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个光明的未来

十点人物志  · 历史 科技自媒体  · 昨天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小铁通过拍摄全国各个城市千禧年前后的老楼,记录时代变迁,唤醒集体记忆的故事。他计划拍摄全国29个省、约200多个城市的老楼,目前已完成一半。文章介绍了小铁拍摄过程中的挑战、方法以及他对千禧年建筑的看法和感受。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小铁对于城市变迁、时代发展和个人未来的思考和感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铁拍摄全国各个城市千禧年前后的老楼

小铁用相机记录下了全国各个城市中承载人们记忆的老楼,通过拍摄这些建筑,他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引发了对时代的怀念。

关键观点2: 小铁的计划

小铁计划拍摄全国29个省、约200多个城市的老楼,目前他已经完成了一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千禧年时人们无忧的岁月和他们所向往的未来。

关键观点3: 小铁在拍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小铁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天气、资金等挑战。为了节约开支,他选择顺路拍摄多个城市,制定有效的路线。他还学会了在恶劣天气下寻找合适的拍摄机会,不断形成自己的拍摄方法。

关键观点4: 小铁对千禧年建筑的看法和感受

小铁认为千禧年建筑有着复古的未来感,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记忆。他通过拍摄这些建筑,唤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关键观点5: 小铁的个人生活和未来计划

小铁的生活节俭,资金主要来自高中和大学攒下的钱。他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个人艺术梦想的追求。他希望通过举办建筑摄影展等方式,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正文

图片

图片


采访、撰文 | 三金
编辑 | 野格
十点人物志原创


今年1月,刚刚大学毕业的00后男生“铁合西街东”没有回家过年。他依次去了上海、深圳、东莞、清远、广州等城市,寻找当地的“旧楼”,然后把它们拍摄下来。

此前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去过20个省,100多个城市,拍了将近5000栋旧楼,其中大部分是各城市在90-10年代的中心地标。

高层建筑上绿色、茶色和蓝色的玻璃;城市最高处已经停止转动的旋转餐厅;电信公司楼顶极具科幻感的信号塔尖和几何装饰;南方住宅楼外的马赛克瓷砖……小铁拍下这些设计细节,近乎于一种迷恋。

“蓝色玻璃带给人希望和生命力。茶色玻璃常被用在高端的酒店大楼上,代表着我们最初想象的奢华生活。在这些千禧年建筑上,你能感受到建筑师们那种对未来的期待,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向上、充满干劲。”

p1鞍山市 p2-p3营口市 p4葫芦岛市 p5-p7北京市 p8廊坊市 p9北京市


1999年,朴树在歌曲《New Boy》中为这种情绪做了注解:“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在轻快的舞曲节奏中,仿佛等千禧年到来,世界立刻就会变好了。

小铁则选择用建筑表达对那个黄金年代的向往。他把拍摄的1600多栋建筑整理后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收获了超过13万粉丝,百万点赞。一种怀旧的氛围笼罩着评论区,某些沉寂的集体记忆被唤起。

千禧年,对于80后、90后而言,那是漫长的仿佛没有边际的青春时代;对小铁这样的00后来说,“那是一场关于美好生活的梦”。

浅蓝色的马赛克窗台,记忆伴随着午后的清风轻轻飘过。广东汕头 汕樟路


另一边,尽管小铁的账号数据已经相当不错,但仍无法给他带来收益,他如今依旧用高中和大学攒下来的钱完成这次环游中国的旅行。小铁把每天的花销控制在60元左右,包括公共交通、住宿和吃饭。

因为白天都在拍摄,我们的聊天总是约在下午六点之后,那时太阳落山,光线不好。东莞的夜晚很冷,小铁没法在十几个人的青旅里跟我们聊,只能跑到外面。

聊天中,独特的爱好与现实的选择常常困扰着他。他想考一个教师资格证,未来可能去当教师,这样能维持他的爱好。但在拍摄完深圳国贸大厦之后,他又改变了主意,“无论如何,还是先把这些建筑拍完吧”。

