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日常饮品到文明纽带:特仑苏如何用纪录片讲活牛奶的故事?

刀法研究所  · 购物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特仑苏通过拍摄纪录片《牛奶是部文明史》来重塑消费者对牛奶的认知,唤起他们对牛奶的重视。纪录片耗时一年多,邀请了知名导演陈晓卿操盘,推出了讲述牛奶文明史的纪录片。特仑苏通过挖掘牛奶与人类文明共生的历史,从文化层面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文章还提到了特仑苏的长期主义品牌格局,包括在传播内容、品牌格局变化、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承诺和努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特仑苏拍摄纪录片《牛奶是部文明史》

为了重塑消费者对牛奶的认知,特仑苏拍摄了这部纪录片,耗时一年多,记录了牛奶背后的文明发展历程。这部纪录片不仅从文化层面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也体现了特仑苏品牌格局的变化。

关键观点2: 特仑苏通过文化入手,以镜头语言重构乳业叙事逻辑

特仑苏跳出产品逻辑,以文化为切入角度,通过镜头展现了牛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这不仅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也为行业带来了内容新风向。

关键观点3: 特仑苏的长期主义品牌格局

特仑苏在传播内容、品牌格局变化、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展现了长期主义的底色。品牌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创新,也关注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


正文

作者 | 沈燕君


没有明星出镜带货,特仑苏的这部纪录片在朋友圈刷屏了。


出人意料的是,特仑苏没有拍摄品牌发展史,而是拍了一部牛奶的文明史。为了拍好这部《牛奶是部文明史》,品牌请了知名纪录片《风味人间》的陈晓卿导演掌舵,耗时一年多,横跨十多个国家,记录了牛奶背后的文明发展历程。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反商业”的决定。毕竟,在短视频统治注意力的时代,推送算法恨不得用 3 秒抓住眼球、30 秒完成转化。但特仑苏偏偏选了最“慢”的路:带着我们感受牛奶文明史,从游牧民族的奶豆腐说到广东街头的双皮奶,从北欧峡湾的酸奶谈到沙漠深处的绿洲牧场。


耗时一年多,邀请知名导演操盘,推出这部讲述牛奶文明史的纪录片,特仑苏是怎么想的?又为什么在快餐视频盛行的年代,选择用慢内容来传达品牌理念?



以牛奶文明打开市场格局,特仑苏的“破局逻辑”



为什么不讲特仑苏的品牌发展史,反而聚焦牛奶背后的“上下五千年”?


这一问题的答案,既是特仑苏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心,也点出了当下乳品行业的难题。事实上,当下消费者的饮品选择颇多,牛奶出现在餐桌之外的可能性急剧缩减。对乳品行业而言,重新唤起消费者对牛奶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喝牛奶不只是满足营养需求,还能在文化上找到情感共鸣。


基于上述背景,特仑苏找到了品类破局的解法。从更高维度的文化和情感层面,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纪录片便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挖掘牛奶与人类文明共生的历史,重构消费者对品类的认知。



具体来看,特仑苏在这部《牛奶是部文明史》纪录片里,通过讲述以下三点来与消费者情感共振,重新唤起他们的牛奶需求。


首先,品牌带领观众们回溯了牛奶的前世今生,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几千年来牛奶如何滋养人类文明。


在纪录片里,我们能看到传统部落马赛人依赖牲畜的血与乳才得以生存;游牧民族将牛奶加工后成奶制品;中国奶食文化借丝绸之路影响全球;北欧人因长期食用乳制品,成年后仍保留消化乳糖的能力……这些有关牛奶的历史都在证明一件事情:更接近完美食物的牛奶,不仅是食物,也滋养了人类文明。



而在观众看来,当他们意识到手中的一杯牛奶承载着人类智慧时,饮用行为便超越了功能需求,成为一种文化认同。


在牛奶与人类文明交织千年的历史中,人类如何在极端地理环境下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仑苏将镜头对准印尼火山牧场、沙漠绿洲、赤道奶源等极端环境,讲述了在极端地理环境下,人类如何利用智慧养牛产奶,也为那里的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奶食。这些案例传递了一个核心信息:牛奶滋养了人类,与自然长期共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也是特仑苏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


十余年来,特仑苏深入乌兰布和沙漠,以奶治沙,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让 ESG 从营销概念落地为可追溯的实践,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最后一点,纪录片从“牛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的角度,打破了“牛奶只是日常饮品”的刻板印象。从中式甜点到拉美牛奶甜酱,以牛奶为线索,呈现了全球在奶食文化上的融合与创新。让消费者意识到,从古至今,牛奶一直以不同的形态滋养全球人类文明发展。



作为行业内第一个站出来讲述牛奶文明史的品牌,特仑苏这一举动意义非凡。站在行业和品类的格局上重塑消费者对牛奶的认知,用情感共鸣唤起他们对牛奶的重视。



长期主义的底气:慢下来,才能走更远



上文阐述了特仑苏想要通过纪录片来与消费者达到情感共鸣。但还有一个问题尚待回答:明明能做高曝光高转化的短视频,为什么特仑苏却选择做慢内容?


