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你为什么会给直播打赏?

经济日报  · 自媒体  · 5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探讨了网络直播打赏背后的逻辑,分析了人们为何愿意为了直播而心甘情愿掏腰包。文章指出,这背后的原因与情绪消费、情绪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网络直播内容丰富、社交陪伴真实交流等因素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和情感共鸣。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受到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影响,以及“羊群效应”的作用。最后,文章指出直播打赏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平台和用户都需要理智对待,平台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打赏行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情绪消费与情绪价值实现是网络直播打赏背后的核心原因。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情感需求,愿意为情绪付费,从而获得情绪价值。

关键观点2: 网络直播内容丰富、社交陪伴真实交流等因素吸引了观众,让人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这些因素使得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愈发普遍。

关键观点3: 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受到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影响。

在直播间里,人们容易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产生冲动性消费。

关键观点4: 直播打赏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平台和用户都需要理智对待。

平台需加强管理和规范打赏行为,用户也要避免盲目追风。


正文

随着网络直播热潮的到来,直播打赏已经成为不少人乐于参与的行为。一些人何以为了直播而心甘情愿掏腰包?这与情绪消费、情绪价值实现密切相关。

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基于满足自身情感需求,而并非仅出于实用价值考虑而发生的消费行为。简而言之,为情绪付费,从而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和情感共鸣,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就受到了情绪消费和情绪价值的深刻影响。

网络直播内容丰富,且由现实中的人来主导,这种社交陪伴是真实的交流、高度的互动,比较容易打动人、吸引人,让人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也就愿意为这种获得感而消费打赏。因此,网络打赏行为的发生实际上就是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实现
网络直播打赏行为还受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影响。行为经济学指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羊群效应”的从众行为也影响了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
经济学里的“羊群效应”描述的是经济个体容易形成从众跟风行为。在直播间彼此陌生的环境里,信息获取的渠道极为有限,个人行为如何选择,很容易将其他群体的行为作为重要参照标准。在别人的带动下,极易产生冲动性消费,出现“别人打赏我也要打赏”的心理和行为。当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成为人们实现情绪价值的便捷路径,“情绪价值”产业也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巨大潜力
直播打赏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近些年更是频频爆出因直播打赏而诉诸法律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平台要加大对直播内容的管理,引导鼓励用户生产更优质更丰富的直播产品,同时也要以制度之力规范打赏行为。另一方面,人们在打赏时也要更加理智,切忌盲目追风,否则悔之晚矣。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李金飞),原标题《直播打赏背后的逻辑》

监制/陈发宝
审核/杜秀萍
编辑/于浩
校对/张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