配合着广场舞音乐,小铁聊起自己的拍摄计划,“时间很紧张,要在一年多走完剩下的省市”;对于未来,他迷茫而恐惧,“我有明确想成为艺术家,并且举办建筑摄影展的梦想,但努力了很久也没有看到成功的希望”;他无比怀念高中的状态,“那时有明确的目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仅关乎一个年轻人的人生选择。这些有关老楼的影像里,藏着朴素的真相:“向后看”是对一个加速向前时代的反叛,做一些标准之外的事情,也是可以的。

以下根据小铁的自述和社交媒体内容整理。

*文章中涉及大量图片,建议大家阅读全文。


照相机不要停


从2023年底,我开始拍摄全国各个城市千禧年前后的老楼,建成时间大概是1985年到2010年。我计划要把全国29个省都走一遍,大概200多个城市,现在刚完成了一半。

不同的城市拥有的地标性建筑数量不一,有些城市可能一个也没有,但大多城市都会存在一个建筑物,承载着大部分居民的记忆,像这种我一定不会错过。

比如吉林建业大厦。这是吉林市在1994年建成的一个豪华酒店,28层,楼高超过100米,有着蓝色的玻璃幕墙,顶部是高档的旋转餐厅。建业大厦位于吉林最繁华的商圈,曾是吉林市第一高楼,可惜只用了一年就关闭了。小时候我常常路过这里,一直没机会进去。

吉林建业大厦。


去过的城市里,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福州。在那个年代,福州发展很快,市中心高楼排排坐,就连下面的县城也能看到高耸的写字楼和豪华酒店。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第一件事是盖房,所以福州的自建房也各有特色。

关于千禧年县城的记忆,总会有一座联通大楼,蓝色或绿色的玻璃、白色的瓷砖、和顶部的信号塔。福建 福州闽侯县

福州建筑多,我待了十几天。但也有城市已经被翻新得七七八八,看不见曾经的楼房住宅,我半天就拍完了。除了福州以外,还有例如鞍山、本溪、淮南、兰州等曾繁荣过一时的老工业城市,也让我印象深刻。

拍摄最大的挑战是天气。赶上下雨,我就只能浪费一天。入秋后,我赶上河南下了一整天的雨,浇得人心情烦闷。多耽搁一天,我就得多一天的开支。

做这件事,我没问家里要过钱,路费是我自己从高中开始攒的,大概两万块左右。

我花得也很省,当地最便宜的青年旅舍不到30块一晚,河南物价低,五块钱也能填饱肚子,一天开销可以控制在三四十块。不过后来再遇上下雨,我会选择去附近的县市寻找拍摄机会。

从曾经的高朋满座,到如今的门可罗雀。河南郑州 火车站东广场


拍多了,我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制定路线时,我一次会去好几个顺路的城市,节约成本。不赶火车的时候,我通常在早上10点前出门,沿着火车站到市中心找。有些城市没有明确的市中心,那就去热闹的商业区。在这段路上,如果看到远处感兴趣的建筑,我会先在地图上标记,之后再找机会去拍。

要说千禧年建筑是什么风格,其实很难总结。不同地域和建筑物功能的不同,让它们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

一栋90年代的办公楼上,顶部出现了一匹仿佛在奔跑的“马”。天津 华兴道


机器人头造型的建筑。上海 淮海金融大楼


三角形大楼。安徽省 合肥市


阶梯造型十分有趣,像一个巨大的积木城堡。佛山市 石湾


千禧年建筑通常有一种复古的未来感。比如你现在还可能会在移动、联通的通信大楼上看到信号塔,建筑师还会在旁边设计一些几何图形增强科幻感。

其实3G出现后,这些信号塔已经不再使用了,只是延续以往的习惯,做类似的造型装饰。

世纪末大楼的尖塔,将信号发向崭新的未来。肇庆市 端州区


带有科技感的造型,写满了人们对千禧年未来的期待。佛山 禅城区


8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流行彩色玻璃。所以在千禧年建筑上,我们会看到蓝色、绿色和棕色的玻璃被大量使用。当时无色透明玻璃造价很高,而高端酒店为了保护客人隐私,会选择用棕色、茶色的玻璃。这种颜色也被看作奢华的象征。

