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人类教师在AI时代如何保持其不可替代性,通过深度看见能力、营造场域能力、赋能心灵能力三个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人类教师面对AI挑战时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还提及了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深度看见能力
教师具备通过观察学生的非语言信号,解读学生情感和需求的能力,这是AI无法企及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看见行为背后的模式、解读未被言说的需求、激活潜在的生命能量。
关键观点2: 营造场域能力
教师能够构建课堂场域,营造社会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包括建场、养场、用场等方面,研究表明采用社会化场域教学的班级,学生知识留存率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关键观点3: 赋能心灵能力
教师能够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启动其终身成长的底层引擎。包括打破“不值得”魔咒、构建心智升级回路、启动使命驱动模式等方法。脑科学研究表明,教师用赋能式语言反馈时,学生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显著提高。
正文
![]()
当Deepseek能写教案、AI助教能批改作业、虚拟教师能24小时答疑,许多人开始质疑:人类教师会被取代吗?这种质疑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只一次出现:收音机出现的时候有过,电视出现的时候有过,电脑出现的时候有过,互联网出现的时候有过.......但这一次,通用人工智能似乎很有胜算,它实实在在地太像人了.....那么,哪些能力才是人类教师最后的“护城河”?AI时代,人类教师如何守住“不可替代性”?据报道,某中学心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转笔频率异常,及时干预了一起抑郁危机事件。某中学引入AI情绪监测系统后,发现系统对“假装认真”的学生识别准确率不足40%,而资深教师通过气息变化、笔迹力度等细节,判断准确率达92%。这种超越语言信号的“看见”,正是AI无法企及的能力。卓越的教师如同心理咨询师,具备深度看见学生心情和心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三个层次:l看见行为背后的模式:学生课堂上的突然沉默,可能不是和老师对抗,而是他的旧知经验和老师给的新知之间产生了“关联障碍”。田俊国老师曾通过观察学生汇报时的肢体语言,精准指出其“好学生模式”所带来的焦虑表达。l解读未被言说的需求:高段位的教师能捕捉学生的眼神、呼吸等非语言信号,田俊国老师在课堂上走场,并用眼睛扫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关注任何一个学生可能的需求。l激活潜在的生命能量:某高校教师参加田老师教学培训一天未发言,当天培训结束时才发言,田老师一句“你的沉默对所有同学的学习是巨大的损失”的点评,让这位老师成为课堂积极贡献者。这种赋能式看见,使教育从知识传递升华为生命影响。![]()
线上教学最大的困境不是技术,而是“教室磁场”的消失。当屏幕那头的学生穿着睡衣、吃着零食上课时,再精彩的内容也难以引发深度学习。田俊国老师说:场域是老师最大的助教。在课堂上,场域是隐形的第二教师。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环境,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进入课堂马上就会形成互动的关系,这些关系的集合就是“场域”。在这个场域里,师生进行思想交换,交换的内容包括数据(知识)、算法(思维)以及能量(状态)。研究显示,采用社会化场域教学的班级,学生知识留存率(68%)远超传统课堂(31%),合作解决问题能力高出42个百分点。建构主义教学将场域的社会化学习作为重中之重。l建场:开学第一课不讲课,而是玩“人生关键词接龙”建立情感连接;l养场:用“能量流动贴”(每人每日必须给3位同学赋能)培育互信氛围;l用场:当辩论赛陷入僵局时,教师突然关灯说“现在请用耳朵看见对方”。很多老师害怕课堂在社会化互动中失控,但田俊国老师提倡“有秩序的失控”,只要你学会社会化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做结构化的研讨,那就能在看似失控的场域中提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深度,让课程在互动的碰撞中开出美丽的花。当知识获取变得唾手可得,教育的终极使命不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田俊国老师提倡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的“自我系统”赋能,给学生信心要比给学生知识重要的多得多!l打破“不值得”魔咒:有老师通过“小胜记录法”,请学生每天记录3个微小成就,让某个乡镇中学后进生群体平均自信值提升60%。l构建心智升级回路:有老师借鉴“苏炳添改起跑脚”的刻意练习模型,在课堂上倡导“失败实验室”,邀请学生展示搞砸的作业并分析改进路径。l启动使命驱动模式:有老师曾用“你想在你的墓碑上刻上什么话”的追问,唤醒沉迷游戏的职校生,该生后来成为非遗数字化保护创业者。脑科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用赋能式语言反馈时,学生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是接受批评时的3.2倍,神经可塑性持续增强72小时。田俊国老师在《学习力跃迁》中警示:“用八九十年代的方法教21世纪的学生,这样的教师一定最先被淘汰。”·成为AI的指挥官:用人类独有的共情力整合技术工具。·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就像那位70岁仍带病授课教授,用求知热情感染学生。·构建教育生态系统:让课堂成为知识、情感、价值观的交响演奏的现场。当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二传手,而是生命能量的转化器时,我们就能自信地说:“AI终将改变教育,但永远替代不了唤醒灵魂的教师。”![]()
学习田俊国老师的课程:
【线下公开课】