甲状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浙江的张女士还不到 40 岁, 家里先后 4 个人 被确诊甲状腺癌 (张女士、张女士的二姐、大姐、大姐的儿子) ,其中最小的才 16 岁!


图源:@钱江晚报

江苏 33 岁的赵女士,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弟弟陪同一起就医,没想到, 姐弟两人都被确诊为甲状腺癌

图源:@荔枝新闻

河南一对母女, 原本女儿是陪妈妈看病,医生建议女儿也做检查,结果俩人都被确诊甲状腺癌。

图源:@ 大参考

02
甲状腺癌 高发人群

相对来说,甲状腺癌更常见于以下 6 类人群:

家族中有甲状腺癌患者

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或多人患过甲状腺癌,那么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就会高一些。

女性, 发病率约为男性的 3 ~ 4 倍

研究发现,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相关联系,这也是为什么女性患甲状腺癌的概率要高于男性。

③ 经常接触电离辐射的人

像核辐射、医疗X光、CT等造成的辐射都属于电离辐射。如果小时候 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接触史 ,可能会造成患病概率增加。

④ 肥胖、超重的人

肥胖会增加很多癌症的发生风险,包括甲状腺癌。

⑤ 长期情绪焦虑、抑郁的人

如果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或抑郁的状态,或者经常熬夜、吸烟、饮食不健康,都会使甲状腺癌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⑥ 碘摄入过量或者不足

这与家庭饮食有关,此类人群脑垂体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肿,进而易导致疾病发生。

03
脖子出现这2种异常
建议就医排查

因为有“懒癌”之称,这就意味着甲状腺癌早期,往往不会有明显的表现。

不过,随着病程进展,颈部区域可能显现出特征性的改变,其中颈部外观的变化,是最直观的预警信号。


一般来说,如果在甲状腺区域能摸到小肿块,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结节有良性、恶性之分,可通过以下两维度进行初步鉴别:


维度一:结节质地评估
- 良性结节质地近似唇部软组织,一般问题不大
- 要是触感类似鼻尖或前额骨的硬度,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维度二:动态特征分析
- 做吞咽动作时,结节与甲状软骨一起移动,提示良性倾向
- 吞咽时,活动度降低或位置固定,则提示恶性可能性升高


另外,下面这 5 种信号,都可能是甲状腺癌的预警 ,除了上面说的高危人群,普通人也可以多加注意,及时就医排除风险:


声音嘶哑 脖子和喉部疼痛, 且一段时间不见改善

颈部侧面 淋巴结肿大 可能伴有面容潮红、心动过速等

固体食物吞咽 困难 ,如面包、肉类等

慢性腹泻 ,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排便次数增多

呼吸困难、 咳血 ,甲状腺紧挨着气管,如果甲状腺癌侵入了这个部位,就会造成呼吸困难、咳血等

当甲状腺癌转移时,还可能出现一系列其他系统的症状,如头痛、视力下降、咳嗽、胸痛、腹痛、黄疸、骨痛等。


04
甲状腺结节
会变成癌症吗

甲状腺结节发病人群十分普遍,但大部分不需治疗干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高庆坤 表示,在无症状人群中,约 19% ~ 67% 有甲状腺结节,而 恶性结节所占比例不足 10%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嵇庆海 提醒大家: 如果在颈部摸到肿块,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来自甲状腺。如果是甲状腺结节,还要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 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到医院检查什么项目呢?

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 ,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灵敏度高,小到 2 毫米的结节也能看清,还能协助鉴别良恶性。

CT 扫描 对诊断的意义不大,但可以用来评估生长迅速的甲状腺癌侵袭其他器官的情况。

05

甲状腺癌

能预防吗


甲状腺疾病的根源,并非只有甲状腺本身,预防的核心在于保护好自身整体的免疫系统,所以: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等。


第二,努力调节心情,积极生活。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大的精神压力,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甲状腺,但可能会通过扰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造成免疫功能失调。 生活中难免不如意,咱们尽量调适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除了这些,还要几点要提醒大家:


>> 正确摄入碘


除特殊人群遵医嘱限制碘摄入之外,正常人群最好 食用加碘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

>> 经常对镜自查

对着镜子,头部稍微后仰,露出颈部:


一看,颈部两侧是否对称、肿大;

二咽,吞咽口水,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

三摸,是否有软的鼓包、肿块,硬的结节。


如果发现问题,赶紧去医院排查。


>> 定期检查甲功

预防大过治疗。35 岁以后,尤其是女性 ,最好每 5 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

>> 尽量少接触电离辐射

生活中要尽量避开重金属、电离辐射、农药等“环境毒素”;避免雌激素滥用,警惕含雌激素类保健品。

因诊疗过程需要而进行的 CT、X 光检查,如果频率不高,一年一两次,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如果频率很高,可以根据医生指导,对甲状腺部位做好防护。 (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微波炉等不属于电离辐射,正常使用不用担心)


最后


说到甲状腺癌,育学园很多朋友,都留言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们有的很年轻, “ 34 岁确诊,全切”


娃还很小, “孩子快 3 岁的时候查出来的,已经侵犯神经了”


有的不止经历了一次, “17年做了手术,前年复发又转移”,



她们用自己的经历对大家说:


不用怕, “多去两家医院看一下”,


“一切往前看!”


“今天也要开心呦~”



认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过好每一个当下。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点亮 【赞】 + 【在看】 【分享】 给你爱的人吧



参考资料:

[1] 《2022年版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2]《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医学会

[3]《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4] 警惕!一家三口同时确诊癌症,医生:发病率逐年上涨 北京青年报 2024-02-27

[5] 一家三口患上甲状腺癌,出现6个信号别大意了  生命时报 2024-02-29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更新于2025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授权转载: 原创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留言。

>>> 直播预告 <<<
4月2日下午14:00
内驱力 专场

孩子不论做什么都没动力
情绪也时常不稳定
身为家长,你是不是毫无头绪?
其实,这跟内驱力不足有关

现在就点击按钮 「预约」直播吧 👇

一定要预约直播, 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加入育学园官方群
健康科普、24小时答疑...智慧妈妈都在这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