在刀法看来,在流量至上的年代拍纪录片,特仑苏的“慢”看似不合时宜,却是品牌最令人称道的智慧。秉持长期主义的特仑苏,不管是在传播内容还是品牌格局上,特仑苏始终站在更高维度看乳品行业发展以及消费者的趋势变化。


此次纪录片便是最好的证明。要想重构消费者对牛奶的认知,并唤起他们对奶食文化共鸣,只有把内容做好做精,才能达到这一效果。用“慢内容”阐释品牌的长期主义,用好内容来对抗“文化速食”。


特仑苏的“慢内容”不止于此。


此前,品牌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结合牛奶品质、奶源以及当下的大众情绪出发,共创了一系列的人文短片。邀请社会学家沈奕斐分享如何拥有归属感;让主持人敬一丹讲述内心安稳的力量该怎么寻找;请作家马家辉分享如何在行动中让生活更好……今年新年,特仑苏还从情绪价值的切口出发,以“更好的瞬间”为主题,收集了 100 位用户的真实瞬间,共创新年包装限定款。



特仑苏的长期主义还体现在品牌格局上。


从行业来看,中国人均饮奶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全球人均年消费奶制品量为 110 多公斤,而 2023 年中国人均年消费奶制品量只有 43 公斤。但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牛奶摄入量来说,每人每天至少要喝两盒牛奶才能达到标准。


为了呼应“健康中国”战略,站在行业领先地位的特仑苏,作为品类发声者身份,品牌通过这部纪录片打破牛奶只是日常饮品的单一认知,将其升华为精神符号,唤醒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并传递出牛奶对生命滋养的科学性与文化性,提升国民健康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特仑苏的格局还体现在品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的长期主义。


在乌兰布和大沙漠里,特仑苏携手各方花费十余年以奶治沙,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而在这片绿洲之上,特仑苏建立了有机产业链,造就了可持续的有机生态循环,也孕育出沙漠·有机纯牛奶。



坚持长期主义,是特仑苏的品牌格局,也是它对消费者对社会的承诺。即使长期主义见效没有那么快,但在坚持背后所收获的一切都有意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分析师点评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跳出产品逻辑,以文化入手,特仑苏用镜头语言重构了乳业的叙事逻辑——从东非草原的游牧史诗,到丝路驼铃中的奶食西传,再到沙漠绿洲里的有机循环,牛奶不再只是消费品,而是承载文明基因、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符号。


这部纪录片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为行业带来内容新风向,还提供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公共文化资产”。


当然,特仑苏的长期主义不只是这部纪录片而已。带领全行业率先在沙漠中种植绿洲,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时呼应“健康中国战略”;承担中国品牌的社会责任……特仑苏为乳品行业书写一幕幕全新篇章。



【刀法用户福利】

最近我们也捕捉了营销人对于AI提效的需求,做了一系列关于ai在营销工作运用的活动!扫海报二维码,添加小花藤,回复【AI】,即可获得所有活动资料!


🎁福利1:我们结合了社群600+个刀友对ai运用的分享,整理出来了一份【品牌营销人AI使用指南】!全是deepseek及其他ai工具的实操干货!


🎁福利2:抖音内容营销 x deepseek直播资料,我们邀请到了有10年抖音操盘经验的,《增长五力》作者飞扬老师做客刀法进行了分享,直播分享的ppt和回放都可领!

图片

图片

「品牌观察」始祖鸟 | 昂跑 | 萨洛蒙 | 迪卡侬 | 凯乐石 | Crocs | BEAMS | 比音勒芬 | 海澜之家 | s.deer  骆驼 SKIMS | 薇诺娜 | 可复美 | 溪木源 | Aēsop | Le Labo | 恋火 | 娇兰 | 卡姿兰 方里 | 乐高Brompton | 戴森 | 徕芬 | Jellycat | 百丘 | 茶百道 | 古茗 | 柠檬向右  | Manner | 水獭吨吨 | 老乡鸡 | 柚香谷 | 赵一鸣 零食很忙 | 暴肌独角兽 | 麦富迪 | 電力宠物百货 | 韶音 | 英氏 | 圣贝拉 | HeyBetter | smart | 坦克 | 极氪 | 蔚来 小米汽车 哪吒汽车 | 小米生态链Tagi. | 老铺黄金 |  多邻国 | 蓝盒子 Bellroy


「营销观察」618 | 双11 | FENDI x 喜茶 | 情绪营销 | 海外宠物 | 海外饮料 | 联名营销 | 定价焦虑 | ESG | 哈尔滨 | 龙年营销 | 中产消费 首店经济 | ISPO 蓝V营销 奥运营销


「全域营销」视频号 | 小红书抖音 | 淘宝天猫 | 快手 | B站 | 得物 | TikTok | 知乎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