80年代著名的广州花园酒店,拥有庞大的建筑体量,简洁大气的立面。


每一扇的茶色玻璃窗,都带有一种时代的奢华。广州 广东外经贸大厦


这个时期,中国正在经历的住房改革也体现在住宅设计上。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各个城市出现了很多不同级别的住宅建筑,造型独特。

建筑当中的数学学霸?安徽 阜阳市


比如有小区把观景阳台设计成弧形,意味着户型客厅很大,通常是高端小区;而简陋的公寓楼为了美观,会在顶层设计一种波浪型的装饰。

住宅楼上有一个巨大的粉色陀螺。深圳南山区 京光海景花园


北方仿照苏联的极简主义设计了赫鲁晓夫楼和勃列日涅夫楼;南方出于防潮和美观的需求,会在外墙贴上马赛克瓷砖,不同颜色和形状依次铺开,现在看也十分可爱。

蓝色马赛克老房子,带你回到薄荷味的夏天。茂名市 茂南区


世纪初的粉色瓷砖小屋。福建省 泉州市


贴满浅黄色瓷砖的彩色塔楼,满满的梦幻感。上海 鲁班路


每个城市翻新改造的进度不一样,很多楼我拍完,没多久就被拆掉了,在附近居住过的人来我的帖子下面留言,说自己某天突然想起这个地方,看到照片,非常怀念。

还有人说,自从看到我的作品,他们也开始在自己的城市里寻找千禧年建筑,有人还会给我提供信息,希望我能把“他的记忆”拍下来。

北京顺义新顺北大街沿途,一座神秘的白色废弃大楼,原是纺织厂,现在已被拆除。


这些评论让我感觉到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时代发展,城市变迁,我想要用镜头记录下千禧年时,人们无忧的岁月和他们所向往的那个未来。

小铁照片下的留言。



我的千禧年:
东市场、雾凇与烟花表演


最早开始挑战这段旅程,灵感来自我的家乡。

我从小在吉林长大,昵称“铁合西街东”是吉林市工业区里的一条街道。很长一段时间,这条路好像已经被人们遗忘了,还保持着世纪末的风格。后来《平原上的摩西》在附近取景,才又有了些人气。

吉林碳素厂住宅内,一栋70年代的老房子。


我家离市中心十几公里,小时候,每次只有考得好或者逢年过节,爸妈才会带我“进城”。吉林市中心有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叫东市场步行街。街道两边挤满了小商铺,前面提到的建业大厦也在附近。

吉林龙潭桥头,高14层的勃列日涅夫楼,人们习惯叫它14层。


几乎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都发生在这条街上。

大润发是步行街上最热门的超级市场。坐在推车里、听着商场里吵闹而喜庆的音乐,成了我对春节不可缺少的记忆。市场附近有一个地下商业城,里面是一个个卖包和鞋的小铺位,灯光昏暗,人多的时候只能跟着人流往前挪。

那几年,吉林的经济发展稳定,高楼一栋栋建起,路也越来越宽。每年元旦,市中心都会有烟花和唱歌表演。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常领我去参加雾凇冰雪节,这是吉林重要的旅游项目,吸引很多外地人来看。松花江流过这座城市,从来不会结冰。

因为这些记忆,我对这座城市的建筑和生活细节充满了眷恋。

一栋1988年建成的大板楼,东北有自己的九龙城寨。沈阳建设路卫工街交汇


大约七八年前,地下商业城统一倒闭了,仿佛就在几天里,人去楼空。

2021年,东市步行街翻新,之后许多商铺都关门了,再也找不回往日的热闹。

吉林的人也越来越少。在我上初高中时,许多人选择去北上广深发展,再不济也会去沈阳、长春这样的省会城市。

随着年龄增长,这座城市的面貌渐渐变得模糊,所以我开始去更多城市,寻找相似的画面与情感。

高八层的三角塔楼,中部有个二十平左右的小天井。沈阳皇姑怒江小区。


我去北京读大学,因为爱好选择了学建筑,没事就出去扫街拍照,北京可能是我拍得最多的一座城市。

在大学里,我像是一个异类。因为想要省钱出去拍摄,我平常很少跟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同学关系处得一般。老师和同学大多不知道我在做这样一件事,知道的也看不上,他们很难理解我的行为。

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想好了接下来的安排,有的考研,有的考公,有的早早考好了教资,之后准备当老师。而我的爱好很小众,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又很遥远,短时间很难实现。

事实上,选择学建筑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就业。我在吉林很难找到对口的岗位,只能被迫去外地,但目前的大环境,对建筑行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少了,工作越来越难找。

就在上一周,我还在想,是不是应该结束这趟旅程,开始准备参加工作?可如果这次放弃了,我可能就不会再有新的作品出现,这同样令我感到痛苦。


从千禧年建筑里,
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建筑学专业角度来看,大多学者认为,千禧年前后是中国建筑设计的重大转折期。说得更直接一点,这一时期的建筑是失败的。

当时,很多人都是在模仿国外的建筑,他们或许都称不上建筑设计师。除了少数几个,如北京国际饭店、昆仑饭店、西苑饭店之外,很少有能写在中国建筑史里的作品。

位于北京东长安街上的北京国际饭店。


西苑饭店锯齿状的外形,白色的外墙,顶部巨大的旋转餐厅,有一种既复古又未来的感觉。


我曾跟老师沟通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是千禧年建筑风格,直接被老师拒绝了。

“你想的这些东西都没有研究价值,你为什么非得找个特例?到时候跟学院都没法批!”

为了顺利毕业,我最后还是草草完成了一篇“正确的”论文。但我始终认为,也许在建筑风格上,这些作品没有做到引领和突破,但这一时期人们所怀有的共同的期待和情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家把希望与奔头写在脸上,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接受采访的前两天,我刚拍完深圳,看到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我再次坚定了自己要完成这趟旅程的决心。

国贸大厦共53层,高160米。站在下面,我想起自己高三有次模拟考的作文写的就是它。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深圳国贸大厦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中国修建速度最快的建筑,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创造了建筑史上的记录,成为了享誉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可以说,深圳速度写在了一幢幢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

那年我们老师作文押题“深圳速度”,我上网看了很多历史照片,未修好的大楼上赫然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给我留下很深的震撼。可以说,我高中就被这样一种情绪感染:有目标,有干劲,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回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我每天无所畏惧向前走,世界里只有作业的烦恼和玩耍的快乐。房价没有暴涨,父母都还年轻,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每时每刻,但不必担心哪天人就被AI取代。在大人眼中,我只要考上理想大学就是成功。

后来,我的确考上了一所211,高考分数在学校也名列前茅,但期许的美好未来并没有实现,历史仿佛进入了一段“垃圾时间”,就像这些建筑一样被现实埋没、被世界遗忘,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只有在千禧年建筑里,我才能重新找回那份对美好的憧憬。

分别位于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福建宁德、吉林吉林市、河南平顶山、河南郑州 、山东枣庄。


许多人用“梦核”形容我的作品,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通过一些熟悉的事物,让记忆重新浮现”。再次出现的记忆模糊了痛苦的部分,转变为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我怀念的从来不是那个时代的辉煌,而是那个时代充满希望与追求的状态。

梦核(Dreamcore)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美学,通常使用与梦、白日梦或噩梦相关的主题,通过图像、视频和音乐等媒介进行描绘。而“中式梦核”的具体表现形式基本以千禧年前后的照片为主,如蓝色玻璃的大楼,三室一厅的家属楼,琳琅满目的小超市等等。图片在北京朝阳区垂杨柳的80年代塔楼内拍摄。


到现在,我最喜欢的建筑还是在河北涿州拍的一段旋转楼梯,站在楼梯上,仿佛就能触摸到蓝天。


在这张照片下,有粉丝写道:我闻到了楼顶防水层的沥青味,楼梯上的灰尘味,干燥的空气和微风,阳光不冷不热,我穿着中学校服坐在楼梯上望向远方发呆,下周就要考试了,而此时,操场上正在开运动会。

时代呼啸而过,但那个瞬间仿佛昨日,在记忆中熠熠生辉。我决定要继续拍下去,也许未来可以出一本摄影集,或者办一个展览,用我的整个青春去记录那时的大楼,为更多人留住回忆。

除特殊标注外,文中配图由@铁合西街东 提供。


今日推荐,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图片


点亮💗

分享你对千禧年的记忆

↓↓↓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